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世界:東北小鎮系列(二)——醫療之困

前篇提要:作為一個典型的由國營農場發展起來的鄉級東北小鎮,塔鎮在鼎盛時期配置的齊全可以達到一個縣城的級別,成為一個區域的中心。《一個東北小鎮的房價崩盤之路》中說過,塔鎮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建場時曾擁有非常齊全的配置,擁有機械製造修配廠、造紙廠、麵粉廠、大米加工廠、化肥廠、印刷廠、罐頭廠、肉聯廠、糖廠等各類工廠,國營商店、醫院、電影院、俱樂部、新華書店、鎮電視臺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專一條龍,可以說一個塔鎮人一輩子不出鎮就可以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大部分項目。

然而這看似齊全的硬件配置其實只是相對於周邊農村而言,總體來說,塔鎮農場的生活水平與城市有著巨大的差別,教育如此,醫療亦如此。

對於塔鎮人來說,教育差無所謂,但醫療太差這個就感受起來很直觀了。所以縱觀塔鎮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教育一直極其糟糕,但醫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不錯的。

對於居住在塔鎮周邊鄉村的農民來說,塔鎮看起來實在是很現代化,有各種農村沒有的東西,尤其是醫院,有門診部和住院部兩棟四層高的樓,和那些鄉鎮衛生所真是差了幾個重量級。

失落的世界:東北小鎮系列(二)——醫療之困

在塔鎮的計劃經濟體系還沒受到強烈外部衝擊的時候,塔鎮醫院的管理還是不錯的,周邊農村的農民都來這裡看病,鄉鎮衛生所都派醫護人員來這裡實習,常見的外科手術都能做,醫院還經常從市裡請大夫來做一些高難度的手術,住院部經常人滿為患。在一位能力很強的院長的帶領下,塔鎮醫院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農場的文體娛樂比賽中,醫院代表隊的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

然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塔鎮醫院終究衰落了。表面原因是帶領醫院十幾年的老院長退休了,而根本原因則是城市化進程加快了塔鎮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鄉鎮的瓦解。

一個學校水平的高低,一是看師資水平,二是看生源質量。而一個醫院水平的高低就簡單的多了,就看醫護人員的強弱。塔鎮醫院能保持幾十年的還不錯的醫療水平,主要是有一支水平還不錯的醫護隊伍,雖然他們並沒有高學歷,但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然而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紀初,這些富有臨床經驗的醫護人員大多退休,而醫院卻無法補充到年輕而合格的醫護人員。醫學院的畢業生本就比較搶手,各大城市的醫院都不能吃飽,誰又會安心長期紮根在塔鎮這樣的離周邊城市一百多公里的被稻田包圍的偏僻小鎮呢。

合格醫護人員的缺乏使得塔鎮醫院的醫療水平呈斷崖式下跌,以往能做的手術逐漸不能做了。緊接著又出了幾起醫療事故,醫院不得不做出鉅額賠償,於是塔鎮醫院乾脆就不看病了。

東北人對塔鎮這種農場小鎮比較瞭解,農場的醫院職工和其他農場職工的編制是一樣的,可以平級互調,所以即便是不看病,塔鎮醫院的職工們工資一分也不少,每天喝茶看報,正常上下班。

但是塔鎮醫院的停擺對於鎮上的居民來說影響就太大了,看病難就是一個大問題。許多塔鎮居民為了給嬰兒看病,常常要驅車上百里去市區醫院。有一個故事就很有代表性:

有一居民家裡的嬰兒發燒,於是他們驅車一百多公里去了市裡的醫院,開了幾瓶輸液的藥瓶後,這家人覺得這樣輸完液就要到深夜,還得在市裡投宿賓館,於是他們決定回塔鎮去輸液。他們回到塔鎮醫院,院方表示不是自己醫院開出的藥品不敢給扎針輸液,怕承擔責任,他們無奈又回到市裡就業的那家醫院。但那家醫院表示,已經大半天過去了,不能確保這些藥是不是當初他們開的藥,也拒絕輸液,於是這家人只好重新又在那家醫院掛號開藥輸液,並在市裡賓館過夜。

不僅是小孩看病和普通人就醫難,前篇說過塔鎮有大量離退休的老年人,他們日漸衰老,就醫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塔鎮醫療之困是許多鄉鎮農村都在面臨的問題,雖然總有人呼籲要用政策解決,但這顯然並不是一個政策就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年輕人來說,尤其是有能力的年輕人來說,讓其安心在塔鎮這種鄉級小鎮待著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解決之道,只能是撤銷塔鎮,讓居民都遷居城市享受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而這同樣是困難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