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1方法簡介

傳統砌體深化排磚是繪圖者使用CAD 軟件通過二維想象進行排布,在牆面轉角、兩面或多面牆相互咬砌的位置,門窗洞口過樑的位置,構造柱等位置由於二維圖形的侷限性很難觀察出排布是否合理。然而複雜區域砌體排布若出錯又往往會連帶邊緣其他作業牆體,一旦問題出現再來修改勢必會對實際施工週期造成影響,甚至會出現返工情況。

利用Revit 進行三維模擬建模,可將傳統CAD砌體深化排布圖進行檢查優化,避免現場砌體出現的相關問題,同時排磚完成後即時出量,規避了傳統統計計算錯誤、節約了統計上花費的時間。

本文將簡單講述使用Revit 軟件實現排磚的全流程,並著重介紹三種排磚技術方法及優缺點。使用Revit 軟件進行砌體排布流程如下:一、二次結構優化→二、基礎模型建立→三、砌體排布及出清單→四、出圖應用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2二次結構優化

首先依據《中天五建深化設計實施手冊(定稿)》對以下內容先進行優化處理。

(1)砌體小牆垛現澆優化:對於不大於200mm的砌體小牆垛進行優化。

(2)窗下砌體牆優化:優化為鋼筋混凝土構造牆須經設計同意。

(3)過樑一次現澆優化:結構梁底至門洞頂的高度不大於500mm 的可進行優化;過樑及其上部砌體優化為混凝土構造板與梁一次整澆;優化後混凝土構造板兩側須伸入門邊砌體牆100mm。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3基礎模型建立

砌體深化前需先建立結構框架模型,其次按照設計說明及規範設置壓頂、過樑和構造柱,為砌體排布提供模型依據。

(1)土建模型的創建

首先根據施工圖紙創建好結構及建築模型,包括柱、板、梁、結構牆體、建築牆體及門窗。在檢查無誤後,方可進行砌塊模型的創建。此處建立牆體時有一個小技巧,在繪製完牆體後,可使用橄欖山快模→牆齊梁板對牆高進行高效準確繪製,不需一一設置或修改牆高。操作詳見圖1。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圖1 橄欖山“梁齊牆板”功能

(2)過樑與壓頂創建

根據已建立好的土建模型、設計說明或相關規範,藉助橄欖山插件進行批量創建過樑與壓頂創建。橄欖山土建→過樑與壓頂。

根據設計說明設置梁高及牆上擱置長度(下圖左側部分設置),可根據個人需求設置生成範圍,兩種選擇方式:按樓層選擇(批量創建時可選擇此選項),交互選擇(僅少量局部創建或修改時可選擇此項)。下圖為批量設置時選擇示意。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圖2 橄欖山“批量設置過樑與壓頂”功能

(3)構造柱的創建

若有結構構造柱圖紙,按照圖紙設置構造柱即可,此處介紹的是筆者根據相關規範和設計說明中原則進行構造柱批量創建的情況。

根據已建立好的土建模型及設計說明,藉助橄欖山插件進行批量創建構造柱。橄欖山土建→構造柱。注意:橄欖山插件自動生成的構造柱族中“馬牙槎間距”參數設置可能不滿足應用需求,可以手動編輯構造柱族進行修改後載入項目中。

依據設計說明或規範填寫生成方式。創建方式見下圖3。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圖3 橄欖山“自動生成構造柱”功能

(4)砌體排布前模型準備

將需要排磚的牆體放置在剖面上進行排磚,為方便看清所創建的砌體磚族,可通過視圖→可見性和圖元替換→模型類別→牆→透明度設置牆淡顯,同時可在“模型類別”選項卡中將門、窗關閉。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圖4 Revit 中設置牆透明度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4 砌體排布及出清單表

使用Revit 軟件進行砌體排布,現階段有3 種較為普遍的方式,在此筆者對這三種方式進行簡單的介紹及優缺點分析。

(1)利用幕牆系統進行排磚

創建步驟:

