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縣南屏印象

南屏村位於黟縣西南四公里,依山傍水。一條蜿蜒的河流從村北經過,河上架兩座橋,一曰萬松,一曰西幹,是進出村莊的咽喉。萬松橋至今仍是舊構石拱橋,連接兩邊古驛道,從這裡進村,完全是桃花源記描寫的感受,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彷彿若有光。西幹橋現已改造為現代化公路橋,縣城來的班車打這裡進村,遊客下車伊始,看到售票處,村莊的空間序列完全改變,再也沒有穿林打葉、豁然開朗的感受。儘管如此,南屏依舊讓人震撼,它蘊藏於內的建築意以一種散淡的超脫撩撥人的心絃,這心絃發出的顫音感動了李安、張藝謀等一眾導演,他們紛紛帶著自己的電影團隊來到這裡,在斑駁水墨的村莊裡演繹關於人生和心靈的故事。

黟縣南屏印象

南屏肇始於元末,葉姓先人們從祁門白馬山遷來,到明代形成葉、程、李三姓共聚的局面,每個姓氏皆有祠堂,這使南屏以祠堂眾多聞名遐邇。程氏宗祠原稱宏禮堂,為南屏村的程姓祠堂之一。始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坐東朝西,開間10.15米,進深27.2米,建築面積276.1平方米,門口兩根“黟縣青”大理石柱及數十根方柱支撐,大門口八字牆分列兩側。門屋部分雕刻精美,中進捲棚軒完整,現為南屏村村支部所在暨村民委員會等機關所在。

黟縣南屏印象

門口的抱鼓石黝黑滑潤,雕刻十鹿、八駿圖。

黟縣南屏印象

南屏的巷弄如九曲迴腸,迷路是經常會發生的。巷弄裡的門樓也如群芳爭豔,各具特色,使人忘記歸途。

黟縣南屏印象

冰凌閣門罩的浮雕引人入勝,呼之欲出,彷彿是導引遊人入內,去準備迎接更大的驚喜。

黟縣南屏印象

冰凌閣內的木雕優雅恬淡,如桃李不言。最引人矚目的是偏廳長窗上的玻璃格心,在玻璃上刻著四季花瓶。這在徽州恐也是絕無僅有。據記載,冰凌閣始建於清朝中葉,由正廳、偏廳、迴廊組成。偏廳上下二層,以冰梅紋木雕為主,長窗絛環板上雕刻有西湖十景,現已被刻意保護。

黟縣南屏印象

四季平安西洋玻璃格心和木雕“西湖十景”絛環板。

黟縣南屏印象

遊廊,有圓形木雕拱門與正屋大門相對。

黟縣南屏印象

正廳“懷德堂”系五體連珠式結構,佈局精巧。

黟縣南屏印象

倒爬獅撐栱。

黟縣南屏印象

繁冗、連續、漸變、交錯不絕。

黟縣南屏印象

短窗,下為護板。

黟縣南屏印象

圓門和掛落。

黟縣南屏印象

葉氏支祠,即奎光堂,是一處始建於明弘治年間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葉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坐東朝西,面闊五間,五重屋簷,兩山三跌落式馬頭牆,前簷六根“黟縣青”大理石柱,圍以木柵欄。外形勻稱,體態工整,沉穩不失靈動,優雅蘊含嫵媚。此美被大導演李安相中,在奧斯卡最佳電影《臥虎藏龍》中成為雄遠鏢局內景地。現實中鏢局是不允許有此五鳳樓門廳的存在,藝術高於生活,只為靈魂的安逸。

黟縣南屏印象

門廳前簷月樑上懸匾是“欽點翰林”、“欽賜翰林”、“欽取知縣”。欽點翰林是清光緒十五年葉新第,欽賜翰林為清乾隆五十四年葉逢年,欽取知縣是清宣統三年葉新滋。家族榮耀,供後世敬仰贊禮。

