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我只是想省點錢”

近日,台州玉環一位五六歲的小孩在乘坐摩天輪時,竟探出了身子,結果卡在兩根護欄之間,險至墜落。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經瞭解,原來是孩子母親劉女士覺得30元票價太貴了,說服工作人員讓孩子獨自乘坐,結果摩天輪到達最高處時,出現險情。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所幸孩子只是擦傷,並無生命危險。

消息一出

許多網友表示“不理解母親的做法”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大多數人都會將矛頭指向這位母親

且言語激烈嚴厲

誠然,讓孩子單獨乘坐危險係數高的摩天輪

確實令人後怕

“覺得30元票價太貴了”

似乎更加戳中了新妹的心臟

對於新聞曝光出來的個體

我們嘲笑、諷刺、鄙夷他們的“摳門”、“斤斤計較”

但在咄咄逼人之後

是否有人真正理解貧窮帶給他們的心酸呢?

正如網友所說: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因為錢,我們看到人間疾苦

江西南昌的地鐵上,一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又罵又打,因小男孩弄丟了價值5元的地鐵票。

行人勸阻:“就5塊錢而已,你再給他補一張”。母親:“好難賺,錢好難賺。我一個月才賺九百多塊”。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圖源:梨視頻)

母親居然為了5元錢對孩子大打出手?

新妹剛看到新聞時覺得不可理喻

也會斥責這位母親僅僅

為了這麼點錢打孩子過於苛刻

但聽到母親的解釋後深感愧疚和心酸

能怪母親心太狠嗎?

5元錢,可能就是她的一餐飯!

900元,可能只是我們瀟灑買下的一件衣服!

我們只覺得別人的憤怒毫無道理

卻不懂他們情緒失控背後的絕望

他們忍受更深層的疼痛

心酸卻被隔絕在大眾意識之外

這些錢,是支撐他們走下去的希望

5元錢的地鐵票丟了,還能補回來

更悲傷的在於為了省錢而丟掉了性命...

還記得沸騰一時的“寧波老虎傷人事件”嗎?

全家人帶著孩子去動物園,父親因覺得130元門票錢太貴,從而翻越3米高的動物園外圍牆,又鑽過鐵絲網爬上老虎散放區的圍牆,最後跌入老虎散放區慘遭老虎撕咬身亡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圖源:央視新聞)

“就為這票斷送了性命,我真想說活該”

“覺得自己的命只值這130塊,對這樣的人真的同情不起來。”

......

逝者已逝,這些評論真讓人寒心

後來瞭解到,該家庭家境貧寒。

誰又能知道,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像別的孩子一樣,這個父親究竟付出過多少努力?

誰又能知道,這省下的130元,在他們眼裡可能就是支撐家庭走下去的希望...

再窮也想讓孩子開心下

這種心酸又有多少人可以體會?

這些生活悲劇令人心酸

新妹想到了馮鞏那部《沒事兒偷著樂》的

最後一個場景:

三口加老媽四個人去登山。坐纜車為省錢,買兩張票,討論各種組合,最後還是老婆帶著娃坐纜車,馮鞏揹著媽上去……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圖源:《沒事兒偷著樂》電影)

有必要嗎?費勁周折省這點錢?

新妹只想說

沒有過過別人的生活

就不會有相似的心境

也就沒有資格去指指點點

就像評論說的

“一大堆說風涼話的,裡面的心酸誰會懂呢?”

有一種“上帝視角”

叫身處優越嘲笑他人

作家餘華出版《許三觀賣血記》,1998年他獲得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被邀請到歐洲知名大學演講。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餘華在講座上,講他小時候的故事,說以前住在他家隔壁的一家四口。過年買不起肉吃,妻子又剛生下兒子,沒有奶水,營養不良,眼看再這樣下去,嬰兒就餓死了

後來,

村裡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妻,想用三斤肉和兩隻雞,認下他的二女兒。父親猶豫了很久沒有答應。但因為生活,最終父親低頭了,將二女兒送去了那對夫妻家裡。

故事還沒講完,臺下的一位留學生,站起來大喊:“為了吃肉都能把自己孩子送人,這種父母就不配當父母”。餘華停頓了一下,問留學生:“請問你在這裡讀書,每月的生活費是多少?”

