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爲何打馬眼?

騎上蝸牛去遠行


天生歪材必有用,有花堪栽直須栽。我是林中斧,關注我:亂侃盆栽那點事。


盆景枝幹上大小不一的洞洞就是盆栽術語中所謂的“馬眼”。馬眼特別在雜木類盆景中比較常見,因為雜木相比於松柏生長較快。樹木生長的快,木質就相對疏鬆、更容易腐朽;樹木生長的快,傷口就更容易癒合、更能輕易被包裹。

儘管雜木樹種生長較快,然而一個成熟馬眼的形成最快也要三至五年,慢者甚至要十至二十年都不止。完美的馬眼四周完整、飽滿,再就是之前的木質部基本已被腐化掩藏。

如果說盆景也有前世今生的話,沒下山之前高高大大、鬱鬱蔥蔥的“樁”就是她的前世;公開場面小巧玲瓏、嶄露頭角,或在各類展臺咫尺千里、風風光光的“景”則是她的今生。馬眼就是她從醜小鴨的樁蛻變成白天鵝的景的過程中,歲月遺留的“胎記”。

粗大、有年頭的盆栽才有馬眼。馬眼上面也許會生小樁,但小樁上面絕不會生出馬眼。數十年甚至是近百年的老樁,其“粗枝大葉”被用“截幹蓄枝”的手法剪鋸、修整之後,歲月磨平了創口、時間包容了傷害,於是順理成章形成了馬眼。

敲打出來的樹疤不是馬眼。馬眼是盆景為造型的需要、不得已而為之才形成的,所以一般刻意打孔做出來的馬眼比較罕見。

有馬眼,知前世滄桑蹉跎;有馬眼,懂今生生死輪迴。馬眼的孿生兄弟是神枝、舍利,因為剪枝截幹之凹然後生馬眼,剪枝截幹之凸則是神枝、舍利。

主要是樹種木質的原因,神枝、舍利一般存在於長勢較慢、木質較硬、較耐腐蝕的樹種上。

總之,盆栽馬眼不是打出來的,它是剪枝截乾的歷史遺留痕跡,它是一個形象比喻,它是盆景人聊以自慰的溢美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