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高頻交易嗎

你瞭解高頻交易嗎

關於高頻交易

高頻交易是通過自動化程序快速買賣,通過找到證券、外匯、期貨等產品買入價和賣出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隻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价差來套取利潤。

據估計,高頻交易佔到全美股票市場交易量的一半以上,全美期貨市場交易量的35%上以上,以及股票期權市場交易量的10%。

你瞭解高頻交易嗎

在自由的金融市場中,投資方可以自由選擇在不同的交易所,使用不同的貨幣進行交易。比如說某國國債可以在A市場用美元交易,買入價為100.002,在B市場用歐元交易,賣出價格為100.003;某個算法通過快速計算,考慮匯率、稅收、換匯成本等因素迅速作出決定。如果有利可圖,快速從A市場買入某國國債,在B市場賣出,單支債券可能利潤微乎其微,但大量快速的操作很快放大了收益,這就是高頻交易的精髓。

方框顯示了不同市場中某一金融產品的買賣價格,密密麻麻的小點代表買入或者賣出的操作,所有交易發生在幾百毫秒內。

高頻交易的一些神奇事實

一秒=1000毫秒=一百萬微秒 人眨眼一次大概耗時300-400毫秒

一次高頻交易耗時少於400微秒(0.0004秒),比人眨眼睛快1000倍。

由於網絡傳輸需要通過光纖,光纖長度影響交易速度。因此不少高頻交易公司坐落在了電價便宜、政策寬鬆的阿姆斯特丹。毫秒級的延時就可能錯過幾千次交易,於是交易辦公室就在機房旁邊,交易員坐在前臺,牆背後就是服務器機房。微秒必爭。

技術角度,不少用於高頻交易的遠程光纖都只能鋪在深水水域,這樣可以避免因為鯊魚咬網線導致交易中斷。高頻交易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是行研報告或者內部走漏風聲,而是頂尖的金融建模和計算機人才。

你瞭解高頻交易嗎

機械學習,人工智能在高頻交易領域不能無敵割韭菜。越複雜的算法越耗時,而交易速度是高頻交易的核心。由於高頻交易技術的普及,套利交易的速度一路上升。2005年平均交易耗時97毫秒,2011年這一數據為7毫秒。類似的,1960年時,美國股市的股票每股平均被持有4年,2000年平均為8個月,2008年平均2個月,到了2014年這一數據為20秒。也就是說,每20秒所有股票就“平均”被換手了一次。

由於國內股票市場採用T+1交易制度,普通投資者無法進行高頻交易。期貨市場雖然採用T+0交易制度,但交易規則將日內頻繁迴轉交易以及計算機程序自動批量下單、快速下單的交易列為異常交易行為,因此也就GG了。高頻交易的缺失,也是我們金融市場常被詬病“落後欠發達”的原因之一。

三、高頻交易公司長什麼樣?

你瞭解高頻交易嗎

由於高頻交易技術和快速的網絡連接。一小幫人組成的Citadel LLC高頻交易部門每一分鐘就過手一千萬股股票。注意不是一千萬美元,而是一千萬股。 相比之下,紐約交易全場交易員加在一起,每分鐘也就過賬三百萬左右股股票(group shares)。

補充:不少評論裡大家開始抨擊高頻交易的意義,諸如吸血鬼割韭菜膨脹泡沫等等。答主工作行業是實打實的高科技製造行業,自己從不打算成為金融工作者。但希望提供自己所學到的相關信息供分享。

高頻交易對於金融秩序和經濟生活總體說來還是有至少兩點意義的。

其一是加快了市場換手速度,減小了金融市場中由於地域、時間差異帶來的信息滯後性。比如說S國政府失信違約,反映在其他國家債券市場上的S國主權債務就會迅速通過買家賣家的交易達到新的低的平衡價格,從而傳遞了信息。

其二更為重要的是,利用代碼大規模交易減小了人工干預的成本和加快了速度;對於標定大宗貨物的期貨市場,及時快速、低成本地獲取及時的期貨市場價格尤為重要,它可以幫助企業做出更可靠的成本利潤預測並做出生產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