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六)——拿什么拯救你,东北人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曾经是非常反感《乡村爱情》这类电视剧的,总觉得这是在刻意丑化东北人博取大家一乐的行为,但是当我真的听说了一个故事,而且就是我自己亲戚的亲戚的故事后,笔者就再也不抨击《乡村爱情》了。

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位,姐姐50多岁,大概形象可以参考一下沈春阳,弟弟50岁,形象有点类似传说中的尼古拉斯·赵四,俩人都是塔镇的下岗工人,目前以务农为主业。

时间是今年春节期间,姐弟俩去哈尔滨走亲戚,哈尔滨嘛,大城市,然后姐弟俩就闲来无事逛街。

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六)——拿什么拯救你,东北人

哈尔滨

他们来到了一处大商场,弟弟看到了一件羽绒服,很喜欢,就说:“姐,我想买这羽绒服,才四百多”,同时辅助以傻笑的表情。

姐姐说:“你买啥买呀!”

(我心想这姐姐一定是嫌弟弟太奢侈,毕竟弟弟家经济条件很差)

不料姐姐接着说:“四百多的衣服还能穿呀,那都是打发要饭的叫花子的,你,你看看这件”,说着她指向了一件标价一千四百多的羽绒服。

然后弟弟就买了这件一千四百多的羽绒服。

然后他们继续逛街。

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六)——拿什么拯救你,东北人

商场里的貂皮大衣

弟弟看中了一件皮毛一体的大衣,说:“姐,我看这件大衣不错,才四千多”,同时又辅助以傻笑的表情。

姐姐说:“你买啥买呀!”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估计是姐姐还是嫌这件衣服不够上档次)

姐姐接着说:“买啥皮毛一体呀,大衣要买就买貂儿!”

(果然猜对了Σ( ° △ °|||)︴)

于是弟弟就花七千多买了一件貂皮大衣。

可以想象一个50岁、身高一米六、龅牙罗圈腿、长相有些神似尼古拉斯·赵四的天天下田地种苞米的老农民穿着七千多块钱的貂皮大衣是怎样一副景象呵。

结果回到家,弟弟的老婆不干了,骂道:“老娘为了你们一家老小忙活了三十年,你也没说给我买个貂儿,你倒好,自己买这个,你也不嫌丢人”,目前正在闹离婚中。

这个像喜剧中才会有的情节,居然就这样真实的发生了,可见影视剧的创作往往是有生活背景的。

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六)——拿什么拯救你,东北人

喜爱貂皮大衣的东北人

另一个故事同样是发生在塔镇,人物还和上面故事里的主人公沾亲带故。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是土生土长的塔镇人,也都是塔镇的公务员,他们结婚四年多,两人的年收入合计十几万,累计四年下来应该快有五十万了,然而最近他们要去市里买房,却发现居然凑不齐十几万的首付,只能东凑西借。

补充一点,他们双方的父母同样是塔镇的职工,六个人的年收入合计三十万以上,结婚四年至少应该总入账了一百多万,然而关键时刻却连十一万都拿不出来。

那钱都哪里去了。

塔镇这个地方,由于地处偏僻,本身花销并不大,因为就算想花钱都没地方花去,加之房价崩盘,远没有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高,所以他们的情况着实令人有些难以理解。

然而如果是真实了解他们情况的人就完全理解了,这小夫妻俩刚参加工作时各买了一辆十万出头的小汽车,后来结婚后就甩给双方父母,然后又花三十万买了一辆大众的越野车。

生了小孩后,他们从不从亲戚朋友那里收一些旧衣服给小孩穿,而是全部买新,而且都是买价格昂贵的,比如一双袜子十几块,一件儿童上衣三四百,然后穿不了几天就小了。

每到周末,六个大人带着小孩开着两辆车浩浩荡荡的跋涉上百公里去市区吃住玩两天,再浩浩荡荡的开车回来。

钱基本就这样大部分被花光了。

实际上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是个例,在塔镇这个东北小镇,像他们这样过着有今天没明天日子的人那是多了去了,或者说是大部分塔镇居民的写照(详见前篇《一个东北小镇的房价崩盘之路》和《那些生活在东北小镇的居民》)。

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六)——拿什么拯救你,东北人

塔镇

前篇曾写过,在九十年代初,塔镇职工几乎家家都买一辆一万多的摩托车,可以折合成现在六十多万的奥迪了。现如今,汽车便宜了,塔镇居民已经不是家家一台车了,而是快要发展成人人一台汽车了。

在低成本、高工资的环境中生活,大部分塔镇人不攒钱,大手大脚的花钱,当农场突然要撤销、居民要面临搬迁的时候,他们突然不知所措了,因为他们虽然收入很高,可是都买车买貂儿了,现在却没钱买房(详见前篇《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四)——缩水的资产》)。

前几篇文章发表后,总有些东北的网友认为笔者对东北人带有偏见,但笔者本身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东北人,对于东北和东北人的这种现状,对于像塔镇居民这样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态度,笔者只想说:自助者,天亦助之。如果自己不自强不自立,总指望着外力的帮扶抱,那是无论如何也振兴不了东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