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蒹葭蒼蒼,波光粼粼;雁鷗齊飛,鴴鷸翔集。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每年4月初至5月中旬,都會有大量的海濱鳥從遙遠的南半球遷徙至鴨綠江口濱海溼地,或停歇覓食,或繁衍後代。

這裡是鳥兒的樂園,亦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姜信和、車勇夫婦便是眾多攝影師之一,他們每年都會來這裡拍攝候鳥。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2017年5月14日,夫妻倆如往常一樣來溼地拍攝候鳥。拿著望遠鏡,他們遠遠看到,大約1000米左右的距離,有人拎著一個黃色的桶。

“直覺他不是在採野菜,而是在偷鳥蛋。”行動快於意識,夫妻倆果斷制止並電話報警。一聽報警,竊賊嚇得丟下了200多枚海鳥蛋落荒而逃。

鳥蛋有一個特點,一旦脫離了鳥巢就會被鳥父母遺棄,鳥類也不會再孵化它。姜信和、車勇一開始想聯繫相關野保部門尋求幫助,可是路途太遠,會耽擱很長時間,這會增加鳥蛋死亡率。

最終,姜信和與妻子在徵得了森林公安和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同意後,將足足264枚鳥蛋帶回了家。

“和它們就是一種不期而遇,只想怎麼樣把它們救活,”可令夫妻倆沒有想到的是,在之後的人工孵化過程中,一個接著一個的困難讓他們有點兒應接不暇。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夫妻倆請教了專家,得知這些是黑翅長腳鷸、燕鷗等多種鳥類的鳥蛋,人工孵化沒有先例。

無奈之下,夫妻倆只能用上土辦法,按照老母雞敷小雞的形式孵化。泡沫板上鋪上電褥子,電褥子上再鋪一層棉褥子,用溫度計隨時測量溫度,頂上蒙著棉被,還要定期翻鳥蛋保證溫度均勻,有時候兩口子半夜還要爬起來照料鳥蛋。

時間一天天過去,兩百多個鳥蛋卻絲毫沒有動靜。“我們都是失望的,以為敷不出來了,因為一點動靜都沒有,一點聲音都沒有。”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海鳥的孵化期通常是在21天到25天,夫妻倆不知道這些鳥蛋什麼時候孵化,只能一天一天堅持,終於在5月23號那一天,蛋殼裡傳出了鳥叫聲。

“我愛人叫我,說好像是蛋殼裡有鳥叫聲,我說是嗎?心裡有點激動,其中有一枚鳥蛋我們就找到了,然後它裡面嘰嘰響,要出生了。”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最先破殼而出的是一隻黑翅長腳鷸。“我們倆相互拍手,它就過來,像找媽媽的狀態,跑過來跑過去,非常可愛,黏人,離不開我們。”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時間裡,包括黑翅長腳鷸、反嘴鷸、燕鷗等60多隻小鳥,陸續來到這個家。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小鳥們的出生讓姜信和、車勇的生活變得更加繁忙。每到下班,車勇便趕緊往家奔,同事問起,車勇說,家裡有一些鳥寶寶等著我餵食呢。同事還戲稱,你是不是應該該跟領導申請一個產假,因為你是鳥媽媽了。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稱職的“鳥爸”“鳥媽”為新出生的60多隻小鳥精心準備了小魚、青蝦、蛋黃和維生素,每天按時餵養,本以為在細心照料之下,小鳥們會一天天順利長大,可是哪曾想有些小鳥卻不進食,有的甚至死亡了。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為了確保小黑翅長腳鷸能夠存活下來,萬般無奈下,車勇決定模仿鳥媽媽的樣子,嘴對嘴給小黑翅長腳鷸餵食。“因為它不吃,我看它再不吃,就要餓死了,著急了,沒辦法,要不怎麼叫摸索,尋思看嘴對嘴,能不能把它喂活,目的就是讓它存活。”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夫妻倆經過翻書查資料,調整食物配比,但是仍然不見起色,百思不得其解的姜信和只好又跑回了溼地。

通過觀察黑翅長腳鷸窩,姜信和發現這種鳥出生後不是鳥媽媽餵食,而是在母鳥引領下自己覓食。

最後夫妻倆決定提前把它們放生。他們聯繫到森林公安等部門,由犯罪嫌疑人領著,把鳥兒送到他當時偷鳥蛋那個位置,周圍都是水,相對比較安全,鳥可以自己覓食。就這樣,保溫箱裡的21只小黑翅長腳鷸全部迴歸自然。

放歸小黑翅長腳鷸之後,剩下的小鳥一天天長大,野化訓練、放飛自然,又成為了姜信和、車勇這對鳥爸鳥媽的新任務。

夫妻倆帶著它們來到鴨綠江口溼地,在35攝氏度的高溫中,穿過一片又一片茂密的蘆葦蕩,在最靠近水邊的一片沼澤地旁,搭建了帳篷,把這裡作為野化訓練的基地。

溼地裡特別泥濘,一腳插進去,然後得雙手把這條腿拔出來,挪一步,另一條腿再插進去,再把另一條腿拔出來,每一步都非常困難。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為了讓小鳥們在自然環境中儘早學會自主覓食和飛行,夫妻倆不管颳風下雨,早晚要進行兩次野化訓練。一天兩天可以,但是時間長了確實疲勞,他們就在溼地鋪了一個防潮墊,有一次,愛人累得實在挺不住,在防潮墊上打盹兒,一群小燕鷗,還有兩隻反嘴鷸,像依偎鳥媽媽一樣聚在她懷裡,特別溫馨。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為了全力照料小鳥,夫妻倆暫時放下了自己的愛好。姜信和說:“我們不能為了拍攝,而去過多的打擾鳥類,藝術應該給生命讓路,我們寧願不拍,我們也要把這批鳥馴養好,讓它迴歸自然。”所以現在夫妻倆電腦裡存的照片,大多是手機記錄的。

藝術給生命讓路 兩位攝影師與鳥相守的151天

從春天到秋天,小鳥們一天天長大,它們不僅學會了飛行,還和姜信和夫婦相處得很親密。一次,姜信和夫婦在野外聊天,有一隻鳥兒聽到他們說話聲,從老遠飛過來,在空中盤旋。“它和野鳥是不一樣的,野鳥聽見你的聲音,是會飛走的,而它是飛過來。”

2017年10月11號,在和鳥兒朝夕相處了151天之後,姜信和、車勇夫婦送走了最後一個鳥孩子。

“天空中飛來的,諸多遷徙來的這些鳥,我們都會把它們當作自己的鳥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