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占領延安是華而不實的勝利,胡宗南老部下劉勘早就給出了答案


圖一:飛機上俯瞰延安全景。1947年1月,充當調解員的馬歇爾黯然回國,戰後國共和談徹底破裂。2月28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被蔣介石召見,蔣介石開門見山:“對陝北攻擊有把握否?”“有把握!”胡宗南不假思索回答。

圖二:胡宗南佔領延安後,國民黨高級將領與中外記者團在飛機旁合影。攻佔延安應該說是胡宗南個人軍事生涯的“巔峰”。

圖三:這就是中央大禮堂,是著名的共產黨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地,另一側即為中共中央辦公廳所在的楊家嶺。實質上,“光復延安”後,胡宗南就開始嚐遍了苦頭,3月25日,三十一旅九十二團在青化砭附近全軍覆沒,緊接著,連遭敗績。

圖四:“光復延安”的升旗儀式。1948年3月1日,胡宗南整編第29軍全軍覆沒,軍長劉勘自戕身亡,胡宗南聞訊幾乎暈厥。

圖五:胡宗南部繳獲的“人民救星”牌匾,匾額上有一幅毛澤東的畫像,做工精細。1948年4月21日,整編第17師棄守延安。

圖六:中共領袖居住的窯洞。其實,胡宗南對佔領延安這座“空城”勝利成色如何,心中非常有數,所以,在胡宗南的日記中顯得相當低調,只照錄了一封蔣介石的嘉獎電。

圖七:棗園中央書記處小禮堂。美國政府的《白皮書》一針見血:“攻佔延安曾經被宣揚為一個偉大的勝利,實則是一個既浪費又空虛,華而不實的勝利。”

圖八:陝甘寧邊區政府右邊大門,可以看到胡宗南在牆上寫的各種政治標語。面對不斷損兵折將,胡宗南不禁想起劉勘對自己一番肺腑之言:“最糟糕的是將官,壓餉、吃空,十一二月鞋子不發。黃豆、鹽不夠,不發實物,發了下面也得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