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危機的本質是機遇

陳春花:危機的本質是機遇

導讀:危機和增長是一對孿生兄弟,危機讓市場富有變化,而變化正是增長的機遇。

前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說,“危機”在中文中由兩個字構成,一個是危險,一個是機會。從最根本上講,危機就其本質而言,是不可能提前做好準備的。當今天很多人問我“該如何應對危機”時,我只能這樣回答:我不認為危機是可以用有準備的概念來理解的,當危機來臨時,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危機。如何處理危機根植於企業的價值體系中、根植於我們的價值判斷中,危機既給人們帶來危險,也給人們帶來機會。企業獲得成功正是源於它們對於危機和增長的正確認識,這種認識包含了四個具有決定意義的關鍵點:

1

危機只是經營條件而非藉口

當危機成為經營環境時,危機已經是經營的條件而非制約因素。企業要把危機作為藉口的習慣徹底改掉,在任何危機中都有企業獲得巨大的成功,當危機成為基本條件時,危機就是環境,而對於環境我們只能面對。

在技術蓬勃興起的世界裡,在我們稱之為“知識經濟”的信息革命中,管理層越來越多地面臨巨大的考驗,也將面對更加複雜的情形。很多時候,變化的劇烈程度和複雜性交織在一起,導致我們已經無法預測我們將會面對什麼變化,這就要求管理者更謹慎地理解環境並做好應對變化的準備。

在解析管理的時候,我知道需要了解今天的組織面對的是不確定的商業世界,因而我們需要有混沌的思維方式。混沌理論今天已經成為對管理產生最重要影響的理論之一,因為藉助於混沌理論我們可以理解以往無法理解的現象,可以找到組織管理的全新方式。我們先來看看混沌理論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穩定均衡。在這種狀態下,各組成要素總是處於或者能夠迅速回到平衡狀態。比如當一家企業推出新產品時,另外一家競爭對手企業就會發動全面的促銷活動,因此在總體上,我們看到主要競爭者的市場份額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目前的中國家電格局正是這樣一個穩定均衡的狀態,雖然存在著不斷的競爭、不斷的創新,在家電的第一戰略集團縫的格局中仍然是穩定的均衡。

第二,有限度動盪(或混沌狀態)。這是一種有序和無序混合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有許多無法預測的事情和變化,但是一個系統行為的基本模式是可以確定的。比如,在過去的歲月裡,中國股市就處於混沌狀態,具有很多無法預測的衝擊,如上市公司領導者的變化、國家政策的調整、股民心態的變化以及雄心勃勃的新競爭者等使許多預測都誤入歧途,但是大致的趨勢依然能夠被那些行動更快的公司掌握和利用。

第三,爆破性動盪。這種狀態沒有任何程序和模式。比如今天我們需要面對的金融海嘯就可以看作這種狀態的例子。

我們的問題是,許多組織已經習慣於在近似穩定均衡狀態的環境裡運作,現在卻發現需要處於有限度動盪或者混沌狀態中,所有的企業突然發現自己無法得到任何幫助,並且競爭的形勢越來越激烈,所有企業都要面對混沌的商業世界,因此也都需要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使其轉變成混沌狀態的思維方式。

陳春花:危機的本質是機遇

2

危機並不都是有害的

當市場環境很好時,企業對自身的要求都普遍放鬆,人們也會很浮躁,而當危機來臨時,人們開始願意認真探討解決市場風險,思考迴歸顧客價值。小時候,我總是遇到鋼筆寫不出字的困境,因為那是寒冷的冬天,上學的路途太遠。為了擺脫這種困境,我想到了把鋼筆放在胸口。懷裡揣著一支筆,總是覺得很神聖,結果讓自己對學習產生了神聖的感覺。因為用鋼筆的危機,讓我更尊重知識,更愛學習。可見,有的困難並沒有害處,因為危機可以引發自身的轉變。

對於任何人來說,環境都是雙刃劍,很多人認為不好的因素,可能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卻是好的因素,雖然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大部分危機的確是危機,但是也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危機使得市場格局重新被界定。對於可以利用這種格局的企業而言,危機自然不是有害的。

3

危機中的增長並不是神話

能否增長,在一些保持增長的企業看來是一個常識性的話題,因為它們認為,增長是首要選擇,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企業來說,增長卻是一個困難的話題,因為它們經常認為不可控因素會產生影響,它們會把問題歸咎於幾乎所有的事情:宏觀經濟、金融危機、原材料變化,甚至行業調整以及競爭者的變化等。也有一部分企業把問題歸咎於它們處在一個傳統的行業、成熟的行業甚至蕭條行業,已經沒有增長的空間。

如果我們沒有深入地瞭解環境和市場,如果固守我們狹隘的認識、固守我們已有的份額和對市場的理解、固守我們認為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固守我們的成功和經驗,我們就一定會錯失良機,無法獲得增長。

事實上增長並不難,已經有太多的企業用實際業績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增長是從內心激發出來的,它就不受危機的影響、不受環境的制約。所以領導者只要能夠激發出增長的信念,並和成員達成共識,增長就可以成為必然,特別是渡過危機之後的企業其增長將更為迅速。

如果我們深入思考,我們會發現這些企業的領導者對增長都有明確的認識,他們知道激烈的競爭和變化的市場需求,知道自身必須明確面對這樣的問題:

第一,因為市場的成熟度的增加和形成,企業必須找到和回答什麼是增長的驅動因素。

第二,因為競爭的全球化,企業必須清楚地知道在哪裡競爭和如何競爭。

第三,因為產業合併的不斷加劇並且越加普遍,企業必須知道自己需要推出哪一項業務。

第四,因為資源成為競爭的主要要素,企業必須明確應該把重點放在哪一個發展機會上。

第五,因為新技術不斷湧現,企業必須回答怎樣使增長持續下去的問題。

這五個問題的答案,正是企業領導者解決價值增長來源的關鍵點,對於這些問題的關注,能讓企業集中在價值的來源上,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對於增長驅動的關注,對於競爭區域和方法的關注,對於業務選擇做出判斷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重點發展機會的關注,對於增長持續要素的關注,可以使企業不斷地迴歸到增長驅動因素上,不至於浪費資源,有效地讓企業的所有努力都沿著企業價值增長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對這五個問題的回答都沒有依賴環境要素,而是在不斷尋找可以帶來增長的要素。所有問題都集中在企業自身的能力上,領導者不僅要預估到環境的變化,而且更要關注在變化的環境中能夠驅動增長的因素是什麼。

陳春花:危機的本質是機遇

4

危機中信念是獲得增長的動力之源

“將領的作用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發出的微光,帶領隊伍前進。”這句話被我珍藏在筆記本中,我很認同這句話,正是領導者的韌性與堅持,他們才最終帶領團隊團結一致地走到勝利的終點。

當我決定為危機中的企業寫一本書時,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鐵人王進喜和大慶,對於我來說,鐵人的故事深植於心,小時候我上美術課,畫得最好的就是鐵人王進喜的頭像,在我的心目中,正是鐵人鋼鐵般的意志和信念鼓舞著中國人,才使中國創造出近代史上無數的奇蹟,擺脫了貧窮落後的生活。

每一個時代的增長都有某些共同的特徵:它們都是在危機中誕生,創造出新的行業並摧毀某些舊的東西,都會促進全球經濟的增長。危機給那些有能力把握時機的人帶來了機遇,而且新環境中不斷髮生的變化也給人們提供了無限多的機會。我最想告訴大家的是:危機和增長是一對孿生兄弟,危機讓市場富有變化,而變化正是增長的機遇。(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