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唐模印象

唐模村,原為歙縣所轄,現屬徽州區。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創建。唐模之意,即以盛唐之時的風範、標準建村,不忘唐朝對諡號忠烈王汪華的恩榮,慎終追遠。唐模本以汪姓為主。1087年,歙北許村的許貴一、許貴二兄弟倆因父母雙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經過幾代繁衍,許氏比當地的汪、程、吳三姓人丁更為興旺,成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們不忘姑父的收養之恩,仍沿用“唐模”這個村名。

新建牌樓上的楹聯道出唐模的特色:觀唐模龍形村看田園詩畫風光盛世風采,臨水街高陽橋品翰林徽州文化仰古察今。

徽州唐模印象

唐模村內,檀乾溪穿村而過。這名來源於詩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溪水是龍的形狀,由東向西。

檀乾溪進村處驛道與溪水同行,有同胞翰林牌坊點景;入村處有一鄉村園林,人稱檀幹園,是水口園林之典範;檀乾溪上架立各式小橋,其中最著名的是高陽廊橋,人道十橋九貌;太祖叔舉種植的大片鬱鬱蔥蔥的銀杏樹,至今仍有一棵巍然屹立,開枝發芽。村人依水岸而居,在檀乾溪兩岸築屋生息,形成建築長廊。如此種種,在不經意中精心營建,天人合一,風物宜人。

徽州唐模印象

如今的唐模已是文化旅遊勝地。沿檀乾溪兩端設置售票處,遊客可東西雙向進入遊覽。五聖亭位於村西上水口,亭借地勢,孤聳峭拔。亭獨立於村落之外,實為新建。

徽州唐模印象

王蒙題:風雅唐模。似有宋徽宗瘦金體之神韻。

徽州唐模印象

馬頭牆下,麻石門坊。

徽州唐模印象

橫匾題名:徽州老作坊。這裡本是翰林許承堯大宅的後花園,園中置山石樓亭,栽佳木名卉。解放後被闢為國營茶場,現開放旅遊業,成為徽州老作坊。

徽州唐模印象

沿街設肆,瓦舍勾欄。道路的寬大尺度說明它是為當今的遊客而建。

徽州唐模印象

老作坊內,按照古代模式設置木構,展示徽州傳統手工工藝。遊客可參與其中,體驗徽州手工文化的精髓。

徽州唐模印象

土布蠟染坊,門前的燻肉更有生活氣息。

徽州唐模印象

店鋪內景。

徽州唐模印象

農耕展示館。人工景點終究是熱鬧一時,最後如曇花一現,難免凋零的命運。永恆的是粉牆黛瓦,如有源之水,合抱之木。

徽州唐模印象

才高八斗。

徽州唐模印象

終於來到一處低調怡人的門口,石板路上透著光陰的刻痕,不算寬大的院落尺度舒適,讓人安心。這裡就是清朝末科翰林許承堯的故居。許承堯是徽州名人,同時也是愛國志士,現代教育先驅。

徽州唐模印象

門前玄關在菱形窗格上懸掛匾額:欽點翰林。道出屋主許承堯(1874-1946)的生平,他二十一歲中光緒甲午科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中進士,入翰林。辛亥革命後,應皖督柏文蔚聘,任全省鐵路督辦等職,後隨甘肅督軍張廣建入隴,任甘肅省府秘書長、甘涼道尹、蘭州道尹、省政務廳長等職。1924年辭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從此絕跡仕途,在家鄉以著述終老。

徽州唐模印象

前院天井。正廳二層,面闊三間,前簷開敞,與天地同氣相求。

徽州唐模印象

正中為客廳,方桌居太師壁前,兩旁座椅,壁上掛左宗棠手書對聯:道潔秋霜文含春彩,藻嘉林府菽採中原。這幅字的真品拍賣價格為數十萬人民幣。

徽州唐模印象

正廳內無柱,承重梁托起二層樓閣。

前後院之間,有高牆隔開,中間闢隨牆門,麻石門框,磚雕門罩。

徽州唐模印象

門罩上方置一方天井,漏出光亮,瓦脊構成的天際線亦如影而至。

徽州唐模印象

後院正房三間二樓,明間客廳,前簷開敞。

徽州唐模印象

後院側間以長窗隔成房間。不同時代在這裡留下印記。

徽州唐模印象

思想的滲透可以到達多遠?從隱於內室牆上的標語可見一斑。

徽州唐模印象

後院盡間為內室,木牆上掛許承堯容像,兩旁對聯:反帝先驅播火長留青史一筆,為師前導傳薪遠肇紫陽百年。許承堯是徽州師範的創始人——清末光緒年間,他高中進士,欽點翰林後,於1905年和1906年,先後在徽州府城歙縣創辦了新安中學堂(附設師範科)和紫陽師範學堂,這就是徽師的前身。這幅對聯是許承堯幼女許家華於2005年在徽州師範成立百年之際親題。

