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演藝場館提檔升級 點燃川人文藝情愫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曾幾何時,進劇院、音樂廳看話劇、聽交響樂,還被視作少數人的奢侈、風雅之舉。改革開放40年,一切變了模樣。在成都,各種演藝場所越來越多,越修越氣派、華麗。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有各種戲劇、演唱會、舞蹈表演在各個劇場輪番演出,人們在現場聽明星演唱、觀賞名角跳芭蕾,或是聆聽某個名家的鋼琴、小提琴獨奏,已經變成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對於四川文化消費市場而言,成都是挑大樑的主角,而在成都人心中,近二三十年裡,錦城藝術宮和嬌子音樂廳(現特侖蘇音樂廳)是兩個標誌性的地點,許多令人記憶深刻的文藝演出在這兩個地方上演。隨著歲月流變,文化市場愈加繁榮,演出場所亦升級提檔,勢必帶來更多高質量的演出,進一步點燃川人的文藝情愫。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運營31年的錦城藝術宮將於明年搬至新建的四川大劇院。 本報記者 唐召怡 攝

錦城藝術宮

成都人的溫馨記憶

從1987年落成,位於成都市中心的錦城藝術宮就成為市民心目中的一處“文藝中心”。落成至今,多少海內外經典劇目和大師巨星們的精彩演出,從這個舞臺走進萬千觀眾的記憶深處,定格成一幅幅珍藏的膠片,承載著人們對這座文藝之城的期許與熱愛。

改革開放40年,也是我國“文藝復興”的40年。錦城藝術宮正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而孕育、誕生的。1978年,省政府作出在成都市人民南路廣場(現天府廣場)東側修建四川省錦城劇場的決定,並將其列為四川省重點建設項目。歷經8年籌建,1987年4月,錦城劇場正式竣工交付使用並更名為四川省錦城藝術宮。

三面為花崗石牆面及茶色玻璃幕牆,三面水池環繞,內有十二組噴泉及水下彩色燈光……這樣的外觀,在30年前的成都顯得異常華麗氣派,1445席的觀眾廳,而今仍然是全川最大的室內演出廳之一。

在錦城藝術宮開業前一個月進入錦城劇場籌建辦公室工作的張維學,見證了錦城藝術宮的興建、落成、繁榮。“開業不久的那場上海芭蕾舞團的《天鵝湖》,太轟動了!”他回憶說,那時成都市民很少有機會看到這麼高水準的現場演出,興奮得不得了,演出當天人潮湧動,完全就像是在趕赴一場盛會。

1993年來到錦城藝術宮上班的陳錦林,也清晰地記得自己當時的感受:“感覺藝術宮的建築輝煌、檔次高,人們來這裡看一場劇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中國在經濟、文化領域顯現出勃勃生機,錦城藝術宮成立之初,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的文化體制管理模式,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

21世紀,國內演出市場需求急速增長。自2002年起,錦城藝術宮轉換經營思路,開始向更開闊的演出空間進軍。這一年,他們自主推出的文化惠民項目“週末音樂會”公益性品牌,堅持16年至今。這一時期,錦城藝術宮先後承辦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演出,如北京人藝話劇《茶館》、陝西人藝話劇《白鹿原》、楊麗萍舞劇《孔雀》、郎朗鋼琴獨奏音樂會、美國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等,引發觀看熱潮,轟動一時;還成功舉辦了劉德華、張學友、陳奕迅、王菲等知名藝人的成都站演唱會;2012年,自主引進聖彼得堡俄羅斯芭蕾舞劇院芭蕾舞《天鵝湖》,拿下大中華區總代理權,在全國20多個城市展開巡演,並在2016年新闢香港站;2017年,錦城藝術宮劇場舉辦演出共計160場次,觀眾人數突破16萬人次,達到歷史峰值。

最近兩年,在四川省錦城藝術宮、四川省演出展覽公司總經理劉傳的帶領下,錦城藝術宮完成了一系列創新之舉。

2017年9月25日,由錦城藝術宮牽頭組建的四川省劇場院線宣告成立,至今已陸續吸納了近50家演藝企事業單位加入。院線成員可以共同引進優秀劇目,共同運作;劇場院線還可以向各成員單位提供宣傳、資源、管理、技術、人才等全方位支持,逐步解決二級城市無好戲、文藝院團愁銷路、演藝人才供需失衡等問題。在四川省劇場院線的推動和引領下,四川優秀的文化產品將被打造成四川文化的優質名片,真正實現四川文化“走出去”。據悉,“四川省劇場院線成立探索四川演藝產業融合發展”入選省文化廳主辦的“2017四川文化系統十大事件”;錦城藝術宮獲得“2017年西南區域大型演出場館活力五強”。

