佛山女孩爲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最近看到一篇新聞,讓人哭笑不得:

在廣東佛山禪城有一對父母,因不喜歡女兒選的男友,說什麼也不肯提供戶口簿給女兒辦理婚姻登記!

女兒在和與母多次協商失敗之後,無奈之下以“侵犯婚姻自主權”為名,一紙訴狀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到底是什麼樣的父母,能逼得孩子狀告父母來實現自己的婚姻自主?

根據報道,女孩小張(化名)和男友小李(化名)相戀有五年時間了。2014年年底,小張考慮自身已是適婚年齡,且與小李感情穩定,已準備和男友登記結婚,於是聯繫父母要求提供居民戶口簿,辦理婚姻登記手續。

熟料,小張父母拒絕拿出戶口本給女兒等級結婚,原因是父母兩人一直以來嫌棄其男友小李年齡偏大,比女兒大11歲,而且也不信任他能照顧好自家女兒,一直不同意他們交往。

女孩小張多次與父母溝通、協商,期望能讓二老回心轉意,信任男友,但都不了了之。

事情一拖再拖,2017年7月,小張求助居委會調節糾紛,在居委會幫助下,父母勉強地口頭答應下來。卻沒想到,不久之後,小張向父母索要戶口本登記時,父母突然反悔,耍賴不肯交出。

無奈之下,女兒小張只能運用法律武器,以父母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其婚姻自主權為由,向禪城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父母向其提供戶口簿,並協助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

後來法院宣判,小張已達到法定婚齡,享有結婚自主權。小張父母的行為侵犯了小張婚姻自主權,應當將戶口簿提供給小張用於結婚登記之用。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看到這個案例,讓人深感無奈。中國父母對於子女的關心和愛護,往往會超越了其中的界限,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獨斷專權地行事,代替孩子決定,控制孩子的意願。

父母關心子女的婚姻,愛護子女之意是好事。但父母一味地以自己的意見為主,硬是違背孩子的意願,過度干涉子女的婚姻選擇,很可能會成為一種家庭軟暴力,給子女的身心及親情均造成了傷害。

以女孩的例子來說,作為父母,希望自家孩子能婚姻幸福,找到完美的伴侶,但以此有由,干涉孩子的婚姻選擇,過度參與到子女的人生規劃裡,成了一種“親情式”的傷害。

很多父母,初心是愛,可一旦超越了界限,終成了孩子生命裡最深的傷害。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網絡上有一句話: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很多網友看到小張狀告父母的做法時,都紛紛評論:

她會後悔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總有一天小女孩會欲哭無淚,走上無人心疼,無孃家撐腰,後來都是不幸福!不用兩年喊著我要回家了。

是不是父母口中的那些過來人的經驗指導就一定是對的?

是不是父母的支持下,孩子的婚姻就一定幸福?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當然不是,就像著名主持人孟非曾說過: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結婚吶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還是兩個家庭的事情。這句話聽上去貌似有道理,其實想想沒多大道理。”

“結婚跟兩個家庭,它當然有一定的關係。但歸根到底,是你們兩人相愛之後,最後願意走到一起,共同生活的一個決定。”

也就是說,不管父母祝福不祝福,跟子女婚姻幸不幸福根本沒啥關係。

同樣的道理,不只是在婚姻上,大到人生規劃,小到雞毛蒜皮,子女很多的事,大多和父母的祝福和意見本身,沒什麼關係。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的問題在於分不清楚什麼是別人的事情,什麼是自己的事情,總想去管別人的事,或者總讓別人管自己的事情。其實只要搞清楚“這是誰的事”,他們的問題就能解決大半。

此前在一檔很火的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個孩子對媽媽的天台告白讓我印象深刻。

女孩徐嘉唯站上天台的時候,就開門見山地說:

我的媽媽是一個特別有條理的人。

有條理到什麼程度呢?我的暑假,每一天的安排,都有一個表格。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她說了很多她媽媽對她無微不至的監控管制,精確到了包括她幾點鐘吃飯、睡覺、寫作業,也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在家不可以翹腿、抖腿,早起馬上疊被子等等一大堆的生活細節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實在受不了的徐嘉唯發出對媽媽的懇求:

