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茶的姑媽》這部電影怎麼樣?

newbee60298423


自《夏洛特煩惱》以黑馬之姿創造破10億的票房奇蹟之後,對於去電影院裡“就為圖一樂”的許多觀眾而言,“開心麻花”四個字彷彿化身成為喜劇之神的圖騰,看見了這四個大字就忍不住去一探究竟,期待從煩悶的生活中獲得片刻的逃離。

雖說是“樹大招風”,伴隨著崛起,質疑的聲音也從未停止。不過“人民群眾都喜歡,你算老幾”的金科玉律放在麻花身上再合適不過,票房說話的市場上,不斷攀升的數字說明一切。嘰嘰喳喳的批評,抵不住觀眾用腳投票。

即便是現在的《李茶的姑媽》,口碑已經跌到了谷底,批評的聲浪更是一浪接著一浪,一向靠得住的票房成績也放不了衛星……

但是若論絕對數字,其實並不難看,若談性價比,還是比國師新作,眾星雲集的《影》,以及兩大影帝合作的《無雙》要強上太多。要知道這畢竟是部小成本喜劇,演員幾乎沒有熟面孔,能吸引觀眾的,也只有“開心麻花”背書而已。

而“砸招牌”,“口碑透支”這個事或許時間拉長一點,等等看更為合適。大眾的記憶不過幾秒鐘,麻花幾部電影累積下來的國民度和好感度能承受一次的失利,只要下部電影能拿得出手,《李茶的姑媽》也就是次小插曲。

嚴重點說,即便是經此一役,更多人看穿了套路而“脫粉”,也不過是次均值迴歸:以往的那些票房奇蹟是新鮮感混合恰逢其時的產物,而以後的細水長流才更應該是本來的常態。

更值得擔心的,或許還是對於“王牌”的依賴,雖然沈騰只在《姑媽》中出鏡幾分鐘,但是儼然成為了最大贏家。人們對於品牌的信賴和情感已經轉嫁到了個人身上,新人初試啼聲的挫敗,更讓老人顯得不可或缺。對於東家而言,這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李茶的姑媽》改編自開心麻花的同名舞臺劇,而舞臺劇又改編自1892年的英國戲劇《查理的姑姑》,現在仍在舞臺上演出。這部戲劇被翻拍過多版電影,較為出名的是1925年的默片版本和1941年的有聲片版本,不過小民翻遍網絡,還是找不到能看的資源。

沒有看過原版戲劇和電影,所以並不好對比,僅能從年份上來講,這部電影是源於自100多年前的一部英國戲,我們並不知道《李茶的姑媽》改編了哪些東西,但是僅從電影上來看,其中的精神和思想應該變得不多,有著100多年的陳腐氣息。

開心麻花長於發現劇本,臺詞及細節本土化,但是對於大的框架和綱目似乎無意動刀,這點在之前《西虹市首富》的“拿來”上就已經體現得很明顯。

而在《李茶的姑媽》中,無論是女人自己做不得主的婚姻,還是簡單粗暴地“生米煮成熟飯”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邏輯,拿現在的眼光看起來當然是格格不入,不過如果實時地提醒自己這是100年前的事情,似乎就能說得過去了。

要知道《查理的姑姑》誕生的1892年,中國的女人還在裹腳,英國的女人還沒有選舉權。

這種簡單的“換皮”,在小劇場,舞臺劇,固定觀眾群體中或許依舊受用,變成電影,在大銀幕上接受更多人的挑剔時,缺點就會被無限地放大。以錢和性作為推動力當然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此直白,在國內還未有分級制度的情況下,首先給了許多誤以為是“閤家歡”電影而拖家帶口來看的觀眾一個猝不及防;同時邊界在何處更需要謹慎地拿捏:性,簡單直接地就能轉變成錢和愛,實在是不能讓活在2018的人們信服和接受。

同時在這個節骨眼上,性別措置,通篇的男扮女裝這個設定就有點敗好感,且不說魯迅先生當年的著名諷刺(這話真是他說的):“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的藝術是男人扮女人”,就說這個扮相,不好看醜,忌諱,好看娘,還是忌諱,外加本片的浮誇風,無論是醜且浮誇還是娘且浮誇,都賣不到好去。

“視”的方面,開心麻花的畫面一向不是強項,照搬舞臺劇,這次的導演吳昱翰又是直接舞臺劇轉來,所以……還是那樣。

不過“聽”的方面,“老歌新用”堪稱麻花喜劇看家本領,《一剪梅》,《好運來》適時的出現都與畫面融合,產生了獨特的“笑果”,《西虹市首富》雖然沒有太有記憶的“老歌梗”,但是結尾的KTV串燒,以及爆火的《卡路里》,依舊延續了這一傳統。

