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丨體育舞蹈競賽有哪些重要的評分規則?

在瞭解評分規則前,我們需要明白規則的制訂方是誰。

——體育舞蹈隸屬機構——

體育舞蹈界目前在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組織機構分別是WDC(World Dance Council)世界舞蹈理事會和WDSF(World Dance Sport Federation)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C世界舞蹈理事會的前身是以英國為首的職業舞協,即國際標準舞競技協會。1950年來自多個國家的職業舞者在蘇格蘭愛丁堡創建了國際標準舞競技協會,這是國際上的第一個職業舞蹈組織,最初只有幾個歐洲國家和地區是會員國,而現在世界舞蹈理事會已成為體育舞蹈的世界頂級權威。它的目標是促進會員國和會員組織的發展。在對體育舞蹈的管理上,更偏向於注重體育舞蹈的藝術屬性,研究體育舞蹈的技術,以提高其藝術表現力,而弱化體育舞蹈競技屬性。

WDSF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的前身可追溯到1935年,由歐洲幾個國家在布拉格成立了國際業餘舞蹈聯合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關於體育舞蹈的國際組織。1956年更名為國際業餘舞蹈理事會(ICAD),在1990年又更名為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IDSF)。1992年它成為國際單項體育運動聯合會的正式會員。1995年IDSF成為國際奧委會的臨時會員。1997年9月,體育舞蹈正式得到國際奧委會承認,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成為國際奧委會中唯一代表體育舞蹈的國際組織。2000年體育舞蹈成為悉尼奧運會的表演項目,同年,IDSF向奧組委申請成為夏季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2011年,IDSF正式更名WDSF(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SF的目標是把體育舞蹈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並且為了這一目標,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不斷規範舞蹈技術,修改競賽規則,量化評分標準。更新裁判執裁系統,完善競賽體制,以期達到更加公平公正。

此篇文章是在分析我國體育舞蹈聯合會組織的體育舞蹈競賽。世界舞蹈理事會的評分標準會有所不同。

技能丨體育舞蹈競賽有哪些重要的評分規則?

——體育舞蹈比賽分類規則——

體育舞蹈比賽裡,按照世界通用設置方式,一般根據年紀來進行分類設置。在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中明確了年紀的分類:

競賽組別 年齡

少兒Ⅰ 小於等於9歲

少兒Ⅱ 10歲、11歲

少年Ⅰ 12歲、13歲

少年Ⅱ 14歲、15歲

青年 16歲、17歲、18歲

成年 大於等於19歲

壯年Ⅰ 大於等於35歲

壯年Ⅱ 大於等於35歲

壯年Ⅲ 其中一人大於等於45歲,另一人需大於等於55歲

21歲以下 16歲,17歲,18 歲, 19歲

技能丨體育舞蹈競賽有哪些重要的評分規則?

——體育舞蹈評分規則——

目前世界體育舞蹈管理機構對計分系統主要評審內容分為四個項目,,四個項目歸為兩大範疇;舞蹈的藝術性,以及舞蹈的技術方面。這也是選手在參加比賽時要注意的細節特點,同樣也是裁判判斷的原則:

(Technical Quality ,簡稱TQ)、音樂動感(Movement to Music,j簡稱MM)、藝術方面則有合作技巧(Partnering Skills,簡稱PS)、編舞演繹(Choreography and Presentation,簡稱CP)

體育舞蹈競賽評分規則 (選手篇)

規則 包含內容

姿勢與平衡(PB)

1. 姿勢與形體的美感

2. 身體線條和特有的設計形狀

3. 握持:根據不同舞蹈形式體現出它特有的握持姿態

4. 站位:包括相互位置的轉換和在移動中姿態的保持;

5. 平衡:包括個人獨自表現方便和舞伴雙人表現方面

6. 移動時的配合

動作質量(QM)

1. 動作方面包括常用的舞蹈動作和特殊風格的舞蹈動作

2. 移動時動作方面使用即是評判流動與否

3. 重心和重量的運用,時間的掌握,空間感的運用

節奏,速度,韻律,樂句,音樂感

動作與音樂(MM)

1. 使用身體的連接狀況,舞伴與舞伴之間的溝通,

2. 非身體接觸時的溝通,通常為舞伴與舞伴之間無需外力的自然溝通

雙人配合技巧(PS)

1. 舞伴與舞伴之間配合的準確性

2. 舞伴與舞伴之間配合的引領的有效性

3. 舞蹈的持續狀態是否完美

編舞和表現(CP)

1. 控制好自己身體平衡能力和舞蹈的內容,體現舞蹈價值元素

2. 氣氛和環境:即一對舞者在現場環境營造的氣氛

3. 舞蹈的創意

4. 表現力,包括舞蹈的表達方式和舞者的神情、神色、神采

5. 舞蹈特性的演繹和對不同舞蹈風格的詮釋

體育舞蹈競賽評分規則 (裁判篇)

技巧方面:

TQ: 裁判就每隊運動員的舞姿、站姿及掌握平衡的能力,以及在舞動時能否互相協調配合,釐定技巧素質的評分。裁判在評判過程中應該首先從運動員身體條件以及身體所體現出來的美感進行評判,還有運動員是否正確的使用了舞蹈的姿勢,以及在舞動過程和轉換位置時的流暢性。

MM:裁判應該以每組運動員動作的流暢程度和音樂與舞蹈內容是否相映襯而作為評判依據,並且根據運動員在舞蹈中的樂感以及雙方動作協調性作為評判。還有每段舞蹈和音樂之間的小範圍配合是否協調。

藝術方面

PS:就合作技巧而言,裁判就每對運動身體的互相聯繫、雙方的互動交流,以評定合作技巧分數。當中亦考慮到每組運動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在雙方舞蹈配合的時候要相互學習對方的長項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讓雙方擁有更高的舞蹈水準,演繹出更好的舞蹈效果。

CP:此項內容是結合了所有的綜合因素,是把參賽選手的舞蹈水平和參賽選手的綜合素質相結合。在評分方面把握舞蹈的風格與舞蹈內容等等,綜合形成評分內容。不僅如此,裁判員還要根據運動員所展示的舞蹈水平,和舞蹈中是否能呈現出感情來作為評分項目,以及運動員的參賽內容是否有創新性。

技能丨體育舞蹈競賽有哪些重要的評分規則?

——END——

目前體育舞蹈在我國是以國際賽、全國性賽為主,地方性賽事為輔的有機結合。地方性賽事能夠最大限度的吸收基礎群眾,給業餘體育舞蹈運動員提供了鍛鍊機會,尤其是少兒,提供了體育舞蹈競賽發展的平臺,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舞蹈中來,客觀上推動了體育舞蹈運動的發展。重大比賽活動是由“全國錦標賽”、“中國體育舞蹈公開賽”、“國際賽事”三大賽事體系構成,主要包括有七大常規賽事: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全國青少年體育舞蹈錦標賽、全國城市體育舞蹈競標賽、中國體育舞蹈公開賽、上海國際體育舞蹈公開賽、中國成都國際體育舞蹈公開賽、中國體育舞蹈精英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