徽州唐模印象

青磚地板。

徽州唐模印象

後院天井,透進狹長的光亮。二層短窗成排而列,簡約含蓄。

徽州唐模印象

徽州民宅一般不共用山牆,因此常常出現鄰牆間窄窄的巷弄,在兩旁高牆的襯托下顯得幽深,似乎有很多故事會發生。

徽州唐模印象

繼善堂,是唐模村許氏三大支祠之一。始建於明,後經重修。門廳面闊五間,中心三間帶石質簷柱,兩盡間為八字水磨磚牆,單坡屋簷。

徽州唐模印象

柱頭插栱出兩跳,首跳偷心,令栱託撩簷枋。雀替、陀墩外刻捲雲紋。

徽州唐模印象

陀墩。

徽州唐模印象

繼善堂為三進二天井結構。門廳之後是長窗製成的照壁,一方天井聯繫正廳,兩廂為廊廡。

徽州唐模印象

長窗照壁,裙板刻各式荷花,嬌而不媚。

徽州唐模印象

正廳即享殿,單層,面闊五間,明間最寬。

徽州唐模印象

前簷柱頭施倒爬獅撐栱。

徽州唐模印象

中間為四界梁,前後接廊軒,用四柱。

徽州唐模印象

正廳背立面。

後院正樓為寢樓,二層,為祠堂最高等級建築。地勢也最高,兩旁廊廡。

徽州唐模印象

廊柱木製,上有撐栱。

徽州唐模印象

寢樓底層用四柱,前簷為方石柱,其餘為圓木柱。

徽州唐模印象

前接廊軒。

徽州唐模印象

斗栱形制與門廳相同,插栱出兩跳,令栱上託撩簷枋。

徽州唐模印象

寢樓全景,面闊三間,首層較高,前有廊軒,樓梯置於兩邊山牆側。二層廊軒後退,前面為滿布短窗。

徽州唐模印象

寢樓明間細部。

徽州唐模印象

檀乾溪穿村而過,石板大道夾溪而行,店鋪民居面水而立。

徽州唐模印象

平橋相通,長廊覆蓋,古韻猶存。穿村而過的溪水在徽州很常見,唐模村似乎格外看重這條水系,兩旁建築總是與水街呼應,這種主動親水的設計在徽州諸多古村落實為罕見。

徽州唐模印象

粉牆黛瓦,飛簷翹角,高低錯落。唐模的重點建築皆鄰水而設,唐模許氏有三大支祠,為尚義堂、繼善堂、駿惠堂,尚義堂是地位最高的官祠。

徽州唐模印象

十橋九貌,皆為平橋。這大概與徽州人務實、不慕奢華的性格有關,簡約即美。

徽州唐模印象

尚義堂前立一座重簷門坊,借用門廳的兩根簷柱。頗為少見。

徽州唐模印象

尚義堂,因明代許懷顯捐資助邊有功受封尚義郎,並獲朝廷恩准建立尚義坊。尚義坊始建於明景泰元年(1450),清代重修,風格獨特。

徽州唐模印象

尚義坊由兩根圓木柱支撐上部重簷,借用門廳兩根簷柱起穩定作用。柱間額枋與柱榫卯結合,下有雀替。枋上立兩棵元寶陀墩。陀墩上施橫枋。簷下計四攢斗栱,出挑深遠,分別置於柱頭和陀墩上。

徽州唐模印象

額枋施包袱彩繪。斗栱間由素枋聯繫。斗栱出兩跳較長,上施令栱。

徽州唐模印象

正廳二層,面闊五間,兩側有夾屋。正廳前兩廂為帶廊道的廂房。

徽州唐模印象

正廳整體地坪抬高,明間寬敞,前簷柱頭採用撐栱。二層前面設欄杆,無短窗。兩山為跌落式馬頭牆。

徽州唐模印象

首層前簷設廊軒,中部承重梁。

徽州唐模印象

兩廂廊道,局部轉折。

徽州唐模印象

回望門廳,距離較遠,已經失去天井的圍合感,尚義堂的前院更像是一處敞園。

徽州唐模印象

石制梅花窗心。

徽州唐模印象

唐模的水溪兩旁老屋如林,高牆深深,內斂自得,這是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在經歷過無盡的戰火兵燹、生死離亂之後,人性變得脆弱,需要一方只屬於自己的陋室。

徽州唐模印象

當人們邁出家門,臨水的廊道成為彼此相遇的場所,這樣的邂逅是中國式的。

徽州唐模印象

這所經過修飾的老屋,現為唐模法國家庭旅館汪應川店。

徽州唐模印象

門罩磚雕為垂花柱式樣,字匾上書:彝倫別苑。這屋本是徽商汪應川故居,他同時也是書法大家,亦商亦儒。

徽州唐模印象

坐在水邊的美人靠上,前方高陽廊橋清晰入目。據言,許氏來自於河南高陽,為不忘祖先,建此“廊橋”,眾告子孫。這裡應是唐模的靈魂中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