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落榜後,他靠著「炒作詩文」一舉成名,後人稱他爲「詩骨」

科考落榜後,他靠著“炒作詩文”一舉成名,後人稱他為“詩骨”

一、少年俠義

唐朝可以說是中國最富強的朝代之一,文學之風盛行,在此期間,湧現出了眾多詩人、文學家。而且唐朝也是一個崇尚俠客的朝代,尤其是在京城長安,俠客遍地都是。陳子昂生於四川,小時候不喜歡讀書,卻非常崇拜俠客,所以他自然而然的有了一顆俠義之心。我們這位陳少俠是位富家子弟,經常慷慨散財,打抱不平,滿世界的四處遊蕩。不過他到了18歲的時候,突然醒悟了,開始發奮讀書,雖然他讀書有點晚了,但是憑著腦子聰慧,悟性過人的天賦,還是將以前浪費的光陰彌補了一些。埋頭苦讀了幾年後,他覺得自己學的差不多了,就打算奔赴長安參加科考。

科考落榜後,他靠著“炒作詩文”一舉成名,後人稱他為“詩骨”

二、名落孫山

公元682年,秋天的長安瑟瑟秋風,一個充滿抱負,信心滿滿的年輕人,在科舉放榜的榜單上一遍又一遍的尋找著自己的名字,始終沒有找到,陳子昂落榜了,對他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不過他並沒有消沉,而是繼續留在長安積極備考,等待三年後的科考。

科考落榜後,他靠著“炒作詩文”一舉成名,後人稱他為“詩骨”

三、一舉成名

有一天,在集市上他無意間看到一個老者在攤位上高聲叫賣道:這裡有一價值連城的西域胡琴,開價一百萬錢!旁邊很快聚攏了一大批人,但是沒人肯買,因為價格太高,又不能確定真假。陳子昂思考了一會兒,突然上前買下了胡琴,竟然沒還價,現場的許多人大為驚訝,有人心想:“這小子年紀輕輕,竟然這麼富有,難道他真的懂琴?”陳子昂說:”大家如果感興趣,明天可以來我的住處——長安街宣陽坊,聽我彈奏一曲“。到了次日,宣陽坊門口聚集了一大批人,陳子昂突然將琴高高舉起,用力摔在地上,胡琴摔了個稀巴爛,現場一片譁然,陳子昂大聲說道:“我其實不會彈琴,但是我的詩詞確實價值連城”,於是將手中的詩稿發給了現場的人手中,眾人一看,讚不絕口,尤其是那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更是成為千古佳作。從此他的大名傳遍整個長安城,三年後的科考,由於他的名氣加上他的才華,順利成為新科進士。可以說陳子昂精心策劃的這場“炒作”,對他的成名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由於他的詩詞透漏著一股俠義、蒼勁之力,他被後人譽為“詩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