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廣州中考招生考試形勢

9月29日,廣州市教育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等文件意見的公告。這預示著,新一輪的廣州中考變化,即將落地實施。新政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要點,對學校、考生及日後整個中考的招生考試形勢,有怎樣的影響。卓越教育考試研究院對此進行分析。

變化: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考查科目與分值配比不變(道德與法治開卷內容分值為60分)。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錄取計分科目採用“4+4”模式,即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滿分為810分。歷史納入高中錄取計分科目,與道德與法治合考不合卷,同時多個科目分值調整(語數英滿分分值均降30分,體育與健康升10分),物理化學筆試合考不合卷。(4+4是指:省的政策要求,必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四科,外加選擇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四科,廣州選擇的是政史理化四科)


專家解讀廣州中考招生考試形勢


影響解讀: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變化相對小,故影響也較小,關注道德與法治、體育與健康這些科目考查方式和內容的微調即可。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由於歷史納入中考錄取計分,因此學生在複習的時候,須多花時間兼顧多一個學科進行復習。同時,雖然語數英分值下降,但由於中考改革向高考改革銜接,故中考各科目區分度維持在一定高水平的可能性較大。這些變化,客觀都要求學生學習效率提升,才能制勝未來中考。

關注點2:指標到校比例及學校範圍擴大

變化: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指標到校比例擴大到50%;相關招生學校擴展至所有公辦示範性高中。成立教育集團的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名額分配招生計劃應適當向集團內農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傾斜。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在19-20年變化的基礎上,招生學校進一步擴展至省一級普通高中。

影響解讀: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所有公辦示範性高中均參加指標到校招生,示範性高中優質學位進一步下放至初中,給予學生有更多的爭取優質學位的機會。各級學校排名靠後的學生,在未來志願填報的時候,需要更加謹慎,若錯過指標批錄取,後續批次錄取形勢或比以往嚴峻。同時,教育集團的內部聯動效應體現,集團內薄弱初中的尖子生,或較以往更容易爭取優質高中的資格。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實行指標到校招生的學校在19-20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多,多所當下中考省一級普通公辦高中(非示範性)或有機會參與指標到校的招生錄取。指標到校招生批次將會是高中招生的最主要批次,後續批次作用相對更弱。考生應該將指標到校批次作為志願填報的主要填報批次。

關注點3:自主招生


變化: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經批准的示範性普通高中(包括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和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可試行自主招生,招收有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的初中應屆畢業生,自主招生比例不超過本校招生計劃的10%;其中成立教育集團的示範性普通高中可在規定的自主招生計劃比例內安排一定比例的計劃用於自主招收集團內初中學校學生。

被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其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成績必須達到全市統一劃定的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各個環節應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其中自主招生名單應向社會公示,確認無異議後由學校報市招考辦錄取。體育、藝術特長生招生在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範圍內安排,招生方案由市另行制定。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實行自主招生的學校在19-20年的基礎上,新增部分非示範性高中。非示範性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比例不超過本校招生計劃的5%,示範性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比例不超過本校招生計劃的10%。

影響解讀: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示範性高中才有資格進行自主招生,上限比例為10%;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實行自主招生的學校範圍擴大到部分非示範性高中,非示範性高中上線比例為5%。

自主招生的錄取途徑開設後,可重點關注自主招生相關學校有哪些,相關的自主招生的學校的招生章程、選拔形式、錄取情況等通過怎樣的途徑公告,繼而評估學生自身參與自主招生的錄取可能性的大小。同時,自主招生招收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的初中學生,且體育、藝術特長生的招生需在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範圍內安排,故不同學校設置的自主中招生的招生門檻及生源要求,有可能不同。

此外,考生和家長們關注的“2+4”初中銜接實驗班,是否屬於自主招生,也值得關注。如果屬於自主招生,相關的招生標準、錄取流程獲將更公開;若不屬於,則“2+4”初中銜接實驗班的歸屬值得探討。且根據以往數據顯示,部分學校招收“2+4”初中銜接實驗班(不含體育、藝術特長生的招生計劃)已經趨近於10%甚至達到10%。因此,相關實行自主招生的學校,日後如何調整不同類型學生的招生計劃比例,值得留意。


專家解讀廣州中考招生考試形勢

關注點4:隨遷子女(非政策照顧)


