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or擁有,共享經濟風口下,房價會大跌嗎?

使用or擁有,共享經濟風口下,房價會大跌嗎?

在共享經濟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共享房屋未來有沒有可能成為一種趨勢,改變人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結構呢?

地產大佬潘石屹就未來的房子發表過自己的見解。他說,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是反房地產的。未來房地產會跟共享單車一樣得到“充分利用”。

未來的市場真的會如此演變?我們先來看看共享經濟的風口是否來臨。

1

共享經濟時代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閒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閒置資源創造價值。 是通過物品使用權的暫時轉移達到閒散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使用比擁有更重要,分享比使用更重要。共享經濟的本質其實是弱化“擁有權”,強調“使用權”。

?你身邊的所有正慢慢的向著共享經濟看齊:

1、旅行住宿,年輕人的合租,包括辦公室的共用。

2、交通工具,如典型的Uber、滴滴、租車服務;乃至更顯高端的飛機租賃等等。

3、服務體驗,包括零散的體力勞動;空閒時間、知識、腦力、技能服務等等。

4、閒置物品,生活用品,辦公用品等等之間的相互交換。

使用or擁有,共享經濟風口下,房價會大跌嗎?

?共享經濟時代已來臨

在信息不對稱,交流匱乏的田園牧歌時代,物品的產權歸屬就是一切。但是放在互聯網的大潮下,在社會信用體系的大道上,人類正在從佔有這個古老的價值束縛中被解放出來。

共享經濟正在賦予我們每個人角色轉換的任意門,消費者與所有者之間的邊界正在被模糊,商品的所有權在向使用權的功能上轉換。

前互聯網時代,“出租”這個概念已經風行,但是交易與信息匹配成本高昂。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邊際成本被迅速拉低,共享經濟將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利用。

共享經濟平臺實現了將個體的閒置資源一切的使用權出租的價值,這不僅將節約本已拙荊見肘的資源,也為物品的使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與空間,更為每個人自身的解放提供了可能,讓每個人都能夠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創業者。

?共享經濟的規模近兩年高速增長,有數據顯示:

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

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達4.5萬億元,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

共享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在這個風口上,住房是否將發生顛覆性改變?

2

新型住宅的需求體現

不可否認,持續多年的炒房熱造成的大量資源閒置,加之共享經濟的風口導向,迎來了一批新型住宅的需求的展現,即將舊物業更新改造成為共享住宅、共享工作場所等商業模式逐漸湧現。

?先來看看,中國房地產的空置率有多高。

第一個: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在2014年6月10日調查的數據:

2013年全國城鎮家庭住房空置率高達22.4%,其中六大城市重慶、上海、成都、武漢、天津、北京的空置率分別為25.6%、18.5%、24.7%、23.5%、22.5%、19.5%。從區域差異看,三線城市住房空置率最高,為23.2%。

第二個:一份在2015年5月發起的《2015 年5月全國城市住房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體水平在22%至26%之間。中國房地產報針對“一二級地產開發公司、代理行、營銷機構、二手房中介、房產電商等”房地產行業內人士的定向調查則顯示,目前一線城市空置率22%,二線城市24%。

事實上,我們的房子總量並不缺,只是在分配上有問題。過去的十年、二十年時間,中國的開發商太勤奮了,建的房子太多了。現在中國一年建的房子,相當於維多利亞時代一個時代建的房子。

現在房子的空置率非常高,這在互聯網時代,在分享經濟時代,是資源沒有利用好。

“2016年後,即使新樓盤一個也不開工,還將增加6183萬套房屋供給,屆時,城鎮全部住宅供給將達到41594萬—44594萬套。全部竣工後,每套3.05人,城鎮住宅可容納12.69到13.6億人口居住。”——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

