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環保政策梳理及簡析(1)

摘要:近期各項環保政策接連出臺,嚴禁限產“一刀切”,業內認為,不提限產目標給予地方更多靈活性,並不意味著焦化行業環保監管要求放鬆,而是監管措施更加精準、細緻。在中央層面不規定比例前提下,地方在環保排名壓力情況下仍具有限產動力。綱領性文件沒有劃出限產“底線”,容易導致地方政府政策文件嚴格但執行較松的結果。上半年河北部分區域 GDP 出現下滑現象,此時強調嚴禁“一刀切”意義重大。後續焦炭價格變動關注焦鋼產業鏈限產執行情況以及下游鋼材價格的邊際變化。

今年前 8 個月焦炭產量同比下降 2.9%,生鐵、粗鋼產量同比增長 0.8%和 5.8%,供給收縮力度大於需求,焦炭在供需緊平衡下走出獨立行情,行業議價能力增強,焦炭價格在輪番交替行情中漲多跌少。焦炭在原料成本中佔比上升,重新劃分了煤焦鋼產業鏈利潤分配,部分利潤由鋼廠迴流到焦化環節。

焦化行業啟動環保治理的第一步是完成利潤擴張,政策以高標準的環保要求倒逼焦化企業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實現特別排放甚至是超低排放。焦化行業或將呈現馬太效應,大型焦化企業“領跑差距”進一步拉大,而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出局,促使焦化企業轉型升級加速完成。

機構分析認為,在中央層面不規定比例前提下,地方在環保排名壓力情況下仍具有限產動力。臨汾要求秋冬季限產前洪洞等三地結焦時間延長至 48 小時,其他地區延長至 36 小時。後續焦炭價格變動仍需觀察焦炭主產區和下游鋼鐵主產區限產方案和執行情況對焦炭供需的影響,以及下游鋼材價格的邊際變化。

以下是近期出臺政策梳理:(1)《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求,2018 年 10 月 1 日到 2019 年 3 月 31 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PM2.5 平均濃度同比下降 3%左右,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 3%左右。河北、山西全面啟動炭化室高度 4.3 米及以下,運行壽命超過 10 年的焦爐淘汰工作;河北、山東、河南要按照 2020 年底前煉焦產能與鋼鐵產能比不高於 0.4 的目標,加大獨立焦化企業淘汰力度。

實施工業企業錯峰生產與運輸,實施差別化錯峰生產,嚴禁採取“一刀切”方式,各地對重點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實施採暖季錯峰生產;根據採暖期月度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可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

“ 2+26 城市”秋冬季限產方案制定和裁量權下放地方,中央不再劃底線。今年大氣條件較差,環保未來要求實現難度或不低於去年,各地限產的主要動力將是月度空氣質量的考核,“2+26 城市”焦化行業限產的外部約束略有減弱。

(2)日前《汾渭平原 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印

發,主要目標為 2018 年 10 月 1 日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汾渭平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 6%左右,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 6%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