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把話說完,是最好的修養

歌德說:對別人述說自己,這是一種天性;認真對待別人向你敘說他自己的事,這是一種教養。

聽人把話說完,即是作為傾聽者對他人的尊重,也是最好的修養。

聽人把話說完,是一種禮貌。

前段時間,看了《聲臨其境》第一季的收官之作,除了各位嘉賓精彩紛呈的表演,張鐵林的一個小細節,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聽人把話說完,是最好的修養

剛配完音回到後臺的張鐵林覺得有點餓,就拿起桌上的食物準備吃。

恰在此時,下一個就要出場的張國立講起了自己的配音經歷。

聽到張國立說話,張鐵林立馬放下手中的食物,認真耐心地聽老搭檔講述著他的過往。

直到張國立講完,張鐵林還是不放心,笑著問了一句:“你停了嗎?你停了我就吃這口麵包了。”

聽人把話說完,是最好的修養

張鐵林和張國立是幾十年的老搭檔,兩人合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私交也甚好。

但在老搭檔老朋友開口說話的時候,張鐵林還是很自覺地停止了吃東西,耐心地等張國立把話說完。

一個並不起眼的小細節,卻反應出了一個人最基本的禮貌。

聽人把話說完,是最好的修養

學會傾聽,比會說重要。

作家梁文道在《人人都在說話,卻聽不見別人的聲音》一文中說:“就我的個人觀察和體會,這個世界上大部分成功的清談節目,靠的是參與者的‘耳才’,而非口才。”

顯然,有時懂得傾聽要比懂得會說更重要。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曾認真傾聽了好友巴菲德的建議,將多屏操控技術與知名數碼公司共享,隨之便成功地在數碼市場奪得了一席之地。

善於傾聽,你會獲得很多收穫。

聽人把話說完,是最好的修養

傾聽,是最好的溝通。

著名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有一次和一位植物學家聊天,朋友喋喋不休,不斷向他科普各種奇花異草。

卡耐基選擇了耐心地聆聽,最後驚意外的獲得了植物學家的好感。

植物學家還激動地表示:“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談話專家。”

而其實,卡耐基什麼都沒說。

生活中的智者,都是善於聆聽之輩,這也再一次證明了傾聽是最好的溝通。

聽人把話說完,是最好的修養

傾聽本來就是一個溝通交流的紐帶。我們在表達自己的同時,也應該為對方留有發聲的餘地。

因為傾聽意味著情感的分享,需要放棄自己的立場,進入別人的世界。

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所以,聽人把話說完,是最好的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