當然這種全國統計的數據中,不能等量齊觀,而且還會因每個城市的人口、經濟有密切關係。但至少說明,房屋參與分享經濟的時機成熟,而且潛力巨大。

如果空置房可以得以有效的管理和利用,通過市場機制的辦法把這些房子逼到市場上,讓房子流通起來,供別人居住。中國人民住有所居也就“指日而待”了。

目前,有不少平臺在做共享房產,如最近很火的自如、小豬短租、飛鶯樂居等。這些平臺利用空置房源給業主帶來的好處,可以省去房屋裝修的成本和構造心思同時還實現委託經營,有穩定收入,且減少了房子的空置率實現共贏的結果等,何樂而不為?不管是對人民、還是國家、亦或細分到業主、用戶來說,都是共贏的結果。

那麼,共享房屋到底是怎麼樣一種模式呢?

3

共享房屋的模式

使用or擁有,共享經濟風口下,房價會大跌嗎?

1、民宿短租-基於住宿服務的生活方式

internet的興起,使房屋短租、旅遊租房市場火爆起來,比如美國的短租網Airbnb、螞蟻短租、小豬短租、途牛網等都有短租平臺服務。如果房主有無居住需求或者定期無居住需求的房屋,就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標準化租賃管理,在房主獲得收益的同時,給那些旅遊、或者其他短租需求的人提供了便利居住服務。

民宿短租是一個能夠讓住客體驗主人生活方式的綜合體,互聯網技術讓這種分享變得高效。這種平臺模式分為兩種:

◆C2C開放平臺模式(個人對個人)

以小豬短租為例,他負責搭建一個對雙方開放的平臺,是房東和租客的直接溝通和交易短租模式。經營範圍包括:短租公寓、短租房、普通民宅等等。

◆B2C開放平臺模式(商家對個人)

以途家網為例,該模式的房源統一裝修、統一管理,房租收入由平臺和房東按一定比例分成。其模式整合房源更多的是房地產開發商,在居住舒適度及服務上更接近於傳統酒店。

2、長租平臺—以租代買的新型房屋分享模式

指個人、組織或者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市場上分散的房源信息集中起來,並開放給有需要的用戶。其本質是以租代買,資源的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

◆分散式公寓,如蘑菇公寓。

與支付寶合作提出了免押金、無中介、講信譽的新型房屋租賃模式,個人信譽可以做為租房的擔保,納入了誠信體系,有利於誠信社會的建立;省卻了中介費用、押金費用、搬家費用的租戶,將會享受到更加優質的生活質量。

◆集中式公寓,如YOU+社區。

它將居住空間進行統一的規劃和開發,尤其注重公共空間的開發,比如配備吧檯、會客廳、健身房等等,發掘除了居住之外的共享空間價值,營造社區文化。這類公寓(社區)的前期投入較大,從裝修到使用的週期也比較長,但公寓的品質把控更好,更容易產生品牌感,一旦形成社群,用戶的黏性也更大。

高昂的房價曾使現代年輕人不堪重負、公司與住所之間動輒3~5個小時的來回奔波更讓上班族身心俱疲,這種新型的共享住房模式有方便快捷支付功能、隨時隨地的房屋更換功能、揹包即走的便捷功能,將會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這種租房模式,告別買房時代,使上下班成為輕鬆的事情。

3、虛擬房產證—以租代買的終身住房

雖然市場上已經有了短租、中長租等解決方案,但在用戶體驗上,均只是解決用戶臨時的居住問題。市場上還有一種以租代買的終身住房解決方案。

比如,住百家推出的“虛擬房產證”,是一種超長租甚至終身制住房品類,有三種靈活的租住模式可以選擇:

第一種方式:用戶根據租賃時限,自行選擇不同等級的房源,繳納一定比例的預付款後可享有穩定房產的使用權,並附帶高品質裝修和定製傢俱。

第二種方式:住百家將與銀行及理財機構合作,用戶一次性繳納租金後,溢價紅利部分抵補房租。租約期滿後,租金將全額返還用戶。

第三種方式:以房換房。用戶因工作、學習或其他原因離開時,可將房屋託管給“虛擬房產證”運營管理,並在需要租房的地區或城市置換同檔次的房屋。

這是以C2B2C模式為主,在房源審查、運營和周邊服務上建立標準化體系來構建標準化服務產品。涵蓋運營服務、裝修、耗材、清潔、接待等各方面。

4、政府模式—共有產權房和公租房

另外,還有政府模式的共有產權房及公共租賃租房,也是強調了“使用”而非“擁有”。

使用or擁有,共享經濟風口下,房價會大跌嗎?