黟縣南屏印象

門前立有一對用黟縣青大理石雕琢的石鼓。

黟縣南屏印象

石鼓下有龍頭吐水淺浮雕,基座雕刻圖案精美。

黟縣南屏印象

門廳樑架由前後船篷軒對接,月梁下有雀替,上部兩攢方鬥上施童柱,梁穿串聯,側面刻柺子龍紋。

黟縣南屏印象

奎光堂為三進三開間二天井結構,室內由86根白果木柱支撐,整體結構高大軒昂,明朗開闊,規模宏大。

黟縣南屏印象

闌額、普柏枋、斗栱櫨鬥及元寶陀墩密密匝匝,雕刻卷草紋、柺子紋等連綿圖案,間以花卉、器皿。

黟縣南屏印象

柱頭斗栱和補間斗栱形制相同,皆為七踩。徽州的斗栱一般不施令栱,用斜栱取代;下鬥處出楓栱;枋心泥道栱上三重慢栱;三重羅漢枋。地域的變化使斗栱也出現差異。

黟縣南屏印象

正廳在黟縣稱為祀堂,在歙縣一般稱為享堂,面闊三間,兩盡間闢出夾屋。

黟縣南屏印象

回望門廳,天井空蕩,視野開闊,天地同在。西州聲教流嵐谷,南國簪纓嗣石林。

黟縣南屏印象

沒世完貞,光緒二十七年,節婦從九葉懋鏞之妻吳氏立。祠堂和牌坊擁有一種意義上的交集。

黟縣南屏印象

光緒十九年,監生葉自翀之妻汪氏。

黟縣南屏印象

後進在歙縣一般稱寢樓,黟縣當地的介紹為享堂,都是供奉祖先排位的地方。後壁鐫有石刻“令尹第”,樑上有不同時期的“經魁”、“會元”橫匾,皆是舊時葉姓子孫取得的功名象徵,能夠把自己的功業製成匾掛入祠堂,是無上的榮耀。

黟縣南屏印象

後進堂名:思孝堂,提醒後世子孫勿忘祖先,孝親尊祖。樑上的每一塊橫匾都是家族和個人的榮光記憶。

黟縣南屏印象

操著松筠,光緒三十二年,儒童葉本和之妻王氏立。應是表彰一位童養妻子的貞潔一生。

黟縣南屏印象

後進天井狹長高峻,和前進天井的寬敞明亮形成對比。整座祠堂地勢逐級抬高,建築被賦予秩序和等級的含義。

黟縣南屏印象

八瓣掛愣柱礎。

黟縣南屏印象

敘秩堂,又名葉式宗祠,建於明成化年間。前簷三間翹角,規格低於支祠。然其給人視覺的美感並無遜色,端莊嚴謹,佈局規整而又靈動。

1989年,敘秩堂吸引了遠道而來的大導演張藝謀,他和主演鞏俐選擇這裡拍攝了電影《菊豆》。在虛幻的影像世界裡,敘秩堂變身為老楊家染坊為人周知。現實中染坊不會有這樣的門樓,不會有這樣的天井。然而觀眾情願活在電影裡,這是現實和理想間的矛盾衝突。

黟縣南屏印象

敘秩堂門廳由四棵石柱托起闌額,下有月梁,中間為元寶陀墩。闌額上普柏枋,側面雕刻古鼎寶瓶類祭器。上施七踩斗栱。

黟縣南屏印象

普柏枋、闌額、陀墩木雕,獨具一格。

黟縣南屏印象

陀墩木雕大象、和其它靈獸,惟妙惟肖,極富感染力。

黟縣南屏印象

大門兩側有一對“黟縣青”石鼓,雕刻精美。

黟縣南屏印象

石鼓下刻龍吐水,基座上刻月季花瓶,象徵四季平安。

黟縣南屏印象

整塊黟縣青石雕成的高大石鼓,代表祠堂的崇高地位。

黟縣南屏印象

進入堂內,天井中高掛六色染布,在幽明的光線裡神秘地展示。這是當年張藝謀導演拍攝《菊豆》時的場景,現已成為不可移動的文物。1989年,這裡還不是文保單位,養在深閨人未識,張大導演在此盡情改建演繹。時至今日,敘秩堂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經不可能成為任何電影的取景地。

