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仲 秋》

丁小琪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一場秋雨一場寒

臨窗聽雨,忽然想起

該做件粗布棉衣,當年

三祖母紡線線織粗布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方格子粗布,用桃樹皮煮水

浸染成淺褐色,深棕格子配淺褐色底

深深淺淺的高級灰色系

很耐看,三祖母說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用桃樹皮煮水染出的布,可辟邪消災

給剛出生的小表妹做棉衣

溫暖又辟邪的粗布小棉襖,細雨中

突然想起三祖母,想起

桃樹皮水浸染過的粗布棉衣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那首兒歌唱得好:

春暖花開不做工,將來怎麼好過冬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我去扯塊碎花棉布,學著祖母的樣子

給我的女兒做件手工棉衣

寬鬆的肩袖,立起的小圓領

絮了蓬鬆的新棉花

穿起來輕便又暖和

挨著皮膚暖融融的

不像那些化學面料,生硬冰涼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仲秋臨近,桃子早謝了

蘋果樹還掛著果,棗也快紅了

母親說:七月十五花紅棗

八月十五曬紅棗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祖父留下了一塊兩畝地的祖宅

一半分給了他親手養大的9歲喪父的弟弟

一半分給父親三兄弟

柿子樹 葡萄樹 棗樹 桃樹 蘋果樹應有盡有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仲秋的時候,母親提一籃芋頭

放幾塊鵝卵石,在潦河裡淘洗

三搖兩晃地,就把芋頭皮涮掉了

光溜溜的白芋頭,像一個個禿腦袋

燉上一鍋大柴雞,灶香竄滿院

仲秋節,所有的吃食全擺上桌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祖父祖母住在東廂院

正堂屋條几下,放一張矮八仙桌

八仙桌旁擺著兩張老紅木雕花圈椅

祖父祖母坐在圈椅裡

祖母總是呼嚕呼嚕,吸著青銅水菸袋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客人和晚輩都坐在兩側

供神的果食擺在條几上

人吃的擺在小方桌上

瓜果是自家樹上結的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管你吃夠,但月餅

必須供過神靈之後

才由祖母切成小塊分給大家

那麼小的月餅塊,還沒品出味呢

已經嚥下了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眼巴巴地,看著別人手裡的

還想吃,只能期待

來年的仲秋節了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丁小琪 2018年9月1日桃李居

當代作家丁小琪作品:《仲秋》


丁小琪, 女,原名曹華,南陽人。從事教育工作。網絡詩人。博客中國專欄作家。入選博客中國舉辦的“1917—2016影響中國百年百位詩人評選”百位新銳詩人。出版有詩集《花兒開在月光下》《愛情伸長了手》。文化隨筆《金詩銀典》即將出版。

《仲 秋》

丁小琪

一場秋雨一場寒

臨窗聽雨,忽然想起

該做件粗布棉衣,當年

三祖母紡線線織粗布

方格子粗布,用桃樹皮煮水

浸染成淺褐色,深棕格子淺褐底

深深淺淺的,高級灰色系

很耐看,三祖母說

用桃樹皮煮水染出的布,可辟邪消災

給剛出生的小表妹做棉衣

溫暖又辟邪的粗布小棉襖,細雨中

突然想起三祖母,想起

桃樹皮水浸染過的粗布棉衣

那首兒歌唱得好:

春暖花開不做工,將來怎麼好過冬

我去扯塊碎花棉布,學著祖母的樣子

給我的女兒做件手工棉衣

寬鬆的肩袖,立起的小圓領

絮了蓬鬆的新棉花

穿起來輕便又暖和

挨著皮膚暖融融的

不像那些化學面料,生硬冰涼

仲秋臨近,桃子早謝了

蘋果樹還掛著果,棗子也快紅了

母親說:七月十五花紅棗

八月十五曬紅棗

祖父留下一塊兩畝地的大宅院

一半分給了他親手養大的9歲喪父的弟弟

一半分給父親三兄弟

柿子樹 葡萄樹 棗樹 桃樹 蘋果樹應有盡有

仲秋的時候,母親提一籃芋頭

放幾塊鵝卵石,在潦河裡淘洗

三搖兩晃地,就把芋頭皮涮掉了

光溜溜的白芋頭,像一個個禿腦袋

燉上一鍋大柴雞,灶香竄滿院

仲秋節,所有的吃食全擺上桌

祖父祖母住在東廂院

正堂屋條几下,放一張矮八仙桌

八仙桌旁擺著兩張老紅木雕花圈椅

祖父祖母坐在圈椅裡

祖母總是呼嚕呼嚕,吸著青銅水菸袋

客人和晚輩都坐在兩側

供神的果食擺在條几上

人吃的擺在小方桌上

瓜果是自家樹上結的

管吃夠,但月餅

必須供過神靈之後

才由祖母切成小塊分給大家

那麼小的月餅塊,還沒品出味呢

已經嚥下了

眼巴巴看著別人手裡的

還想吃,只能期待

來年的仲秋節了

丁小琪 2018年9月1日桃李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