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自然災難電影,最後一部所有人都經歷過

“七”部自然災難電影,最後一部所有人都經歷過

《後天》

“七”部自然災難電影,最後一部所有人都經歷過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的故事。影片一貫延續了美國電影的大製作,視覺上的劇烈衝擊,電影講述的特別有現實意義,現在大氣汙染,汽車尾氣排放,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感覺冰川融化似乎離我們很遠,遙不可及,影片中那個氣候學家傑克·霍爾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但他預測是一百年以後或者更久才會有較大影響,但是這個預測不被當局重視,當然不久就驗證了這個猜測,印象中比較深的就是當時北美溫度以每秒10度的溫度下降,暴雪來襲,美國的標誌性建築,自由女神像都被深埋,影片中危急的情況,也有溫情的流露,當時傑克博士的兒子一行人被困在一個圖書館裡,這個博士告訴他們別出去,堅持到他的到來,最後他們燒光了圖書館裡的書來取暖躲過了這場災難也等到了他爸爸的到來,大家獲得瞭解救,影片的最後是在皚皚白雪上方終於升起了太陽象徵著新的希望。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

《神秘代碼》

“七”部自然災難電影,最後一部所有人都經歷過

1959年,美國馬塞諸塞州列辛頓威廉道斯小學,該校即將迎來校慶日,小女孩露辛達安伯利(Lara Robinson 飾)提出的創意為校長所採納。校慶日時,學生們將畫下自己對未來的設想,並集中放入金屬時間囊中埋入地下,準備50年後重新開啟。校慶日之後,舉止怪異的露辛達用鮮血在牆上寫下奇怪文字,並向老師提出警告。 2009年,威廉道斯小學再次迎來校慶日,被埋藏地下50年之久的時間囊重見天日。小男孩凱勒(Chandler Canterbury 飾)得到露辛達的信,上面沒有任何圖畫,整頁佈滿毫無規律可言的數字。凱勒的父親約翰(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飾)夜晚研究這些數字,竟發現這是一組具有預言性的密碼。文中的數字清楚記錄了世界上過去50年所發生的各種災難。除此之外,這組數字還包括了接下來將發生的重大災難……

《天地大沖撞》

“七”部自然災難電影,最後一部所有人都經歷過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已成為衡量這個國家或社會先進的一個標準。但是當無法用現有的人力挽回從天而降的空難時,為了人類物種的延續,不得不進行殘酷的選擇,也是自然界優勝劣淘汰的選擇方式:從整個地球選擇出100萬人進行自建的地下的諾亞方舟。

選擇的法則中有一條,普通公民超過50歲以上的,不得進入方舟。有多少正值壯年的人會因為這一條失去自己至愛的雙親(如果這個人被選上的話);說來大眾對選擇法則是默認的,只是,這太讓人心酸了:一個父親在剩下的日子裡試圖挽回與女兒之間已經破裂的親情與信任;一個母親在失去丈夫後孤單的最後日子裡,捐出自己珍愛的收藏後自盡;一個少年在方舟入口與父母和妹妹訣別,去找自己所愛的人(她們一家都沒被選上),也正是這名少年發現了慧星;那個女記者在最後關頭把機會留給平日很不和的競爭對手,一個帶著孩子的母親......

就在要撞擊發生的10小時時,執行任務的五名各方面的專家發現了新的機會也許可以擊毀慧星,但如同一部電影應該設置的情節那樣,選擇這條路就必須犧牲自己......

《2012》

“七”部自然災難電影,最後一部所有人都經歷過

對於這部影片,而且作為一部好萊塢災難大片,我覺得《2012》這部片子堪稱卓越。很典型的美國大片,反映空前災難的電影,讓人們看過以後,有很多感觸。不僅僅讓我們瞭解到海嘯的瘋狂,地震的危險,災難的殘酷,災難的來臨是人們無法抗拒的,也讓我們知道生命是自己爭取的,走對一步就能夠活下來,走錯一步後悔一生。當海嘯撲面而來時,在睡夢中的人,在不知道的狀況下已不在人世,失去生命。地震會讓堅固的房子倒下,再好的車子一轉眼已經沒有,火山爆發有一個個小火球射打在大地上,在這時錢已無用,生命卻那麼可貴。

《龍捲風》

“七”部自然災難電影,最後一部所有人都經歷過

本來一直以為龍捲風在災難片中的表現力和震撼效果上都無法與地震、海嘯、火山這些大規模的自然災害相比,但經過了包裝後的龍捲風爆發出的威力絕不亞於其他類型的災難,尤其值得一提是電影中的聲音效果,雖然這是一部十四年前的電影,可至今這部電影的聲效依舊被電影技術人所推崇,很多人都把這部片子當成檢測家庭音響效果的工具。在這裡我不得不佩服工業光魔特效公司過硬的技術。故事層面上《龍捲風》還是老式好萊塢災難片慣用的劇情,無聊的三角戀模式在狂暴的龍捲風面前完全成了陪襯,不過這並不影響該片在好萊塢影史上的地位,現在想想這部電影被列為經典災難片也算是合情合理。

《地心搶險記》

“七”部自然災難電影,最後一部所有人都經歷過

《地心搶險記》一直鍾情於科幻災難片,一場人類的災難即將來臨,地理學家喬什·凱斯博士(阿倫·艾克哈特飾)發現地心溫度發生了改變,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凱斯博士召集全球著名的科學家商量對策。科學家們組織了一支特別行動小組,他們計劃乘坐地下飛船抵達地心,在那裡引爆一個特殊裝置,以保證地球的正常運轉。飛船駕駛員瑞貝卡(希拉里·斯萬克飾)和上校羅伯特·艾沃森(布魯斯·格林伍德飾)是這次行動的主角,他們必須要完成這次關係到全人類生命的任務。該片被允許在美軍“星座“號和“林肯”號航母上取景拍攝。為該片擔當顧問的大衛·史蒂文森博士受影片啟發,想到向地心投放無人探測器在科學上是可行的,2003年5月15日,他的想法被刊登在了科學期刊《自然》上。影片假想出一個不可能發生的情境,片中地球內部的景觀塑造相當逼真,場面宏大,情節緊張刺激,視覺特效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開學》

“七”部自然災難電影,最後一部所有人都經歷過

鬱悶著,鬱悶著,通知來了,開學的腳步近了,會議多起來了,工作忙起來了,工作群裡熱鬧起來了……倘若我們的老師們如此,孩子們的狀態自然可以想象。若不在開學期間對孩子們的狀態進行調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收心”,則不少學生返校後會出現不能準時起床、心理焦躁、學習提不起勁等現象。可能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班主任老師的班級管理和學生自己的學習狀態來說,這無疑就成了一場災難。

那麼你們還有什麼好的看法呢?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吧。也希望大家能夠多多的關注我們奧。

《圖片來自於網絡,向作者致敬,如有侵權請告知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