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的根部有藍色顆粒,千萬要注意~

最近去菜場買茶,發現不少菜的根部有藍色顆粒,查閱了一些報道,在廣西廣東這邊菜場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廣西北海市、欽州市質檢部門還專門組織檢測過“藍色”蔬菜。


菜的根部有藍色顆粒,千萬要注意~


1、藍色顆粒是什麼?

藍色顆粒是一種農藥,四聚乙醛。商品名又叫:密達、滅旱螺、蝸火星、梅塔、滅蝸靈。主要用來消滅蝸牛、蛞蝓等軟體蟲害。

特別在南方,潮溼環境容易滋生蝸牛,它們會順著露水爬上蔬菜。

不僅是蔬菜,水稻、棉花、菸草都會用到四聚乙醛。

四聚乙醛會混合其他成分製作為農藥(四聚乙醛通常含量為6%~10%)。商家配方不同,除了常見的藍色顆粒,還有綠色甚至是紅色的顆粒

2、經常使用在哪些蔬菜?

蝸牛最喜歡吃十字花科蔬菜,常見的有小白菜、大白茶、油麥菜、上海青、菜心等等。

3、是不是禁藥?

四聚乙醛在我國大範圍使用,並不是禁藥。

國外也有使用,比如美國、歐洲。

4、毒性有多大?

按照我國農藥毒性分級標準,四聚乙醛為中等毒性殺螺劑。

菜的根部有藍色顆粒,千萬要注意~



換算一下,四聚乙醛的每日由口攝入2.5g以上是很危險的(經口半數致死量)。

考慮到每日的累計效應,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四聚乙醛的ADI(每日容許攝入量)為0.01mg/kg,一個體重為50kg的常人,每日最多攝入0.5mg


菜的根部有藍色顆粒,千萬要注意~



如果每人每天吃0.5kg蔬菜,不洗乾淨的話,很容易超標。

國家標準裡也規定了主要施藥蔬菜的最大殘留限量。即使是限量最大的普通白菜,也只有3mg/kg。

上次洗菜時發現的藍色顆粒,目測就肯定超過1g,按照四聚乙醛6%的含量,也有0.06g=60mg,ADI與最大殘留限量肯定超過了國家標準。

5、菜上為什麼會殘留四聚乙醛?

四聚乙醛在水裡的溶解度低,一般是用懸濁液噴灑,或是乾粉噴灑後再用水衝。

6、為什麼要用四聚乙醛?

四聚乙醛是一種選擇性農藥,也就是說對蝸牛等軟體動物非常有效,對水生生物、人畜等毒害相對較小。

植物吸收得少,且降解快。根據“四聚乙醛在菸草上殘留”的研究報告,在4天左右吸收達到峰值(小於0.22mg/kg),21天已降解為峰值的十分之一。

四聚乙醛本是固體燃料,1937年發現其有毒殺功能,慢慢取代了劇毒的砷酸鈣、醋酸銅合亞砷酸銅,在防止軟體動物對農作物危害上起到重要作用。

適量使用,施藥距離收割足夠長時間,清洗充分,四聚乙醛相對而言是安全的。

國家標準都在那裡,但執行不到位,標準就是形同虛設,更沒有安全可言。

比如剛噴灑沒幾天就收割上市,買回來又沒有洗乾淨,對身體的損害顯而易見。

蔬菜如此,茶葉的狀況也不容樂觀。

我國標準,比如國標、農業部公告,合計有47種農藥限制使用或不得使用於茶葉,歐盟標準則規定了超過474項農藥在茶葉上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國內外的標準差了10倍。

不但如此,根據國際公益組織綠色和平發佈的《2016年中國茶葉農殘調查報告》:

  • 60%常規茶樣品檢出違禁農藥。
  • 85%常規茶樣品檢出農殘或汙染物超過歐盟標準。
  • 45%常規茶樣品含有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高毒”級別農藥。
  • 檢測結果顯示,2016年相比2012年沒有明顯改善。

裡面的12個品牌、20份常規茶樣均來自於大品牌,情況尚且如此,街頭巷尾的“三無”茶葉的結果估計更為觸目驚心。

蔬菜上的四聚乙醛可以洗,但茶葉裡的農藥可不僅是難溶於水的四聚乙醛,況且茶葉要衝泡,沒辦法洗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見識茶會”,通俗易懂的茶葉知識,便宜乾淨的原產地茶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