變化: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報考公辦普通高中,規定跟以往一致,依然需要滿足“四個三”,公辦普通高中招收符合報考公辦普通高中條件的隨遷子女不超過學校所在批次招生計劃的8%。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報考公辦普通高中,具有我市三年初中完整學籍、父母一方或其他監護人持有在廣州市辦理且在有效期內的《廣東省居住證》即可(滿足“兩個有即可)。省、市屬和越秀、海珠、荔灣、天河區屬公辦普通高中招收非政策性照顧的非廣州市戶籍初中畢業生的計劃為該校當年招生計劃的8%至15%,白雲、黃埔、番禺、花都、南沙、從化、增城區屬公辦普通高中招收非政策性照顧的非廣州市戶籍初中畢業生的計劃為該校當年招生計劃的8%至18%,區屬公辦普通高中的具體比例由各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省市屬公辦普通高中的具體比例由學校自行確定。

影響解讀: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相關隨遷子女報讀公辦條件依然是四個三,門檻相對較高。於部分尖子生家庭而言,同等分數條件下,或更加傾向於選擇衝刺生源水平更強的優質民辦高中。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報考公辦高中門檻大幅度下降,同時招生相關隨遷子女的公辦學位擴招更多。部分尖子生或會把目光轉向各區相對優質而熱門的的公辦高中,辦學質量較弱的民辦高中,或面臨更嚴峻的招生形勢。

關注點5:志願與批次設置

變化: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普通高中特色課程班不再納入提前批前獨立招生。廣州外國語學校、市美術中學的特色生班安排在提前批錄取前獨立招生,市美術中學的其餘計劃按學校等級的相應批次招生,其餘10所省、市屬普通高中學校安排在提前批招生。區屬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可在提前批(外區比例15%)或第一批招生。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設置4個批次。

第一批次: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計劃;外語、藝術類普通高中招生計劃;中高職貫通培養五年一貫制招生計劃;中高職貫通培養三二分段試點招生計劃;中職本科貫通招生計劃;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下同)省級及以上重點特色專業招生計劃。

第二批次:公辦的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和省一級普通高中學校名額分配計劃。

第三批次: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其他招生計劃;引入國家、省、市優質教育資源新建的普通高中學校,經市教育局批准的部分招生計劃。

第四批次:非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其他招生計劃、中等職業學校其他招生計劃。

影響解讀:

19-20年中考(現初二初三學生),取消普通高中特色課程班的提前獨立招生,考生將少了一次正常志願填報衝刺優質學位的機會。取而代之的,是部分示範性高中的自主招生、廣州外國語學校和市美術中學特色生班的提前批錄取前的獨立招生。

相應的這些學位,或是尖子生和有特長的學生的提前衝刺的目標。其餘中考志願填報的批次均按照原有設置開設。

21-23年中考(現初一學生開始),招生和志願填報格局大改動,志願填報批次縮減成4個批次。且各批次學校特點分明。志願填報批次的縮減,考生想向當下那樣,在不同批次選擇到自己心儀且有合理分數梯度差距的學校作為保底,將更為困難。同時,由於自主招生、指標到校比例擴大、隨遷子女招生計劃可能擴大的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初中排名較後,無緣爭取自主招生、指標到校招生兩個批次錄取的學生,或將面臨比當下更為嚴峻的志願填報形勢。


其他關注點與變化:

變化1:

不得使用科學計算機

影響解讀:

尖子生平時學習,用計算機的頻率就少,中後梯度成績經常使用計算機的學生,受影響較大。

變化2:

(21-23年中考考生適用)綜合素質評價用等級制呈現。同時,被普通高中錄取的考生,錄取參考科目成績均須達到D級及以上;被示範性普通高中錄取的考生,錄取參考科目成績均須達到C級及以上。

影響解讀:

錄取參考科目包括地理、生物、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共5科。各錄取參考科目成績評定各等級人數按在全市考生總人數所佔比例分別劃分為:A(25%)、B(35%)、C(25%)、D(10%)、E(5%)。要達到C以上等級,相信對於學校用功的學生,並不是難事。

以上為廣州中考新政的徵求意見稿提示的未來中考變化點的總結及相關解讀。於考生而言,政策再怎樣變化,機會的把握,都是看自己。只要努力用功,爭取更靠前的學校排名,未來中考便能為自己爭取最廣泛優質學位選擇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