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打冷」是什麼鬼?香港人爲什麼這麼叫?潮汕人你了解嗎?

“潮州打冷”是什麼鬼?香港人為什麼這麼叫?潮汕人你瞭解嗎?

打冷,指潮汕大排檔經營的大眾化冷盤熟食。這些食物不同於潮汕筵席常見的燕翅鮑參肚等高檔菜餚,多數是潮汕風味鄉土菜式,通常由如下幾類組成:一是滷水類,如滷鵝、滷豬腳、滷豆乾等;二是魚飯類,常見的有巴浪魚、大眼雞和紅鸚哥魚等,按照潮汕的食俗,薄殼米、紅肉米和凍紅蟹、凍小龍蝦等貝殼蝦蟹均屬此類;三是醃製品,常見的有醃膏蟹、醃蝦姑、鹹血蚶和菜脯、鹹菜等;四是熟食類,如豬腸鹹菜、豬尾燉豆仁、春菜煲等。

在潮汕本土,習慣稱這類大排檔為“夜糜”或“夜糜檔”,原因是這類大排檔的前身正是舊時沿街叫賣的夜糜攤。“打冷”這個名稱應起初源自香港,現慢慢為內地人所接受。

“打冷”是什麼我們已經知道了,但是這個奇怪的名字是怎麼叫起來的呢?

“潮州打冷”是什麼鬼?香港人為什麼這麼叫?潮汕人你瞭解嗎?

從字面上解釋的話,"冷"是指這些食店所經營的菜式,因為這些菜式多屬於冷菜(當然也是有很多熱炒的)。而"打"則是吃的意思,這個"打"字作為吃食品之意,由來極古,在宋元小說中,常有"打尖"或"打店"的說法,這兩個詞是指在旅行途中到飯店去吃飯。到這些潮州大牌檔去光顧,便稱為"打冷"了。

關於“打冷”的叫法,有一種說法是由潮汕話“打人”演變而來的。

“潮州打冷”是什麼鬼?香港人為什麼這麼叫?潮汕人你瞭解嗎?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黑道人物常到餐館吃霸王餐,但潮州人也不是好惹的,香港第一大幫派“新義安”便是潮州幫。當年餐館夥計一旦發現有人前來吃霸王餐,便會大喊“打人”以召集夥伴和鄰近的老鄉一起對付吃白食的人。慢慢地香港人就將這種大排檔稱為“打冷檔”。

“潮州打冷”是什麼鬼?香港人為什麼這麼叫?潮汕人你瞭解嗎?

還有一種說法是,50年代在香港賣夜宵、滷味的潮汕人多肩挑扁擔、籮筐,沿街叫賣。同鄉人見到要買。就用潮汕話招呼一聲“擔籃啊”(擔籃子的,音近粵語發音的“打冷”)。操粵語方言的人不解其意,也依樣畫葫蘆,發諧音招呼叫賣的小販。後外延為“吃潮州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