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習慣讓越來越多人患癌

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已經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以肺癌為例,肺癌在中國同樣是癌症頭號殺手,每10萬人中就有40人不幸罹患肺癌。這種現象同樣與吸菸率久居不下密切相關。一份癌症與吸菸相關性的文獻指出,肺癌在中國還屬於高發蔓延時期,並且吸菸人數正在以頂峰增長率增加,因此肺癌患病人數還會繼續逐年增加。 結腸癌的發病率在全球波動較大,這種癌症類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標誌,通常隨著HDI的增長,發病率也會增加。中國作為近年來經濟發展最顯著的國家之一,結腸癌的發病率也在逐年提升,然而由於治療手段相對經濟發展還較為滯後,致死率也隨之升高。與之相反的是,在醫療發達的國家(如加拿大、英國、丹麥),結腸癌發病率升高的同時,致死率卻在逐漸下降。 2018年,全球預計新增肝癌患者84.1萬人,死亡78.2萬人。世界範圍內男性的肝癌發病率要比女性高2~3倍。肝癌主要集中在HDI指數偏中和低的國家,中國儘管發展強勢也仍在這一範圍內。在中國,慢性乙型肝炎和黃麴黴素是導致肝癌最主要的原因,同時過度飲酒也被列入了患肝癌的首要因素之中,這對於酒文化盛行的中國來說,肝癌的高發的確不難理解。 “這些新數據強調,我們要重視逐年上升的癌症發病率,預防癌症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IARC主席Christopher Wild表示,“高效的預防措施以及早期檢測是癌症治療的重要協助手段。” 預防需要政府與個人共同努力。政府需要採取更強有力的政策來控制菸草,減少吸菸人數。同時自身也要積極預防,減少吸菸與酒精攝入,注射乙肝疫苗避免乙型肝炎,不要食用發黴大米、大豆以減少黃麴黴素的攝入。只有這樣才能儘量讓自身遠離癌症的侵擾.

這些習慣讓越來越多人患癌

48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對癌宣戰”。在當時各種社會力量的推動下,尼克松曾經發出激情洋溢的宣言:“時機到了,之前全國同心協力分裂原子、將人送上月球,現在我們該將這份心力用在對抗這可怕之症上了!”對癌宣戰意味著國家癌症所成立,意味著癌症研究者可以動用大量聯邦資源,也意味著900億美元的資本投入。但這一切並沒有換來人們期待的那種神奇藥丸,甚至困擾研究者們的種種問題,至今依然未能解決。 剛剛擺脫貧困,開始走向富裕的中國,能不能重提“對癌宣戰”的口號呢?2011年,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在美國《科學》(Science)上發表了他的觀點:“隨著我們對導致疾病分子機理的認識逐漸深化,現在是發動一次真正意義上抗癌之戰的時候了!” 事實上,在過去十幾年裡,人們為了理清癌症的本質,做出了漫長的努力,終於發現癌症是一種基因病,源自基因損傷、突變累積的結果。年齡越大,基因損傷累積越多,出現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癌症在某種程度上又被稱為一種老年病。 但除了不可避免的衰老和衰老所累積的基因突變之外,流行病學家把癌症的發生率和風險歸因為“文化變量”。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由感染引起的癌症,在公共衛生欠佳的不發達國家是22.9%,而發達國家是7.4%;為什麼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感染相關的癌症在逐步減少,但與生殖、飲食和激素等因素有關的癌症逐漸增多。 只要能擺脫貧困與落後,重新擁有潔淨的空氣、純淨的水、健康無害的食物鏈,擁有安全的社會生態與公共衛生環境;只要能持續減輕社會生活對人類生活的壓力,享有更多的醫療保障與科學投入,就可以避免很大一部分癌症。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們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自身的基因遺產,與飛速發展的社會及生活習慣極度不匹配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