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750個單品的「窮人店」,年銷售額高達700億美元,祕笈就一點

只有750個單品的“窮人店”,年銷售額高達700億美元,秘笈就一點!

一說零售超市巨頭,國內很多的人想到的必定是沃爾瑪了。

其實,就全球而言,更多的人則會想到這家連鎖超市。

那就是來自德國的阿爾迪!

發展到現今,這個阿爾迪已經在全球開出了10000多家分店,年銷售額高達700億美元(約為人民幣4792億元)。

之所以在中國國內的名氣尚不如沃爾瑪,主要是因為其還處於進入市場的試水階段,就只是在2017年以電商的模式進駐了天貓。

別看它現在是擁有10000多家分店的連鎖帝國,最初它也就是一家小小的雜貨店。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它在全球開出10000多家店,令各大本土商超忌憚,並且做到即便是在經濟最低靡時都能生意興隆?

只有750個單品的“窮人店”,年銷售額高達700億美元,秘笈就一點

小雜貨店起步

阿爾迪的前身是一家由阿爾布瑞希特兄弟的母親開的食品零售店,賣賣麵包、酒、糖和麵粉等之類的民生食品。

1945年,卡爾·阿爾布瑞希特從戰場上回來後就與他弟弟泰歐·阿爾布瑞希特一起接管了母親的這家店

從一開始,他們的想法就是順母親的經營理念一直做下去,依然是面向廣大普通民眾,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就是因為這樣親民的價格,阿爾布瑞希特家開的這家店成為了當時戰後物質匱乏時期所不可或缺的一家店,生意興隆。

到底是年輕人,有想法、有衝勁,還敢行動起來。

不到5年,他們兄弟就在開出了30多家分店,生意也越做越大。

到1960 年,他們就已經開出300多家分店,總銷售達到了3.6千萬美元。

期間,中央倉庫和埃森辦公樓也都建好投入使用了。

1962年,兄弟兩人因經營想法不同而分開來獨自經營。

只有750個單品的“窮人店”,年銷售額高達700億美元,秘笈就一點

哥哥卡爾掌管南阿爾迪,弟弟泰歐掌管北阿爾迪,財務完全獨立,互不干涉,但仍有著友好的聯繫,會採用共同的品牌商標和與同樣的供應商進行合作等。

即便是分開來經營,阿爾迪的擴張勢頭卻是一點也沒減,不僅迅速地在德國零售行業裡佔據領先地位,還逐步擴張到法國、丹麥、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去。

現如今,阿爾迪已在全球擁有10000家分店,銷售規模還高達700億美元,阿爾布瑞希特兄弟兩也由此成為了德國首富。

省錢是大秘笈,到底是怎麼做的?

只有750個單品的“窮人店”,年銷售額高達700億美元,秘笈就一點


就如之前所提到的,阿爾迪從一開始就是走的親民低價路線,還被德國民眾稱之為“窮人店”,深受大眾的喜愛。

而實際上,經常來店消費的,除了中低層收入群體,還有很多高收入人群,以至於常出現開著豪車來店消費的現象。

那麼,阿爾迪究竟是如何做到真的低價親民的呢?1

嚴控店內商品品種

與眾多商超不同,阿爾迪連鎖超市內的商品品種有著嚴格的控制,一般是在750左右,後面稍微多點的可達1000種左右

要知道,沃爾瑪超市內的單品可是有15萬種之多。

沃爾瑪的做法是要儘可能多地為消費者提供選擇,讓消費者能在買下所需品後還能額外再買些,以此來增加雙方之間的交易機會。

而阿爾迪就是只給消費者提供一種選擇,消費者就只要考慮買的數量

有一點就是,對於像無忌哥這樣的有選擇糾結症的人來講,會更喜歡去阿爾迪一點,省去了這樣比那樣比的過程

而且,阿爾迪不是沒試過增加商品品種,但得到的結果卻是零售額下降了,因此,還是照著原先的做法來做。

此外,嚴控品種數量,會有利於控制商品的質量,因為商品品種少,不合格的商品便不容易摻和其中。

只有750個單品的“窮人店”,年銷售額高達700億美元,秘笈就一點


2

“瘋狂”縮減成本

要想做到低價,讓利於消費者,那就要做好成本控制。

採購進貨成本上,阿爾迪建立有自營的採購公司,負責在全球蒐羅綜合成本最低的商品,一旦找著便會進行長期合作。

因採購的商品品種少而擴大數量,其採購量歷來都是不小的,供應商大多願意以較低的價格供貨。

還由於阿爾迪付款迅速,商品出廠一週內便能付清款項,在供應商那邊的信譽好。

就算不是長期採購的商品,供應商們也都願意以低價來與其進行合作。

如此,阿爾迪的採購成本就得到了很好地壓縮,成本較低,商品定價就有更大的降低空間了。

3

節儉地進行擴張

擴張開店上,儘管掙得越來越多,阿爾迪也是儘可能地去省錢

店鋪位置一般都是選在居民區或是城郊處租金少,客流又有保證。

店內的裝修都是同一種格式,以簡單樸素為主,整體面積都在4000~6000平方米左右,配置的人員也是夠用就好。

如此開店,極易複製,速度也快,所用費用也不多。

4

不打廣告

做廣告,宣傳自己,是很多企業都會去做的事情。

但阿爾迪就不做,它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節省成本來讓利給消費者

,以推動銷量的增長。

一旦要做廣告,那必定就是一筆很大的投入,無形中會促使商品定價上升,影響銷量。

還有,阿爾迪還不設專門的公關或新聞發佈機構,這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不多見的。

最多也就是每週做出張介紹新商品的小報紙,提供給進店或路過的消費者。

而對於企業形象這方面的廣告是從不做的,頗有種讓事實、時間來證明的感覺。

從一家小雜貨店發展成如今擁有上萬家分店的企業,阿爾迪將精選低價做到了極致,從而獲得了大眾的認可,構建起不可超越的競爭壁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