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香丸”的奥秘

“冷香丸”的奥秘

宝钗有一种病——“胎里带来的热症”。是哮喘病,间歇性的。一个癞头和尚,“专治无名之症”,为宝钗传了一个海上方子,名曰“冷香丸”。 药方相当古怪,也十分有趣。

药方是: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这些花蕊,在次年春分日晒干。研好。再用雨水节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节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与药和匀,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揉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瓷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病时,取出一丸,用黄柏煎汤送下。

药方得一个“巧”字。近乎荒诞。让人难以置信,又不由你不信。药典里应该没有“冷香丸”的配方。细致推敲,药、症合拍。不仅多了几分玄妙,叫人着迷。

这是文学的浪漫主义的手法。浪漫主义,不能瞎编滥造,也是严肃的写法。“冷香丸”,一帖蹊跷的药方,有多少奥秘,藏在其中。寄寓着作者的审美理想。

“冷香”,指清香的花。曾巩有“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还指花的香。梅尧臣有“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以“冷香”一词入诗的,古代不多,诗也寻常。曹雪芹之“冷香丸”,赋“冷香”特殊内涵,便不同寻常了。

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呈现出一个洁白无暇的曼妙世界。“白”为淡色,而淡极始知花更艳。因“白”而贵。也对应一个“冷”字。宝钗的花语是“牡丹”,牡丹色泽靓丽,玉笑珠香,为群芳之冠。若非要以某种色彩描述,我想,应该就是“白”字吧。四种花蕊为什么选择在次年春分日晒干。也有讲究。春分地气日盛,万物蓬勃。还有,当日昼夜等长,取阴阳和谐之气吧。

“雨水节雨水”、“白露节白露”、“霜降日的霜”、“小雪日的雪”,各十二钱,且在同一年,收集齐了,如何办到?!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水,赋万物生命,为万物之源。于自然,常以雨、露、霜、雪四种形态,得诗人垂怜。雨水、白露、霜降、小雪特殊节日取之,必然得自然精气。从物理学角度说,杂质也最少,与生物细胞液接近。弥足珍贵。

药方数字也十分有趣。诸药份量,均为“十二”。“十二”是一个神秘的数字。《红楼梦》 中用数“十二”最多。全书一开头,女娲补天,炼成顽石高十二丈;“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各为十二;写警幻所演曲子是十二支;连薛姨妈嘱周瑞家送宫花给众姐妹也是十二朵……再如,十二个月,十二为一打,十二属相等等。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十二。十二,在东方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最完美最吉祥的数字。

“冷香丸”需“埋在花根底下”,有病症,才取出来吃一粒。是什么树呢?当为梨树。其花色白艳美,楚楚动人。

“冷香丸”的奥秘

这样“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也未必能成。可也“真是巧死人”,齐了。不是因为巧,因为她是宝钗。不食人间烟火的事,有的。当然,作者没那么傻。如此精巧构思,痴迷其中,宝钗若没吃上,岂不枉然。在书中,她吃“冷香丸”有两次描写,颇有成效。

到此,我们已揣摩出作者的用意。“冷香丸”是一个象征,藉以展示宝钗完美的人格,即薛宝钗是一个完美的淑女形象。十全十美!——难得!

说宝钗,也离不开黛玉。“怯弱不胜”的林姑娘也有难治的病。是虚症。十二三岁,竟得老年之症。吃什么药呢?人参养荣丸。贾母就吃这药。贾母说,“从我这多拿些去”。虽是贵重,但一点也不稀奇。

难怪林姑娘妒忌,无法消解,只得戏谑宝玉:“人家有冷香,你有暖香没有?”

(又,前日老婆看《如懿传》,像得了魔症。第二十七集,如懿冷宫蒙冤,乾隆为表愧疚,送她“绿梅粉”。皇上亲自研磨的。“用密陀僧、白檀、蛤粉、冰片各一钱,又以当季开得最盛的白芷、白芨、白莲蕊、白丁香、白茯苓、白蜀葵花、山柰、甘松、鹿角胶、青木香、笃耨香研至绝细,和以珍珠末、蛋清为粉。然后寻最巧手的宫女折来新鲜饱满的绿梅花苞,把这粉小心灌进花苞里,用线扎其花尖,将粉密封于花房之内,蒸熟,藏于玛瑙盒内,静置足月。如此花香沁粉,更能令面容莹似白梅凝雪。”与宝钗的“冷香丸”相比,制作繁琐,意趣亦相去甚远。)

“冷香丸”的奥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