在《李茶的姑媽》裡,或許是因為角色太不討喜,用什麼老歌似乎也都救不回來,而且基本沒有什麼魔性洗腦的旋律,所以看過一遍,完全沒有印象。

所以不得不說,“燃燒我的卡路里”,電影能來這麼一句,也挺關鍵的,好歹還能記住點啥。


王小民的吐槽


《李茶的姑媽》槽點就是電影的立意太低,喜劇包袱過於低俗。導演吳昱翰說電影中的性片段都是為了表現片中人物對於物質、情慾的貪婪,但一個電影裡反覆地使用男女梗、亂倫梗、女同梗、3P梗真的好嘛?荒誕是一種美學,但荒唐並不是呀。片中很多因為錯位、誤會而造成的喜劇包袱其實並不好笑,比如傑瑞和“假姑媽”擁抱在一起時正好被媳婦發現;李茶、傑瑞和“假姑媽”在床上扭作一團時也正好被人看見,被誤認為3P等,這些性暗示情節出現在電影中既老套,又不得體。

舞臺劇和電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載體,無論是在表現形式、敘事邏輯還是敘事語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故事,從舞臺到銀幕,必定要經歷二次創作。而電影的優勢在於發揮空間更大,主創可以對角色、情節、場景等進行細細地打磨。《李茶的姑媽》雖然採用了電影的形式,但並沒有對戲劇演出的邏輯做電影化的改造,最後的結果極有可能是票房、口碑的雙面滑鐵盧,對“麻花出品,必是精品”的品牌形象來說,也是一次極大的損耗。在此叮囑後來者一句:千萬別在電影中有了真實的沙灘大海、別墅豪宅,就放棄劇場裡的爆笑和感慨!


影視口碑榜


儘管在影院大家能笑成一團。但 不會推薦任何家人、朋友看。

對《李茶的姑媽》,有很多失望。它是一部能頻頻逗人笑得電影也是一部尷尬的自我懷疑三觀的電影;它是一部讓人充滿期待滿心歡喜去大笑一場釋放壓力的電影也是一部無腦哈哈哈之後對庸俗劇情有點不適的電影;它是開心麻花的國慶大招可能也是開心麻花質量下滑的預警。

優秀的表演者的表演確實優秀,但是略誇張的話劇感秀得我頭皮發麻。為數不多特效鏡頭不知道省了多少錢讓人出戏出戏出戏。奇怪的吃了藥睡了覺就得到真愛的三觀尬得觀眾腦殼疼。

看著電影會突然想到高中語文課上關於劇本《雷雨》的知識講解。什麼戲劇衝突呀,什麼高潮就是衝突最激烈呢部分呀。竟然潛意識裡把這兩者放在一起比較,不可思議。誠然,開心麻花在努力開創一個自己的電影宇宙,但以舞臺劇發家的這個團隊在對電影的研究方面,缺陷還是明顯。不得不說,電影高潮裡的衝突還是刷低了下限,取材低俗,鏡頭拙劣,邏輯混亂。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一杯春藥酒水與三對男女的七八事,還真是一言難盡。

然而,這部作品並不是毫無優點。試圖用演技努力發聲的黃才倫,無論小職員還是貴婦人都能無縫切換;顏值能打的盧靖姍,舉手投足的女神範;擔負的社會責任也能引起一點點反思,一點點思考。

劇情的拖沓所以能神預測,結尾篇幅不夠所以突然的潦草莫名其妙,黃腔有點多所以不適合一定年齡段觀看的小小尷尬......上面種種,都好像在靠近爛片的深淵。

按你胃 它是能讓你尬 讓你尬得想笑 讓你尬得想逃卻又能讓你尬後思考的喜劇

如果看,請悄咪咪看。

如果看了,悄咪咪觀察自己的三觀是否改變。


o鳥獸散o


還行,但是亮點只有最後結婚時,李茶說的那幾句話



還沒上映的時候就被朋友說去看,但是真到放假的時候,上映第一天沒來得及,看過電影的人就在網上發佈了很多的評論,然後我也沒忍住就去看了看。



不過我是直接在網上找資源看的,看的時候還是挺好笑的,也沒有那麼多吐槽的地方,至少笑點包袱很多,不過比起以往的電影,就感覺有點平淡了。





只是看到最後,說要三個人一起結婚的時候,以為李茶會說答應,結果沒想到說出來一番讓人深思的話,這裡還是挺有內涵的,尤其是在李茶說完,以為會感動,沒想到全場男人都說是她的男人,這裡轉折太突然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句話,這部電影還行,就當是在國慶節開心了一下。


愛看娛樂的蜜蜂


看過之後來回答,總體來說感覺有些失望,因為裡面的梗很多都用是老梗,而且感覺看完之後沒什麼感覺,沒有什麼特別能讓人印象深刻的點,就是純為了搞笑而搞笑。



當然,這部電影還是可以一看的,只是和開心麻花前幾部比起來稍差一些,現在國產電影的大環境就這樣,我們不應該太苛刻,希望開心麻花下一步電影能更好看。

還沒有看的朋友可以微信搜索樂不釋手,回覆李茶的姑媽,就可以看了,你會回來點讚的~


樂不釋手


《李茶的姑媽》這部電影很接地氣,貼合社會現實,貼切生活,諷刺權錢交易、一夜暴富心理、半吊子科技等,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而且真的是爆笑喜劇,真實反映給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感觸,有歡樂,有憂愁,很真實,情節搞笑又很難忘讓人從頭笑到尾,推薦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