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如果“八仙”真的存在,那麼倒騎毛驢的張果老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一個追趕毛驢的舉動,會給後世留下營養豐富的口糧。

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相傳當年八仙東遊,路過昌樂縣喬官鎮郝家溝附近時,發現這裡群山聳立,奇木參天,山泉飛瀑,鳥語花香,是個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張果老提議在此遊玩幾日,鐵柺李、呂洞賓等眾仙覺得反正閒來無事,便在郝家溝村西的蠍子山上住了下來。

仙人在此遊山玩水、吟詩作對,自然不方便帶上毛驢。於是,張果老就把他的坐騎,拴在了山前的一棵桃樹上。

幾天過後,沒有主人陪伴的毛驢好生寂寞,或許也想欣賞這秀麗的景緻,便掙脫韁繩,跑到了旁邊的一片穀子地裡。

張果老怕毛驢踏壞了百姓的口糧,急忙去把毛驢趕出谷地。

誰知他越趕,毛驢跑得越急,直到圍著山跑了一圈,張果老才把毛驢捉住。

就在這時,奇事發生了,張果老趕著毛驢跑過的谷地,非但沒有踏壞穀子,反倒是因為沾染了仙氣,全都竄出了穀穗,形狀恰似栓驢的韁繩。

因為是張果老的仙驢拖著韁繩跑過,所以鄉民們便稱這種穀子叫驢韁繩穀子。

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這種驢韁繩穀子打出的小米,不僅當地百姓喜歡,連皇宮裡擅長宮斗的娘娘們也喜歡。

公元436年,鮮卑部族建立的北魏王朝,正在進行統一北方的戰爭,將軍徐良受命領兵徵滅最後一個對手北涼。

然而北涼沒有滅掉,許大將軍卻被敵人砍掉了一條胳膊,不能再領兵征戰,只得向北魏朝廷請辭,想回河北老家頤養天年。

當他帶著家人走到昌樂地界的姬家莊子村北時,看到這裡森林茂密,青山綠水,自然環境優雅怡人,便有了留在此地安家的打算。

北魏朝廷感念徐良將軍殺敵有功,就把東到喬山,西到堯山,北到桃花山,南到打鼓山的地盤給了他作為封地。

許良在此住下之後,自然也就吃到了這裡的驢韁繩穀子。

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他除了將朝廷劃給的大部分土地租給周圍的鄉民耕種外,又僱了60多名家丁長工,由老管家帶領,將姬家莊子、黑山子、響水等十幾個村的土地,全部耕種驢韁繩穀子。

穀子收穫後,徐良把它進獻給了北魏皇帝。

驢韁繩小米熬粥後,米湯粘稠味香,營養豐富,最適合孕婦、產婦、和病弱者食用,因此許家進貢的小米,深得後宮的娘娘嬪妃們喜愛。

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隨著皇宮對於驢韁繩小米的需求越來越大,以至於徐家收穫的穀子,除留下部分種子外,其餘全部作為貢品,進貢到了北魏皇宮。

後來,北周又統一了北方,因為徐家是北魏的舊臣,在公元574年被新的王朝剿滅了。

此後,驢韁繩穀子雖然不再是朝廷貢米,但由於深受百姓喜愛,一直延續耕種下來。

如今,在昌樂縣喬官鎮遠古火山群周圍的郝家溝、姬家莊子、孫家溝、段家溝、響水、黑山子、南音等十幾個村莊的山嶺薄地上,還一直耕種著驢韁繩穀子。

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其實,因張果老的仙氣而長成的驢韁繩穀子,終究只是神話傳說。

這裡的小米之所以口感出眾,受人喜愛,更多的是因為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驢韁繩穀子生長在1800萬年前噴發的遠古火山口周圍,富含鈣鐵鋅硒等多種礦物質的火山灰深藏於地表之中,加上充足的光照,充沛的雨水,適宜的山風,無汙染的土地,種植出了優質的小米。


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因為此穀物是生長在火山灰之中,所以又稱火山小米。

《本草綱目》說小米“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具有清熱、清渴,滋陰,補脾腎和腸胃的功效,民間一直也有“小米營養賽人參”的說法。

火山小米米粒大小均勻,色澤金黃光亮,做成的米粥綿甜噴香,細柔光滑,黏糊性強。

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小米含有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富含硒、蛋白質、粗脂肪、賴氨酸、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鐵、鋅等礦物質大大超過稻米、小麥粉和玉米,是孕婦、產婦及病弱者不可缺少的營養佳品,也是促進青少年健康生長的優良美食。

2014年,“驢韁繩穀子”通過檢測,入選中國農科院穀子基因庫,填補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穀子基因庫空白。

2015年,“昌樂火山小米”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昌樂這份沾了“仙氣”的特產,1600年前就是皇家貢品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是標示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並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誌,是優質特色安全農產品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