留學生回答說:“大約90歐(摺合人民幣701元)。”

餘華又問:“那你,大概多久吃一次肉?”

留學生回答:“如果願意,頓頓都可以吃。”

餘華問:“那你的錢是自己掙的嗎?”

留學生回答:“父母給的!”

餘華立馬沉下臉,對那個留學生說:“如果你是靠自己掙錢來國外讀書,我會尊重,可你靠著父母給錢讀書,卻去指責那些比你窮苦的人,你口中的指責真是令人髮指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並沒有你這麼優越的家庭條件。”

生而為人,又無能為力

在生活中

新妹遇見過太多讓人心生憐憫卻無能為力的人

因為貧窮苦苦被疾病折磨的孤寡老人、路邊擺攤賣玉蘭花神情憂鬱的老婆婆、穿著雪白工作服卻等不來顧客的老理髮師、討薪遭遇踢皮球被冷臉敷衍的農民工、住在天橋底下流浪邋遢的殘疾人...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柴靜有一次去四川大山裡採訪,村子裡做了一大桌子菜招待她。她坐在一個留守的小男孩身邊,小男孩大約五六歲的樣子。吃飯時,男孩剛夾起一塊排骨,筷子歪了一下,沒送到嘴裡,掉在了柴靜腳邊。

柴靜彎腰撿起來,順手扔在了門邊的垃圾堆旁,接著採訪。男孩下意識伸了伸手,整個採訪過程中,小男孩一直走神,眼睛老盯著外面看。爺爺在旁邊提醒他看鏡頭,男孩害羞地對著鏡頭回答了兩個問題後,又眼睛盯著外面看。

柴靜引導男孩說:“你總看向那邊,是在等誰回來嗎?”

男孩咬著嘴唇,說了一句話,柴靜沒聽清楚。她湊近小男孩的臉,這下聽清了,小男孩說:“我……我……我能撿回那個嗎?洗洗還能吃。”

柴靜震驚了!

柴靜感慨,只是一塊掉在地上的肉,卻是那些山區孩子生活裡全部的幸福。


生活這麼苦了,還要被何不食肉糜的陌生人指責?


歌手華子曾立誓,這輩子只為底層人民唱歌。

因為有一年,華子像往常一樣到樓下的便利店買啤酒,他很隨意開口:“老闆,搬一箱啤酒。”可是這時,他卻聽到貨架旁站著的一個人說了一句:

“好久沒有喝過可樂了,今天要獎勵一下自己。”那個人是個農民工。

那是華子的人生裡,第一次聽到有人把一瓶司空見慣的可樂當成奢侈品來對待。喝一瓶可樂,像去吃一頓法式大餐一樣地奢侈。

回到家裡,華子開始寫歌,這首歌叫《聽說》,感動了很多人。

聽個工人說,好久沒有喝過可樂

聽個商人說,今天該吃點啥呢

聽個保安說,他一月能賺八百多呢

聽個大姑娘說,她一月八千真的不多

聽個孩子說,誰耐克阿迪有我多

又聽個孩子說,我好想有一個課桌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自己認為好多事都是理所當然。

能隨時喝可樂,是理所當然;能在過年的時候吃肉,是理所當然;能全家一起去遊樂園暢玩,是理所當然……

但對一些人來說,你認為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生活的天方夜譚。

社會是一面鏡子,他們就是我們啊

“當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要知道並非所有人都有你那樣優越的條件。”

所謂的理解,說到底

不過是不把自己的處境強加於他人

不過是同情這讓人心疼卻又值得敬佩的每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