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吃"的問題,你理解錯了嗎?

關於兒童"吃"的問題,你理解錯了嗎?

"吃"是每個人必備的天性,關於吃的理解成年人的有兒童有哪些區別呢?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很自私,跟孩子在一起吃飯,如果有喜歡吃的東西,即使大家都喜歡吃,孩子也不會考慮別人,這種現象說明的了什麼?關於兒童

孩子的這種行為再有些家長眼裡是"沒有道德""沒有禮貌",我曾經看了一本說,書上說蒙特索利認為道德觀念是在12歲以後建立的。對兒童來說,吃的東西太重要了,是他的全部世界,他只是坦然而誠實的使用他的自然本能。

在兒童兩歲多的時候有了自我意識,"這我","我的""屬他""他的",通俗的講這是有了私有觀念和共同觀念。他知道什麼是自己的的什麼是別人的,這個時候,就應該還孩子一種觀念,別人的東西不能動,自己的東西才可以自由支配,這是生活的一個準則,也是道德的萌芽。

關於兒童

吃是兒童建立心智的重大領域,它能發展智能,建立自尊個意志。媽媽常常會帶著孩子去買東西吃,孩子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拿在手裡,他有他自己的選擇,但很多時候父母都會干涉的。孩子要買這個東西,就說:"我們不買這個吃,這個不好吃,媽媽給你買那個,那個好吃。"哄著孩子買了父母認為好吃的東西。結果買下來,孩子不喜歡吃,甚至很痛苦。父母把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力給剝奪了。自主選擇是孩子獨立的標誌,這種買的過程就是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對這種嘗試是非常興奮的。所以對孩子是有幫助的。但孩子也最容易受到挫折和壓抑,因為這裡要涉及到經濟問題,孩子這個時候還沒有價格多少的概念,他只是知道自己喜歡的東西,而父母就會把這個概念強加給孩子,如果有道選擇題你怎樣選擇:一,是用這點錢滿足你孩子一個非常好的心態並促使他成長呢,還是害怕浪費錢,非要買你認為對他實用的東西不可。"我想,很多家長還是會選擇後者。

如果在吃上不滿足,兒童在自尊上肯定不好,自尊心不強。他會經常看著別人的事物,有他的時候不是為了滿足肚子,他完全是為了滿足嘴的感覺。就想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是用口來認識世界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吃就成了他發展的條件。記住:努力讓他滿足。

父母可以一週帶孩子去一次商店,儘量把自由給他,讓他去挑。經濟條件的好壞在我看來並不影響孩子的發展,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決定給孩子買東西的錢數,但是一定要把自主權留給孩子。

餐桌上的孩子也是一樣,成人和兒童吃的東西死不一樣的,成人吃的東西種類往往很多,但是孩子往往就只是吃一種,有的喜歡吃肉,有的喜歡吃菜,就吃一樣,吃飽了別的什麼都不要了,成人這個時候就開始擔心,孩子的營養不夠均衡,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結果孩子消化不良,腸胃不舒服,反而影響了孩子健康的發展,據調查,這類的孩子從一週的飲食結構上分析就好了,一般來說都是沒問題的。

兒童的身體是知道飢飽的,我們要把事物放在桌子上,讓孩子自己選擇。關於兒童

爸爸媽媽們 你們的孩子都喜歡吃什麼呢?歡迎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