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世界:東北小鎮系列(一)——教育之困

作為一個典型的由國營農場發展起來的鄉級東北小鎮,塔鎮在鼎盛時期配置的齊全可以達到一個縣城的級別,成為一個區域的中心。前篇《一個東北小鎮的房價崩盤之路》中說過,塔鎮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建場時曾擁有非常齊全的配置,擁有機械製造修配廠、造紙廠、麵粉廠、大米加工廠、化肥廠、印刷廠、罐頭廠、肉聯廠、糖廠等各類工廠,國營商店、醫院、電影院、俱樂部、新華書店、鎮電視臺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專(90年代初被遷到省城)一條龍,可以說一個塔鎮人一輩子不出鎮就可以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大部分項目。

失落的世界:東北小鎮系列(一)——教育之困

曾經的塔鎮電影院

然而硬件的齊全卻不能抵消軟件的虛弱,雖然塔鎮有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專這樣完善的教育體系,卻並沒有足夠合格的教師與之相配。

失落的世界:東北小鎮系列(一)——教育之困

塔鎮郵局

塔鎮教師隊伍的主要來源大致是這樣的:從適齡的自然增長勞動力選出一些人(通常都是比較有關係的,東北的套路你懂得)去中專裡接受短期培訓,然後就上崗教課。於是連二十六個英語單詞都認不全的教師來教英語,一百以內加減法都算不明白的人教數學。不可否認的是在塔鎮的學校裡有少數真正優秀的教師,但依然抵擋不住整體教師質量的低下。

雖然塔鎮的教育有這樣的問題,但在九十年代以前,這都不叫個事兒,因為有自然增長勞動力指標,所以大家都不愁子女的就業,少有人關心這個問題。

但是到了九十年代,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自增長指標的取消,70後成了落後教育的犧牲品,上篇《那些生活在衰落東北小鎮的人們》對此作了描述:

塔鎮的70後在青少年時期過著和50後60後一樣悠閒的生活,然而當他們成年時,自然增長勞動力指標取消了,他們成了待業青年。由於塔鎮學校的教學質量極其糟糕,加之彼時的考學錄取率之低,使他們鮮有考學成材者。

如果說此時他們選擇出去闖蕩,也有很多機會,但從小受到封閉小環境的影響,70後們對依靠單位端鐵飯碗依然抱有幻想,於是他們選擇了最不應該的選擇——在農場單位當合同工。如今70後亦年過不惑,合同工轉正的想法卻一直沒實現,農場撤銷使得他們可能連合同工的工作也不保。他們的子女即將步入社會,面對當下和今後,他們壓力山大。

70後栽在了落後的教育上,前幾批的80後同樣沒能倖免。筆者熟識的一位年長的大哥,得益於連二十六個英語單詞都認不全的英語教師的栽培,高考英語只考了十幾分,即便如此他也僅以五分只差和哈爾濱工程大學擦肩而過。他如今在一個三線城市當公務員,如果當初他能在英語上接受到和市裡學生相同的教育,那麼他的人生很可能大不相同,教育的落後是農村和鄉鎮學子的切膚之痛。

塔鎮的教育能荒唐到什麼樣的程度?舉一個例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時候,中考在即,塔鎮中學卻從來不給學生進行刷題訓練,反而在中考前兩個月的時候進行了一次長達一個半月的全天化軍訓,這樣的教學條件下學生的水平可想而知了。

所幸從2000年夏天開始,塔鎮有條件的家庭都將子女送到城市入學,塔鎮中學只剩下家庭條件窮困的一些農村學生或學習成績實在太差的塔鎮學生了。

失落的世界:東北小鎮系列(一)——教育之困

荒廢的塔鎮中學

2008年隨著政策調整,誤人子弟的塔鎮中學終於被撤銷,適齡兒童統一到縣城中學就讀,但幾代塔鎮在這荒謬的教學狀態下被荒廢了的事實卻再也無法挽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