步驟1、利用建築→牆→幕牆,在所需位置創建幕牆,如有門窗洞口,編輯好輪廓。

步驟2、利用幕牆網格功能對幕牆進行網格劃分,同時使用複製或矩陣功能先對水平方向進行排列(注意灰縫的距離需要考慮進去)。

步驟3、隨後用幕牆網格里的添加/ 刪除線段功能,對豎向網格進行刪除。並用複製功能進行排列(注意不要使用矩陣功能,矩陣會使網格成組而無法進行修改)。

步驟4、利用公制常規模型→豎梃,創建形狀與灰縫相同的豎梃族;載入族,在項目瀏覽器→幕牆豎梃中創建新的類型,並編輯類型屬性。

步驟5、利用公制幕牆嵌板創建加氣塊形狀,同上創建加氣塊的系統嵌板;選擇幕牆,編輯類型,選擇前面創建的嵌板以及豎梃。

步驟6、出明細表(可以對嵌板進行註釋標記對應牆體如:Q1,方便統計、篩選)。

優缺點分析:

優點:簡單方便,利用豎梃做灰縫,效果真實;不需要創建族,能快速將建築模型搭建完成。缺點:在丁字砌體牆和十字砌體牆交接處,無法實現,與實際有差別;門窗洞口處理較困難,修改某一牆高,或洞口位置後,需對網格線重新分割修改。

(2)利用窗族進行排磚

創建步驟:

步驟1、新建公制窗族,創建所需各種磚塊尺寸的窗族。

步驟2、在建築→牆選項卡下,繪製牆體。

步驟3、在牆體上用創建好加氣塊窗族進行放置,控制族與族之間的間距,利用牆體本身顏色當作灰縫。

步驟4、修改加氣塊窗族寬度,放置不同尺寸的加氣塊;利用不同的剖面,可以對丁字牆等交接部位進行放置。

步驟5、出明細表(可以對窗族進行註釋標記對應牆體如:Q1,方便統計、篩選)。

優缺點分析:

優點:利用軟件自帶的“公制窗”樣板參數設置及進明細表較為簡單;在丁字砌和十字砌交界處,效果較好,與實際情況一致;門窗洞口可按實際情況進行創建。缺點:控制磚塊間的間距來達到灰縫的效果,操作量較大;特殊部位修改,需手動對應磚塊進行一對一修改。

(3)利用公制常規模型進行排磚

公制常規模型可設置兩大類族,一類使用“公制常規模型”族樣板僅做單個磚族;另一類使用“基於線的公制常規模型”族樣板將一道牆做成族放置在族中使用,它是以上一大類族為基礎做的一整塊牆。同時因需將磚族的尺寸及數量統計入明細表,應添加共享參數。此類族製作過程較為繁瑣,本文只做思路介紹。

優缺點分析:

優點:第一大類族使用靈活,可用於丁字或拐角較為複雜的節點處排磚;第二大類族排磚參數化程度高,排布較為智能不需手動一個個排布;兩者均為直接在模型上進行深化,不需單獨重新搭建模型。

缺點:參數設置過多且涉及共享參數,製作較為複雜;第二大類族創建時使用陣列,載入項目中後文件可能出現卡頓現象。

(4)優缺點綜合分析

以上三大種方式在五建“深藍社區”項目和“翡翠天譽二期”項目中均有應用,經項目人員使用反饋,第二種方式使用效率和靈活性更高,且深化成果與現場最為一致,很大的提升了項目人員深化設計的效率。

另外,現階段亦存在類似於廣聯達BIM 5D 平臺等軟件,其帶有排磚功能,且更為智能,但正是因其智能化對於較為異形的牆體其適應性較為弱,手動調整較多且一次性資金投入過大。現市面上帶有排磚功能的軟件較多,讀者可根據項目及資金投入情況比較選用。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5出圖應用

完成排磚工作後,新建圖紙,將牆體對應的平面、剖面、三維和明細表均規整至同一圖紙中出圖打印,方便項目人員查看使用。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圖5 Revit排磚出圖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BIM技術」Revit 高效率排磚流程及方法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