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行業:「交易挖礦」引市場熱議,六月末再迎公鏈上線潮

交易挖礦”模式風靡,短期流動性和價格波動風險值得警惕。上週,加密貨幣交易所動作頻頻,引發市場熱議。隨著FCoin憑藉“交易即挖礦”、“持幣高分紅”的模式迅速佔領加密貨幣交易所市場,行業內部原有頭部玩家也予以回應。我們認為,一方面,“交易挖礦”的模式創新可以在短時間內為一家新的交易所聚攏到足夠的人氣和資金;另一方面,交易服務尚未成型的潛在風險在熊市時期可能會使得普通投資者站在幣價的高高山頂,唯有牛市的賺錢效應才是解藥。因此,我們對市場給出一些提示:看清區塊鏈平臺價值流轉的本質,注意短期流動性和價格波動風險。

DanielLarimer提出EOS針對去中心化治理的解決方法。6月21日,EOS項目核心開發人員DanielLarimer發表題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治理”的文章,表示目前區塊鏈社區存在“代碼即法律”的神話,以及隱性的治理結構;需要通過正式引入仲裁員的形式,允許人為糾正智能合約的執行,用以解決存在的合約漏洞等問題。我們認為,“代碼非法律”的想法是對智能合約原先誤解的良好補充,但其憲法、仲裁員的想法具體落實起來存在諸多挑戰和潛在風險,需要巧妙設計規則以避免超級節點的鯨魚效應。

工信部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發佈第二期公鏈排行榜,EOS、Nebulas入選。6月20日,工信部下屬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發佈了第二期全球公鏈按技術評估榜單,新增EOS和星雲鏈這兩個項目,圍繞技術水平、應用層級和創新能力進行評估。我們認為,區塊鏈項目的評估一直是行業內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一問題一向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工信部下的這份公鏈榜單可見官方對於區塊鏈項目的側重看點在技術指標上。而技術之外,社區運營、規則設立等生態相關軟實力似乎也應該納入考慮範圍。

上週行情回顧:DT200下跌10.5%,細分板塊中純幣類表現最優。從細分板塊來看,純幣類表現強於DT200平均水平,下跌10.3%;存儲計算、人工智能、基礎鏈、支付交易、物聯網&溯源、文娛社交、基礎增強、商業金融表現劣於DT200平均水平,分別下跌11.1%、11.8%、12.2%、14.0%、20.9%、21.0%、22.7%、30.1%。

上週融資回顧:62個項目完成融資,社交娛樂平臺Tatalu完成近6億美元融資。上週各板塊項目融資數前三板塊依舊為商業金融、文娛社交、支付交易。Tatalu為視頻點播&社交娛樂平臺,上週該項目完成融資5.75億美元,融資額為史上第三大,僅次於EOS和Telegram。除此外上週共有2個項目披露了實際融資金額,平均融資金額為1286萬美元。

風險提示:監管政策不確定性、項目技術進展及應用落地不及預期、加密貨幣相關風險事件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