今年4月8日,“北京舞蹈學院——四川省錦城藝術宮(四川大劇院)教學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在錦城藝術宮舉行,這是除國家大劇院之外,北舞在國內選擇的第一家作為教學實踐基地的劇院。“這樣的合作模式,彌補了我們錦城藝術宮沒有自己的演出院團的缺陷。”劉傳說。

劉傳告訴記者,2011年四川大劇院建設項目正式啟動,建成後的大劇院,在規模和配套設施設備上將有質的飛躍,並由現今的單劇場變為雙劇場運行模式,其中的大劇場座位數量達到1601個。他透露,大劇院將於年底竣工,有望在明年3月正式啟用。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知名芭蕾舞團的《天鵝湖》多次來蓉演出。

策劃《金沙》的高手

成都演藝界的一條“鯰魚”

多年來,在成都人的心目中,市中心最有名的兩個欣賞高雅文藝演出的場所,一個是錦城藝術宮,另一個就是位於水碾河的嬌子音樂廳。如今,嬌子音樂廳已更名為特侖蘇音樂廳,但成都市民還是習慣叫它的老名字。事實上,這個音樂廳的背後,是一個強大的演藝公司——成都演藝集團。

1999年,成都市在水碾河打造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場館——成都藝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由成都市文化局主管。市文化局創新運作模式,大膽面向全社會招聘總經理,此前先後在成都經濟電視臺和四川有線電視臺經濟頻道擔任過多年總導演和總製片人的業丹脫穎而出。

實行全員招聘制的成都藝術中心,猶如成都演藝界的一條鯰魚,頻出新動作,攪出本土市場活力。早在2003年前後,成都藝術中心經過第一次改制,變身為成都演藝集團,實行公司化運作。此後的幾年間,又經過兩次改制,成都演藝集團攜手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成都傳媒集團等單位,強強聯合,優勢資源得到極大整合。成都演藝集團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及成都首批“音樂產業示範基地”。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嬌子音樂廳已更名為特侖蘇音樂廳,但成都人仍習慣叫它的老名字。

數年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成都演藝集團總經理業丹曾經表示,最讓他感到驕傲的是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藝術精品音樂劇《金沙》。2005年4月28日,《金沙》在北京的首場演出大獲全勝,演出結束後觀眾起立鼓掌,用長達15分鐘的掌聲向主創和演員表示感謝。後來,《金沙》演出了上千場,書寫了中國原創音樂劇的一部傳奇,也成為成都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

在成都演藝集團總經理助理陸曉偉的記憶裡,有幾場演出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且做到了令業界幾乎難以逾越的程度。2008年,公司1200萬元引進了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劇之一——《貓》,演出場場爆滿,創造了成都高雅演出市場的奇蹟。2009年,他們舉辦了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演唱會,被譽為成都演出史上頂級的音樂盛典;宋祖英成為這場演唱會的特約嘉賓,與多明戈同臺演唱。2013年6月財富論壇期間舉辦的“格萊美巨星音樂會”,邀請到格萊美九大獲獎巨星出席。這是格萊美官方團隊首臨亞洲,東方音樂巨星宋祖英、郎朗、容祖兒、譚晶等與格萊美巨星同臺獻藝,為亞洲觀眾呈現了一場盛況空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音樂盛典。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成都演藝集團邀請到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與宋祖英同臺演唱。

對廣大歌迷而言,在最近的十年裡,他們有機會在成都聽到更多心儀已久的歌星的現場演唱會——張學友來了,王菲來了,羅大佑、周華健、陳綺貞紛紛來了……成都演藝集團正是促成這些明星來蓉舉辦演唱會的幕後推手。

今年1月,以省人大代表身份出席省兩會的業丹表示,聽了省政府工作報告,心情非常激動,“尤其是報告中關於‘推動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的部分,對我們四川文化發展,起到了指路明燈的作用。”他建議重點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文化產品,比如舉辦面對全球的音樂選秀大賽,打造能輻射全球的音樂選秀品牌,“通過搭建這個國際平臺,將我們的四川文化,更精準地投放到省外、國外,發揮其影響力。”