“能不能不再對我做這麼細緻的規劃了?”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然而媽媽卻讓她很無奈和失落:

“這都是一個媽媽應該做的,最基本的。”

就是因為我們早出生、早經歷,所以我們才會把我們所經歷的提前告訴你們。媽媽說的話,即使不是百分百正確,肯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正確的。”

我聽完徐嘉唯媽媽的這一番話,不由地想起了太多被父母規劃、控制著的孩子的悲慘人生。

父母的話,是過來人的經驗和理解,肯定是有一些值得借鑑之處,但這些經驗教訓應該化作一種愛的建議,而不是愛的囚禁和強迫。

歸根到底,是媽媽希望女兒的一生能夠按部就班、步步為營地按照自己的期待去走,能夠在自己的經驗指導下,少走一些彎路。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孩子的人生終究與父母不同,每個父母想為孩子的心意可以理解,但逼著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期待和標準去走的做法卻無法讓人贊同。

誰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功?誰能決定一個人的幸福?

誰都不行,包括父母。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一句:中國父母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真相,你對兒女的付出,99%是沒用的。

大多數父母向來都不肯服輸,總覺得憑著自己的努力去規劃和改造,總能把孩子變成自己期待的模樣。可大量的事例證明,最後都會事與願違。

孩子是一個獨立於父母之外的生命,他們有著自己人生的體驗權和選擇權,無論如何,父母都應該把子女個人的意願和選擇放在第一位。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有這樣的一種父母,他們想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並做好孩子人生未來的一切規劃和走向。父母的行為,一生都像個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管控著孩子。

這樣的父母,被稱作“直升機父母”。他們表面看似滿嘴是愛,實際上,卻讓孩子承受著無比巨大的壓力和折磨。

直升機式的父母,就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真實寫照,也是前文裡小張的父母,徐嘉唯的媽媽。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哲學家佛洛姆說:

“教育的對立面就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

簡單地制定自己的標準和期待,粗暴地限制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走好人生路,表面看起來用心良苦,其實,它只是父母在教育上的懶惰。

他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完全沒有意識到最關鍵的一點:

孩子生來就有自己的命運,做父母的,只能提供力所能及最好的給他。父母可以代替他做決定的,替他受苦的,從來都有限。

有一段國外視頻,讓我對它一直印象很深刻:

視頻裡,一個十幾歲的男孩,準備向他母親坦誠交代自己出櫃,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事情。

但是話還沒說出口的時候,他就已經泣不成聲。

也許他是在害怕自己說的話會傷害到父母,也可能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勵,還會遭受嚴重的反對、責罵和歧視。

在他欲言又止的時候,他媽媽出乎意料地幫他把心裡話說出來了:

你是想告訴我你是同性戀嗎?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這位少年害怕了,原來媽媽早已知道了,他低頭哭著承認了。

原以為媽媽會來一頓狂風暴雨的斥責,接下來的一幕卻讓無數人讚歎:

媽媽聽到兒子的話,沒有生氣,也沒有責罵,只是一把抱住孩子,安慰和支持他:

“我早就猜到了,我只是在等你親口告訴我,不必哭孩子,你沒有錯。”

“我只是害怕周圍的眼光會怎麼看,但你做的任何決定我都會支持你的。”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佛山女孩為結婚狀告父母: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這個媽媽也許心中也會有很多遺憾,也會有很多無奈,兒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期待,走一條人生比較好走的路,但她還是決定支持和鼓勵兒子,不為了別的,而是因為這是兒子的意願和選擇。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真正好的父母,從來不是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而是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敢於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人生路。

哪怕那條路在父母看來,非常不堪、崎嶇難走,哪怕孩子會被撞得頭破血流、掙扎前行,但他們亦會始終支持孩子的選擇,理性對待子女的意願,尊重他們的人生。

因為,真正的愛,從來不以佔有和控制為最高標準,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選擇,然後贈予真心的祝福。

因為,愛到深處,無言最真。那些懂得放手的父母,往往付出了比限制孩子,更多的深情與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