不管是市場模式的共享房產平臺還是國家政策推行的共有產權房,都會讓共享房屋的模式越來越完善。

民宿短租的興起,完全不需要再購買第二居所。

以租代買的平臺讓租房群體有了更好的居住體驗。

“虛擬房產證”解決了常住群體關於安全感和穩定性的困擾。

今後的房產領域也將涵蓋更多的共享產品,如:車位共享、充電樁共享、wifi共享、共享玩具和書籍、共享工具、共享影院等。未來的市場,共享住房將成為一種趨勢。

4

共享經濟房產能否平抑房價?

為什麼更多人願意買房而不願意租房?住房需要的是穩定而不是流動,這種流動和房產的“不動產”屬性本身就是矛盾的。對於大部分在外打拼的人來說,安全感和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房子並不僅僅具有居住功能,它還具備很多附加的其他功能,比如買房能夠落戶。獲得大城市的學校,醫療,工作機會等資源。

共享房屋能不能帶來這些資源福利?我們來看看這些促進住宅租賃市場發展的政策:

?●17年7月廣州租售同權;12個城市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上海嘗試只租不售; 北京租房新政中提出租房落戶、受教育等相關條款;

?●17年8月國土部、住建部聯合發佈《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13個試點城市農村集體土地可直接入市; 土拍市場出現競自持等地塊。

?●19大中有提到“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得”“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從2017年開始,樓市已發生劇變。“房住不炒,租購併舉”正成為深入人心的政策和市場方向。房地產去金融化,一系列的住房長效機制正在推進。“租售同權”保障了租房與買房居民享同等待遇。更多的人選擇共享式租房,也將抑制不斷攀升的高房價。

與70年代的筒子樓、大雜院不同,新生時代共享經濟住房的這種閒置資源利用並沒有影響居住體驗。

共享住房和傳統租房的不同之處在於,將住房空間打造成年輕人社群。年輕人通過住房連接起來,既保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也可以在共享空間進行輕量化社交。比如,《愛情公寓》展現的就是共享住宅的理想狀態。

想象一下30年後,所有的房屋都成為標準化,所有房屋都可以成為共享社區的時候(並非沒有可能,新加坡的組屋全部標準化設計每套南北對流)。

房子還需要用50年或100年的工資購買嗎?當一樣物品只剩下使用功能,而生產十分旺盛的時候,他的價值就會直線下降,甚至連購買的興趣都會消失了。

5

共享時代,未來還要不要拼命買房?

眼下經濟的增長,已經不是曾經那種大規模生產的模式了,更有賴於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更好地服務。對閒置產能的利用也許就是未來經濟的新的增長點。

對於房地產行業,傳統業務的天花板在“白銀時代”越來越低,需要進入轉型調整期來一場變革。

房地產的市場,共享經濟對房價的影響只是相對的。導致高房價的原因有多元性,有貨幣政策的因素,有政府對房地產的依賴,也有供求關係的影響。

房子當前還具有很大的投資屬性和金融屬性,未來必將回歸居住屬性。當深刻理解使用權和擁有權時,不是買房重不重要,而是這個市場將會發生改變。

此時的房屋分享讓我們彷彿看到了4年前滴滴的影子,雖然房屋分享仍面臨各種難題,但這並不妨礙房屋分享將來在分享經濟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共享經濟的推動下,中國的住房將會得到改善。每一平米都能充分利用起來,這才是房地產行業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