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房子,你經常打掃嗎?|渡過

情绪的房子,你经常打扫吗?|渡过

(一)

小組會上,一個快四十歲的美麗的女老師,低著頭告訴大家。幾十年了,她還記得,小時候在親戚家洗菜,被大人當著眾人的面嫌惡的情景:“你怎麼這麼沒用?洗個菜都洗不好。看看**,菜洗得多麼快,洗得多麼乾淨”。當時,她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

在那樣的氛圍中,長此以往,她的內心被種下“我很笨”“我無能”、“我無用”的“低價值感”。長大後,她覺得自己什麼都幹不好。儘管她已經很努力,很優秀了。但她內心卻沒有喜悅,只有一天勝似一天的焦慮和自卑。

後來,通過學習,回到當年的情景。她才知道,她那時之所以不會洗菜,是沒有洗過菜。並不是她真的很笨,也不是她真的很無能。

(二)

是的,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活著,就不得不面對各種莫名奇妙的評判、對比、指責、嘲諷及諸如此類。

很多媽媽告訴我,過年過節根本不想回老家。不是不孝順,不是怕麻煩,也不是嫌棄農村髒亂差,而是害怕面對七姑媽八嬸子們全方位的評判。

一位媽媽,兒子天生不喜歡吃肉,比較瘦。回到老家,人家總揪著孩子說事。“瘦猴一樣,沒吃過東西啊”“還全職媽媽?搞得像難民營裡跑出來的!”兒子不開心頂嘴,大家又說“不禮貌,心眼小”。孩子特別窩火卻只能憋著。

另一位媽媽,女兒喜歡吃肉,偏胖了點。回到老家,人家又七嘴八舌:“女孩胖不好看,長大嫁不出去”;“都什麼年代了,吃成這樣,沒見識”;“肯定是垃圾食品吃多了,會生病、會患癌的”。孩子覺得活得好罪惡。

又一位媽媽,女兒考試得了89分。回到老家,大家都誇讚表哥考了99分,還多次點名要女兒向表哥學習。吃飯時,全家人輪流給表哥上菜。女兒低頭蹭到院子外面去。爸爸覺得很沒面子,把女兒一頓罵:“成績不好,還端個飯碗到處跑,看看錶哥多懂事”。全家人都覺得理所當然。只有女孩羞愧得不敢抬頭。

(三)

以上只是幾個小小的個案。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互換積極的能量,也會留下很多不好的痕跡。比如產生不被重視感、嫌惡感、挫敗感、無力感、恐懼感;產生委屈、不滿、憤怒、難過、悲傷、嫉恨等等各種情緒。

於是,只要與人打交道,我們就會不可避免的被傷害。

雖然,很多傷害是不經意,甚至非常輕微的。看起來,不去理它,也會消失。但實際上它不是全部消失了,而是一部分沉積在潛意識裡,一旦場景再現,就會跳出來繼續困擾人。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來自身邊人,甚至親人之間的無意識的傷害呢?如何讓自己或孩子免於這些看似無意的傷害呢?

(四)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這些人與人之間交往產生的各種不舒服、煩惱、甚至怨恨,其實它們一直存在,它們需要被看見。

這些負面的情緒,如果視而不見,它就會一點一點的積壓、堆積。

天長日久的積累下去,某天碰到某件不愉快的事,稍稍一發酵,這些情緒就會直接變味,變得不可收拾。很多情緒上的障礙、青春期的叛逆就是這樣引發的。

大家都知道,飯菜能給我們生命的能量。但是,它同時也在製造垃圾。每次做完飯菜,我們都要清洗廚房;每次吃完飯菜,都要收拾碗筷。這樣我們才有持續地做飯,循環地補充能量。

房間也一樣,它能給我們安全感,愉悅感。但是同時它每天都在製造垃圾。每天清早,我們都要打掃房間,拖洗地板,傾倒垃圾;這樣才能讓房間窗明几淨、充滿溫馨。

試想,如果對那些垃圾視而不見,垃圾堆積在廚房裡,汙垢沉澱在桌盤碗筷上,慢慢發黴變臭。到時,廚房不再是美食的代名詞,餐桌再也沒有香氣四溢的食物,而到處是惡臭的垃圾和爬上爬下的蟑螂,讓人難以忍受。

與人交往,也像美食一樣。它帶給我們喜樂成長,補充我們生命的能量,但它同時也會產生各種情緒上的垃圾。對於這些情緒的殘渣,我們首先得看見它,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再定期清理它。否則,日積月累下去,它就會臭給我們看。

(五)

其次,我們要知道情緒也是一間房子,它的裡面住著我們的喜、怒、哀、懼等各種情緒,而且每一種情緒都有屬於自己的管道,像血液一樣沿著管道不停地流動。

每種情緒都有著不同的面孔。有的讓人舒心,有的讓人難受。但不管哪種情緒,它的存在都是一種必然。情緒本身沒有對錯,我們要容許這些情緒存在,並讓它不具破壞性地正常流動,保持情緒管道暢通無阻。

情緒本身並不產生傷害。但如果它想哭,你不讓它哭;它想說,你不讓他說;它想憤怒,你不讓它憤怒,有積壓才會產生傷害。

就好比一條河被攔腰築壩,中流截止,所有的情緒就積壓在那裡。長期積累下去,壩越來越高,情緒積壓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攔不住了,情緒就會突然爆發、傾瀉而出,形成災難。

