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歷史:被人遺忘的燕然勒功和名將竇憲

在種花家的歷史上,燕然勒功和封狼居胥一樣,是歷代武將追求的最高境界。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燕然勒功卻淪落到快被人遺忘的地步。

這種遺憾不得不從東漢名將竇憲說起。

回憶歷史:被人遺忘的燕然勒功和名將竇憲

竇憲,東漢著名權臣,如假包換的皇親國戚,出身官僚世家,竇融曾孫,章德皇后的兄長。章和二年(公元88年),年僅31歲的漢章帝駕崩,章德皇后被尊為竇太后,抱著只有十歲的漢和帝垂簾聽政。因竇太后喜愛齊殤王的兒子劉暢,竇憲擔心被人分權,猜忌之下派出刺客暗殺了劉暢。

東窗事發後,竇憲被盛怒的竇太后囚禁。當時正好親漢的南匈奴,請求漢朝出兵討伐北匈奴,竇憲害怕自己被殺,極力請求率軍北伐匈奴,以贖死罪。到底是自己的親哥哥,竇太后也沒真想要了竇憲的命,就准許了他的請求。

永元元年(89年),竇憲、耿秉率領大軍,與南匈奴單于、度遼將軍鄧鴻率領的軍隊,在今天的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會師,之後同北匈奴單于,在稽洛山展開大戰。

回憶歷史:被人遺忘的燕然勒功和名將竇憲

漢軍連戰連捷,大敗北匈奴軍,北匈奴單于逃走。漢軍追擊北匈奴各部直到私渠北鞮海(今烏布蘇諾爾湖),殺敵一萬三千多人,俘虜不計其數,同時繳獲各種牲畜百餘萬頭。由副王、小王率眾前來投降的,先後有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

竇憲出塞三千餘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命令時年58歲的中護軍班固,刻石建立功碑,撰寫《封燕然山銘》一文,記錄東漢的國威和恩德,然後班師回朝。

這就是燕然勒功。

這次燕然大戰,加之後來同樣由竇憲組織的金微山(今阿爾泰山)之戰,漢王朝徹底解決了持續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北匈奴在大漠上無法立足,殘餘部眾於是西遷,差不多歷時三百年,遷到四千公里之外的黑海北岸,在那裡引發了多米諾骨牌式的民族大遷移——當地原住民西歌特部落,受不了北匈奴的威壓,向西侵入了多瑙河上游。 原住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又受不了西歌特人的逼迫,繼而向西侵入了羅馬帝國,最終導致羅馬帝國的土崩瓦解。

回憶歷史:被人遺忘的燕然勒功和名將竇憲

自此,北匈奴從種花家的歷史中消失了,故土也被逐漸西移的鮮卑人佔據。南匈奴雖曾數次叛漢,都被一一平定,南匈奴的單于,也由東漢政府所立、或經東漢政府認可,已經同內地諸侯王沒什麼區別了。

東漢末年(三世紀初),南匈奴最後一任單于(42任),到鄴縣拜見當時的漢丞相曹操,曹操把他留下,匈奴汗國終於名存實亡。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已逐漸變得與漢族一樣了的匈奴民族,最終為漢族融合。

至於竇憲,在結束了北方遊牧民族對漢民族的威脅後,仗著自己有平定匈奴之功,妹妹又是太后,帶著一幫爪牙心腹肆意妄為,把攬朝政,佔據要津,逼死賢良,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

特別是他的弟弟竇景,跟個不上臺面的混混似的,侵凌平民,強奪財貨,放縱奴僕胡作非為,白天公然攔路搶劫、侮辱婦女,搞得京都商賈閉塞,如避寇仇,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蟬,忍氣吞聲,不敢舉奏。

偏偏竇憲覺得自己有大功於漢,不知收斂,愈加跋扈恣肆,甚至企圖殺害漢和帝劉肇,篡漢而代之。

回憶歷史:被人遺忘的燕然勒功和名將竇憲

永元四年(92年),他們的陰謀敗露,漢和帝決定誅殺竇憲。經過一系列鬥爭,竇憲、竇篤、竇景等人被迫自殺,竇氏家族做官的人全部免官,竇太后也被軟禁,不得參與政事。永元九年(97年),竇太后憂鬱而死,葬於敬陵。

縱觀竇憲一生,是功過分明的一生——既功高勞苦,完成了東漢光武、明、章三代皇帝的夙願,統率漢軍,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單于,迫其西遷,威名震撼大漠南北;然而又劣行累累,危害了國家社稷的安全。

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皆因他是東漢外戚專權的禍首,都不愛提及他,以至於作為一名對東漢王朝,乃至對整個中國歷史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傑出將領,他的功績幾乎被其罪過掩蓋,不得不說是一件憾事。

下圖是中蒙兩國聯合考察隊,在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上,找到的東漢班固所書的《封燕然山銘》摩崖石刻。

回憶歷史:被人遺忘的燕然勒功和名將竇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