黟縣南屏印象

門板被卸下,門神依然盡忠職守。

黟縣南屏印象

敘秩堂也是三進二天井的結構,由門廳、正廳、寢樓組成。正廳的太師壁在拍攝《菊豆》時被拆除,使得前後天井互通,寢樓供奉的牌位一覽無餘。這提供了感受一種光線強烈的祠堂正廳的機會,別有滋味。廳內的陳設當然是染坊的工具,使人渾不知身在祠堂,或者置身染坊之內。

黟縣南屏印象

正廳在黟縣稱為祀堂,採用直梁。中間五架樑,兩旁棚軒用四柱。

黟縣南屏印象

後進寢樓,在黟縣稱為享堂,供奉本族的祖先牌位。前簷明間立柱向兩山移位,上施月梁。

黟縣南屏印象

七踩斗栱,月梁素枋,無雕飾。陀墩刻柺子紋。

黟縣南屏印象

後進天井狹長,光線幽暗,烘托處神聖的氛圍。寢樓地坪高出三級,以示尊崇。

黟縣南屏印象

寢樓廊軒,側面刻柺子龍紋。

黟縣南屏印象

中間承重梁,木樓板,上有二層。

黟縣南屏印象

木樓梯陡峭,置於靠牆處,少佔空間,內側設木扶手。

黟縣南屏印象

瓜楞柱礎。

黟縣南屏印象

敘秩堂門廳兩側各有一座券頂過街門洞,上有石匾題“壁合”。

黟縣南屏印象

在葉氏宗祠旁邊,有葉氏家族的家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後經數次修整,最後一次修建是在清末。重修後增加圍牆大門,圍牆用磚石和鐵質欄杆合砌,門柱一人多高,四面縷以長方形、八邊形的圖案與花紋,具有西洋風格。祠堂的建設中使用洋灰水泥,這在當時屬於新型建材。

黟縣南屏印象

門頭懸匾為:慎思堂。對面的巷弄還有一座第宅名叫慎思堂,也許同屬一家屋主。

黟縣南屏印象

中式房屋,西式圍牆。組合起來也算和諧。

黟縣南屏印象

踏著石板路,足音丈量著時間和這個文明的肌理,很快來到一處隨牆門樓。麻石門框,牌匾式門罩,這裡是葉建安宅,也叫慎思堂。

黟縣南屏印象

進入院門,首先是一處小院,植滿花草,地面條石導引方向。院牆上闢漏窗,看見外面的風景。門頭的字匾題:瑞靄。

黟縣南屏印象

正堂二層,堂屋懸匾:慎思堂。四壁隔牆,木製傢俱,散發出溫馨的家庭氣息。

黟縣南屏印象

窗雕。

黟縣南屏印象

窗雕,兩窗相對,共同組成梅蘭竹菊圖案。 微縮的美人靠下部木雕戲劇故事。

黟縣南屏印象

窗上木雕。

黟縣南屏印象

門上木刻。

黟縣南屏印象

絛環板山水圖案各不相同。

黟縣南屏印象

後廳。慎思堂也為三進二天井結構。

黟縣南屏印象

上部走馬樓,天井的光亮是神明的啟示。

黟縣南屏印象

廚房位於一邊的耳房內。慎思堂留下了三座灶臺,屬於不同時代。第一座是清代灶臺,時間給它以渾厚。

黟縣南屏印象

民國時期的灶臺,圓融簡約。

黟縣南屏印象

現代的灶臺使用了白淨的瓷磚,鐵質的煙囪,稜角生硬,失去了柔軟和質樸,不見手工時代的溫情。

黟縣南屏印象

廚房天井狹小,通風采光即可。

徽州建築裡的光線是有形的,在不同的空間變幻出不同的神態。它讓人產生悲憫的情懷,對世界更加依賴。草木有心,萬籟俱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