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口碑的《瘋人院》,爲何沒能成爲網劇「黑馬」?

高口碑的《瘋人院》,為何沒能成為網劇“黑馬”?

作者|林蔚

二十三天前,優酷獨家上線了一部網劇,名叫《瘋人院》。二十三天的時間進程中,有不少的網絡自來水和影視大號安利它,將其視為有著不俗創新內核的潛力黑馬。而二十三天後的現在,這部劇的豆瓣評分一直維持在7.8,網絡播放量卻僅有1.3億人次。

高口碑的《瘋人院》,為何沒能成為網劇“黑馬”?

身為自來水一員的小娛,眼看著這部有潛質的黑馬劇,就這樣慢慢聲量漸小,還是挺失落的。像《瘋人院》這般,高評分、高品質與低播放量之間的大反差,是出人意料的。為何《瘋人院》未能收穫預想之中的人氣,是創意、創新、實驗背後,必要付出的代價嗎?

驚悚、懸疑、推理、軟科幻兼併的社會劇

小眾且另類

《瘋人院》是很難用一個詞去概括的網劇,甚至很難在現有的網劇類型中對標到成熟的劇集模式。因為,它是一個雜糅的作品。

精神病院題材,屬國產網絡劇尚未涉足的領域。據悉,兩個誘因促發了導演老算拍下了這部作品。第一個誘因是攝影師呂楠花費了兩年時間(1989年至1990年),跨越十個省市拍下了《被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全景式的關注精神病人的生活(醫院、家庭、流浪中的病人),給老算留下了深刻印記。

高口碑的《瘋人院》,為何沒能成為網劇“黑馬”?

另一個誘因,和他自身的親歷有關。有次他陪同母親到精神病院看望親屬,精神病院的特有的空間形態和氛圍給了他設計故事、天馬行空展現想象力的條件。三年之後,《瘋人院》得以最終呈現在網絡上。

《瘋人院》的故事講來既簡單又複雜。簡單的說,身負尋人任務的孟喃(劉暢飾演)進入一家精神病院,一邊幫助那裡的病人解除心中的“心理罪”(兩集一個故事),一邊深挖隱藏在精神病院背後的大陰謀。

而故事之所以複雜,則在於《瘋人院》在處理每個故事時,用了強情節和不斷反轉劇情的模式。熱愛這種模式的人自然驚喜連連,厭惡的人自然覺得故弄玄虛。比如在第一個故事中,梅婷飾演的蘇茂萍患有間歇性的人格分離症。導演在處理蘇茂萍內心的扭曲和痛苦時,用了大量鬼魅驚悚的恐怖元素來外化她的恐懼,並且將一個故事處理了四到五重反轉。

高口碑的《瘋人院》,為何沒能成為網劇“黑馬”?

眾多自來水入坑,也是因這個故事在形式處理上的大膽和豐富。但也因此,當後續故事同樣的反轉過多,且在巧思上不及前者時,難免會給人高開低走的印象。好在還有《清醒夢》的故事在第一季的後半段將整個故事的水準往回拉昇。

而另一複雜面來自於《瘋人院》對各種戲劇類型元素的雜糅。故事中的孟喃不僅來自於國外神秘人體研究機構,而且本身有著“通感側寫”的能力,能在觸碰人體時感知到過去發生的事情。這種設定明顯帶有軟科幻的氣質。推理、懸疑自不必多說。

《瘋人院》每每在展現心理恐懼的部分,營造了豐富的想象力。比如牆上的“鬼影”、幾乎成為夢魘的“春姐”等。但到底,《瘋人院》每個故事直指的是“人性的扭曲”,沒有社會病又哪來那麼多精神病患呢?

高口碑的《瘋人院》,為何沒能成為網劇“黑馬”?

所以,相比起《白夜追兇》、《法醫秦明》、《暗黑者》等更加落地的故事、更具有延續性的故事動機,《瘋人院》顯然更偏向於高概念,是一個概念先行的作品。即便導演在故事處理上已經在努力做到落地,但是裡面整體泛著的詭異氛圍,尤其是第二季裡一群癲狂的科學怪人們的人設,是有接受門檻的。想要與更大的受眾面達成共情,對於《瘋人院》來說,不是一件易事。

但,總的說來,《瘋人院》的出現有它積極嘗試創新的意義,尤其在精神病院題材方面、軟科幻的運用方面以及視覺創新上。

雙重紅線+自殺式播出模式,不利於劇集出圈

雖然不能說是絕對的“零宣傳”,《瘋人院》在一眾網劇鋪天蓋地的宣傳聲中真屬“無聲量”式上線。以至於很多劇迷在眾多網劇中錯失掉了這部好劇,比如小娛若不是看到網上有帖子吹爆梅婷的演技,大概也很難注意到《瘋人院》的存在。

高口碑的《瘋人院》,為何沒能成為網劇“黑馬”?

為什麼會這麼風平浪靜?小娛猜想,大概和題材,甚至是裡面使用的類型元素、視覺呈現有關。儘管沒有真實涉及到“鬼”和“怪力亂神”的部分,但是軟科幻的設定和人心鬼蜮的呈現還是讓團隊以小心為主。導演老算也曾在豆瓣分享,“作為自己的第一部網劇,能播出已經滿足到爆”。所以審查的限制,是壓在《瘋人院》上頭的一條紅線。

另一條則是束縛創作的線,《瘋人院》裡被劇迷吐槽頗為“食之無味”的男女主感情線,幾乎成了整個劇作上一個不大不小的bug。和整個故事的走向不一,有種拉郎配的感覺。導演老算也曾講明,感情線是為了拉投資。資本對創作上的限制,成了另一條紅線。

高口碑的《瘋人院》,為何沒能成為網劇“黑馬”?

被這兩條紅線束縛著起舞的《瘋人院》,自然有多重的限制。這些限制一定會成為創作和最終呈現的遺憾。對於只以劇好不好看為標準的劇迷來說,他們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即便女主在第一季結尾死亡,第二季只是以一個符號出現,但仍不能掩蓋感情線上的乏力和劇迷對其的吐槽。

還有一方面是《瘋人院》自殺式的播出模式。目前《瘋人院》共24集,分兩季,各12集。播出模式是8月9日上線之後,直接給會員第一季12集全部的觀看資格。8月15日第二季上線後,也是直接給出12集的觀看資格。

這種一股腦毫無保留地把劇放給受眾看的方式,不得不說是導演和平臺極強的“求生欲”在起作用。按照導演老算的話來說,“口碑還是很重要,但是火了就慘了”,他更希望的是大家能看到。

因為畢竟這樣一部遊走在“被下架”邊緣的好作品,能播出比什麼都重要。所以這樣想來,這一系列不利於劇集慢慢發酵,出圈的做法,實屬無奈。所以,《瘋人院》成不成為黑馬或許不重要了,作為一部特定受眾群體裡的“小糊劇”也蠻好。

高口碑的《瘋人院》,為何沒能成為網劇“黑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