日前,成都演藝集團又有新動作:聯袂成都天生京典文化傳媒公司,經過半年的精心策劃,在成都建成中國首家電音劇場——playhouse國際電音劇場。這是成都打造音樂之都的新創舉,是探索成都電子音樂產業發展的新嘗試。

高端劇院密集誕生

改寫本土演藝市場格局

去年,兩個地標級的現代化大型演藝場所——雲端·天府音樂廳和成都大魔方演藝中心相繼在成都市高新區亮相,而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還將有重量級的成都城市音樂廳和四川大劇院問世。由此,整個成都乃至四川的演藝場所將得到脫胎換骨式的升級提檔。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雲端音樂廳。

“目前全省一共有大大小小的演出場所165個,其中正常運營的有151家。”省文化廳市場管理處處長宋俊武告訴記者,隨著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各地越來越重視文化場館及設施建設。我省以成都為龍頭,文化事業發展快速。此外,綿陽、雅安、德陽、巴中等市的演藝場所建設,在規模和檔次上均有較大提升。

據宋俊武介紹,我省演藝市場近年來持續繁榮,增量明顯。以省會城市成都為例,2016年的各種演出,包括演唱會、話劇、音樂會、體育賽事等,達到1675場次,較上年1118場次增加50%。成都票房市場已成功躍升為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的“第三城”。但相比於成都文化、經濟的繁榮,其演藝場館的硬件條件並不相匹配。去年,隨著雲端·天府音樂廳和成都大魔方演藝中心的驚豔亮相,成都演藝場館發展相對滯後的狀況開始得到改觀。

遠看雲端·天府音樂廳外形似一個戴在人頭上的耳機,營造出人們聆聽音樂時的美好意境。它位於天府大道與錦江的交匯處,由芬蘭頂尖建築設計團隊薩米寧建築事務所進行設計,其聲場效果已接近國際A級標準,能夠滿足全球頂級交響樂團的演出需求。Icon·雲端項目還建設有約300座的多功能小劇場。

2017年9月1日,雲端·天府音樂廳迎來了首次公演。這場音樂會被命名為《新的開始》。隨後的十個月裡,“雲端之樂”2017-2018音樂季在雲端音樂廳為蓉城百姓帶來一場場融匯中西的音樂盛宴,20多場高水準音樂會,場場都是“大咖雲集”。音樂季邀請到世界知名指揮家、獨奏家合作演出,且維持50元到180元的惠民票價,讓更多四川樂迷欣賞到高雅藝術。

在成都天府大道東側、錦城大道南側,一個流線型的“大碗”奪人眼球。這個號稱亞洲最大“碗”的建築,是一座以演藝為主兼具體育賽事的國內一流大型室內綜合場館,也是成都市音樂產業發展的重大項目。

2017年12月28日,“大碗”——成都大魔方演藝中心建成後的首場演出“2018成都鄉音鄉情新年音樂會”拉開帷幕,廖昌永、李宇春、劉曉慶等眾多從四川走出去的蜚聲國際的明星齊聚一堂,為家鄉人民帶來新年祝福。今年以來,李宇春、蕭亞軒、楊宗緯、張靚穎等知名歌星先後在這裡舉辦了個人演唱會。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成都大魔方演藝中心號稱亞洲最大“碗”。

作為西部最大的室內綜合性演出場館,成都大魔方演藝中心可同時容納1.2萬人觀看演出,在規模和功能上可與香港紅磡體育館、臺北小巨蛋、維也納金色大廳等世界級藝術地標相媲美。

而今年底和明年上半年,成都市中心一環路以內,還將有兩個演藝場館中的“超級明星”誕生。

“成都城市音樂廳具備世界一流的演藝設施水平,可以容納、呈現任何一種舞臺表演形式。”四川音樂學院院長林戈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市校合作、依託專業的音樂院校建設的音樂廳,在全國僅此一個。該音樂廳將於今年底啟用,採取4個演出廳漸次開放的方式,首演將邀請國家交響樂團傾情出演。

