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業在集團化建設中的幾點思考

曾幾何時全國各地的出版企業為了抵禦因加入世貿而進入的外資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力、生存力,而大舉進行了集團化的合併重組。但是這個集團化太過囫圇,如同器官移植者的身體排異性,從而大大降低了集團化可能達成的效果。集團化的目的是做大做強,核心是做強。如果一味做大而不強,反而生命力低下,容易被擊倒。但是如何做強?這則是眾多出版集團正在探索求變的瓶頸。其實不必把集團化看得那麼複雜,集團是眾多成員集合的產物,所以由己推人,換位思考則可以看出事物的一些端倪。

一、企業文化要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之下

企業文化雖是集團的企業文化,但並不應排斥個體的個性。如同一個班級,固然有班級的班風,但每個學生也會有自己的性格。彼此並不排斥,如果處理得當還會相得益彰,相互受益。那這種企業文化是什麼樣的?它不是簡單的口號,不是空洞的標語,而是一種大家都可以接受、認同的價值觀,一種共同的追求目標。只有當這種價值觀為大家所接受、認同,這種企業文化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有活力。只有當這種企業文化可以凝聚大家追求共同的目標,這種企業文化才會創造出財富和效益。那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才是有益的,有生命力的?如同做人一般,一個人有擔當、平易近人、熱心腸、一心為公、不謀私利,可以帶領大家前行、發展、賺錢,在一起彼此歡快,坦誠,這樣的人必然招人喜愛。那如果把這個轉變為企業的風氣,轉變為企業的文化,也必然會如同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人,給大家帶來無窮的能量,作為榜樣引導大家向前進步。

二、要轉變傳統經營理念,變管理為服務

管理是被動式的,固然可以簡單地貫徹上級意圖,但是這種模式在自上而下的管理下,如同電阻一般,會大量損耗效率、效益、精力、時間,所以在這種模式下,管理能量的遞減效果明顯。而服務則是主動式的,它引導出成員的個體主動性、積極性。讓成員自發地去接觸、執行、展開上級意圖。假設一個人要翻越一座山峰,這時邊上有人對你一味地指手畫腳,告訴你要這麼爬,你要帶什麼東西,你要如何如何。固然是一番好意,但是難免讓人難以接受,並容易產生逆反。但如果這個時候他能幫助你準備各種器具,並指引地圖,告訴你他會做你的強大後盾,在後面為你提供補給支持,全力支持你爬上去。假設失敗,他也會幫助你重新來過,你需要什麼只需和他說即可。那麼哪種方式會讓人更容易接受?最後的目標都是攀越山巔,但方式不同,也就會讓過程不同,結果也往往會完全改變。

三、人力為最大的生產力,要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發掘、引進、使用、挽留機制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值錢?是人才。不管有多強大的平臺,多雄厚的資本,多麼長久的品牌,但是沒有可以幹活的人,那麼未來終是沒有希望,現在所擁有的成就、輝煌也將慢慢流逝。而什麼是人才?是可以幫助企業更快達成目標,有帶頭表率作用,有奉獻精神、有能力、有思想、有膽識的人。人才不會從天而降,但是又藏在你我之間。

古是尋伯樂借慧眼發現人才,今則通過建立健全合理的人力資源發掘培養機制與體系發掘人才。一是要內挖人才,培養有潛質的人。二是要從外部引進人才。引進外部力量雖然成本高,但可避免長期人力資源內部循環造成的退化與封閉。三是要會使用人才,人才不是擺設,擺在那裡於己無益,最後人才還會逃離,甚至是怨怒。

怎麼使用人才?尋求個人與企業利益、發展的契合點。向共同目標努力、前進。依據人才的能力、特長、興趣安排其合理的工作崗位及職務。幫助其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平臺,讓其能發揮出自己的能量。把個人的發展、成長與企業的未來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凝聚力、向心力。企業把人才作為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才把企業作為自己的歸宿。

那麼有了人才,如何留住也是一個艱鉅的難題。大家工作無非就是圖三點,一是心情好、氛圍好,工作起來愉快開心。二是有錢賺,實現生活質量的提升。一定的物質基礎可以提升人的安全感,後顧無憂才能放手工作。三是有發展,有上升空間。把個人的職業規劃納入企業的發展計劃。只要能滿足其中一點,人就會考慮接受這份工作。如果能滿足其中兩點,人就會主動想要這份工作。當三點都滿足了,那麼士為知己者死,人肯定會十分珍惜這份工作,並主動把自己的命運與這個集體相聯繫、掛鉤。一榮皆榮,一損皆損。

四、要對出版進行商業化改造,突出圖書的商品屬性

圖書固然是有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屬性,但在商言商,市場是無情的。民營也好、國企也好,集團也好、獨立社也好。生存是第一位,只有活著才有希望實現理想,達成目標。只有提高收益才會有資本發展,才會吸引留住人才,才會掌握商場的主動權。市場瞬息萬變,出版也是大商業鏈條中的一環,不可能獨立出世,偏安一隅。這些年,市場塵埃浮蕩,很多出版人或陷入迷茫或者走入誤區。對過去懷疑,對未來迷茫,對現在不知所措。經過這些年的喧囂,出版也漸漸地塵埃落定,顯出未來的一些端倪。經營穩紮穩打,務實守信,把業務做專,把產品做精,把市場做透,把利潤賺足。少看別人好,少弄些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做好自己才是生存第一要務。

公司的發展企業化才是王道。曾經的出版是作坊式的產業,但作坊式的產業在面對新媒體形式強大的資本力量,日新月異的技術,瞬息萬變的市場時,明顯力不從心。所以把出版由作坊式向企業化轉變,正是出版現在急迫需要做的工作。情懷可以堅持,但生活要務實。活在市場的大海中,樂在理想的平原上。

出版企業在集團化建設中的幾點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