可見,打掃情緒的房子,首先要讓情緒流動起來,不讓它們持續堆積。這樣才可以未雨綢繆,把災難消滅在搖籃裡。

因此,情緒堆積和情緒不流通時,都需要我們去清理情緒的管道,打掃情緒的房子。

(六)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清掃情緒的房子,讓情緒暢通的流動呢?有哪些方法可以不產生傷害而又讓情緒健康的流動呢?。

讓情緒流動起來最好的方法是表達情緒。表達情緒,是讓他(她)說出自己內在的真實的想法,把他(她)的委屈,難受,心疼,恐懼等情緒都真實的表達出來,讓情緒流動起來。

當情緒處於緊急激發狀態時,不要一直壓制它不讓它呈現;也不能任由它肆意爆發形成二次傷害。

可以用下列方法有效疏導釋放:

A 可以直接表達感受,平和客觀地描述事實和事實產生的影響及自己真實的感受。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一旦處在情緒中就會暴怒或對抗,沒辦法表達情緒和感受,那就要用下面的方法先釋放一些情緒。

B可以直接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傾訴;或者找個樹洞之類的地方說出來;人受到委屈之所以不敢說,就是怕產生二次傷害。值得信任的人,要麼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心理諮詢人員,要麼是能包容的父母,要麼是很好的朋友,他們能一言不發的傾聽而不評判。這樣既可以清掃不良情緒,又不會造成第二次傷害。

C 也可以直接用眼淚的方式哭出來。找個屬於個人的房間,哭出來。讓所有的不愉快都隨著眼淚流走。當然,大人是不能當眾哭的,否則別人會不理解、嫌惡,產生二次傷害。

D 更好的方法是如實地寫出來,無需隱瞞,無需顧忌。把不能公開的部分都寫在私密日記中,寫完就鎖起來,或丟掉;把能夠公開的部分,寫在相關的平臺上保存下來。在一次一次的寫作成長中疏通情緒,看見情緒,樹立信心,找到方向。

E 還可以在家裡收拾出一個安全的情緒角。那裡只放柔軟的枕頭、床墊,把一切硬的東西搬走。有緊急情緒就進入情緒角,關上門窗。在那裡肆意的摔打枕頭,拍打床墊,跺腳踩地,哭喊叫罵等方式,把情緒宣洩出來。

有一句話說得好,釋放出來會療愈,憋進去可能抑鬱。

當然,表達情緒絕不是用情緒表達,比如用對抗,打人,罵人,摔東西,嘲諷,刻薄等情緒的方式表達,這樣很容易產生循環傷害。不管是傷害自己還是傷害他人,不管是傷害人還是傷害物,最後都會帶來二次甚至三次傷害。所以,一定要注意表達情緒而不是用情緒表達。

(七)

當情緒比較平穩時。表達情緒最好、最有效、最安全而又最立竿見影的方式是運動。

任何形式的運動都可以釋放消極情緒,吸收積極情緒,都可以讓情緒快速的流動和循壞起來。

比如:散步、快走、慢跑、跑步、爬山、游泳、瑜伽、太極、冥想、呼吸、唱誦、聽歌等等,都能快速讓情緒流動,對消極情緒都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和身體的狀態,選擇一種或幾種運動形式堅持下去。很久不運動的人,可以先選擇運動強度較小的,時間也不要太久;適應了之後再增加時間和強度。運動貴在循序漸進,堅持到每一天。

有人平時不怎麼運動,想到運動時直接跑步1~2小時。結果幾次下來全身痠疼,再也堅持不了。反倒是每天運動十幾分鍾或半小時,每幾天加延長几分鐘的人,能持續堅持下去。

一些身心合一的專業的情緒釋放運動,更有利於情緒流動和清理,還不會產生身體上的痛疼。

比如:冥想,靜心,喚醒,抖動,舞動,養生操,V呼吸,火式呼吸,動態靜心,崑崙瑜伽,脈輪啟動等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八)

可見,需要打掃的不只是我們生活中居住的房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間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情緒的房子,情緒的房子充滿情緒的管道,更需要定期不定期的清掃,疏通。

我們不需要用各種強有力的方式阻止情緒的出現。只需要及時看見它,覺察它,接受它,讓你它以不產生傷害的方式呈現,並讓它流動起來。

不管是消極情緒還是積極情緒,只要及時清掃,保持情緒管道持續暢通。一切消極的情緒都會隨著情緒的流動而釋放,一切積極的情緒都會隨著情緒的流動而吸收。情緒就會進入正常而良性的循環。

就像我們的血液在血管中不停的流動,不斷的釋放二氧化碳(CO2),同時不斷的吸收氧氣(O2)來滋養我們身軀一樣。

堅持清掃情緒的房子,我們就不會再被它人(包括至親摯友)的言行所左右,不再被不良情緒所控制和困擾。我們就能擁有一間永遠窗明几淨的情緒房子。就能擁有一顆陽光快樂,溫馨健康的心。

所以,運動起來,經常清理打掃情緒的房子,讓我們更平和,更喜悅,更健康,更有幸福感。

◀掃描關注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本公號圖片除註明外皆由張進所攝。文字、圖片版權均為作者和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本公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