總投資25億元、總座位約3600座的成都城市音樂廳,在全國綜合類劇院中規模排名第三,也將是西部最大的音樂廳。其位於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內側黃金位置,佔地總面積約35畝,主要由歌劇廳、音樂廳、戲劇廳、室內小音樂廳組成,其中歌劇廳約1600個座位、音樂廳約1400個座位、戲劇廳約400個座位、多功能廳約200個座位,將為市民提供又一處欣賞優秀藝術表演的殿堂。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成都城市音樂廳的1400座音樂廳設計典雅高貴,天花板造型以成都市花芙蓉為設計元素。

與很多城市單純打造文化地標的定位不同,成都城市音樂廳創造性地提出“城市會客廳”的概念。“希望音樂廳不是高冷範兒,廳堂內是高雅藝術演出,而廳堂外有更親民更多元化的服務提供給喜歡藝術的市民,共同享受這個美好的空間。”該項目設計總負責人表示。除了城市音樂廳的打造外,成都還將以音樂廳為中心,打造1.2平方公里範圍的成都音樂坊。

明年上半年即將啟用的四川大劇院,更是位於城市核心地段——過去天府廣場鐘樓的位置。待其建成後,錦城藝術宮將整體搬遷過去。四川大劇院包括一座1601座的主劇場和1個450座的綜合小劇場,還設計配備了7個電影放映廳。其主體建築採用漢風蜀韻的官式風格,玻璃坡屋頂,既有傳統建築的沉穩莊重,也有劇院建築的活潑通透。設計者將中國傳統篆刻藝術運用到建築中,獨具匠心。

四川大劇院落成後,將形成一個集文化展演、文創孵化、藝術人才培訓、影音傳媒發佈於一體的多功能藝術中心,在文化產業規模上將會有巨大的提升。據透露,四川大劇院將推動新興文化創意、藝術體驗、文化消費、藝術教育培訓等現代高端服務業態聚集,從而進一步促進省內文化藝術創作生產與大眾消費的深度融合。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委員連線

讓世界傾聽成都的聲音

林戈爾(省政協委員、四川音樂學院院長):“十三五”以來,我省大力發展以音樂產業為龍頭的文化產業,省政府召開音樂產業發展專題會議,併成立四川省音樂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省領導擔任組長。我有幸作為唯一一位非政府官員的組員加入其中。在此,談談我個人對於四川發展音樂產業的想法。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已經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音樂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部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無限的發展空間。據統計,在全球產業結構中,音樂產業佔經濟總量的17%—20%,而在我國,這一數字還不到4%。不難看出,我國音樂產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作為四川的省會城市,成都提出打造音樂之都、文化之都的目標。2016年,成都率先在全國出臺《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政策,成立音樂產業推進辦,同時抓緊完善城市硬件,包括修建城市音樂廳、露天音樂廣場等。

2017年9月,成都又成立全國首個支持音樂產業發展、總規模50億元的“成都音樂文化產業基金”。僅2017年,成都音樂產業總產值達326.95億元,同比增長18.45%,佔全國音樂產業總產值的近10%,僅次於北京、上海與廣州。

相對於北上廣這些發達城市而言,成都要發展音樂產業,高端市場消費群體相對弱了一些,這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文化消費習慣等多方面都有關係。相信在未來,藉助大型城市文化綜合體的建成,將會拉動成都整體的城市高端文化消費水平。

建設音樂之都,就要和國際接軌,除了要擁有大型城市文化綜合體以外,還要擁有和國際一致的文化消費習慣。在文化部發布的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名單中,成都位列其中。可見成都發展音樂產業的後勁很足。

成都發展音樂產業,可以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在尊重地方消費習慣、飲食習慣、娛樂習慣的前提下,向世界優秀文化和文化消費習慣看齊。保持原有的風格、狀態和文化底蘊,充分融入現代化,融入世界潮流。另外,要創作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優秀作品,如結合對四川歷史文化名人的宣傳,將其創作成音樂、歌劇等。在這方面,我們已經著手推出了一批作品,如民族歌劇《薛濤》《杜十娘》《卓文君》等。

總之,成都要發展音樂產業,必須和世界接軌,讓成都傾聽世界的聲音,讓世界傾聽成都的聲音。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7月26日第04版,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

圖文編排丨董 彥

校 檢丨楊 晨

終 審丨餘 泳 忠

40年演艺场馆提档升级 点燃川人文艺情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