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價跌破成本線 蒜農蒜商打起「心理戰」

“現在的價錢太低了,要是不著急用錢,估計都不會輕易出手賣貨,要是賣了鐵定賠錢!”山東金鄉縣蒜農耿大叔感慨道。

辛辛苦苦忙一季,到了收穫時節,蒜農等來的不是豐收的喜悅,而是著實令人心酸的價格。數據顯示,6月以來,山東金鄉縣大混級大蒜價格為1.15元/斤左右,同比下跌約43.14%。低迷行情下,蒜農普遍惜售,蒜商多數也處於觀望狀態,兩者之間玩起“心理博弈戰”。

業內人士表示,蒜價大漲大跌有規律可循,“蒜週期”一般持續時間為三至五年,建議蒜農利用專業的互聯網平臺,及時關注大蒜種植動態,調整種植結構。同時,完善深加工產業,拉長產業鏈,拓寬大蒜銷售渠道,以及完善大蒜保險體系,增強蒜農抗風險能力。

蒜價持續低迷

“現在大蒜的批發價比去年還便宜,我們店裡需求量比較大,準備找合適機會再囤一些。”聊起最近的菜價,北京地區一家重慶火鍋店老闆說,去年以來,蒜價整體比較便宜,相比2015年的高位,現在的蒜價“很親民”。

中國證券報記者昨日查看京城“菜籃子”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瞭解到,6月25日,普通大蒜每斤平均價為1.5元,普通新蒜每斤平均價為1.4元,而在2017年6月25日普通大蒜、新蒜每斤平均價分別為3元、1.95元。

而在大蒜主產地,蒜價更是低廉。國際大蒜貿易網數據顯示,6月初以來,蒜價整體呈現震盪下行走勢,目前山東金鄉大混級價格為1.15元/斤左右,同比下跌54.9%。

不僅如此,市場上更是傳出山東產區新蒜收購價每斤跌破1元的消息。此外,一些當地人在計算種植收益後,認為以當前的蒜價賣貨就是賠錢,不意願再搭入人工成本去採摘,因此也導致當地的田間地頭出現成片未收穫的大蒜枯萎、倒伏。

“今年新蒜自上市至今,價格一直呈現下滑趨勢,主要在於此前連續幾年蒜價大幅漲價,吸引蒜農積極擴種,造成今年新產大蒜供應量較去年繼續增加。”山東卓創資訊分析師崔曉娜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國際大蒜貿易網創始人李繼鋒也表示,影響大蒜價格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供需關係。“今年蒜價低迷的主要原因就是供應量偏大。”

據國際大蒜貿易網統計,2017/2018年度全國大蒜面積同比增長約8%,各地大蒜單產或增或減總體基本持平,再加上庫內老蒜剩餘量為近年最大,使得今年新蒜初上市就面臨供應充裕局面,價格持續走低。

蒜農蒜商展開“心理”博弈

與消費者的愉悅截然相反,新蒜價格的持續低迷,導致蒜農普遍惜售,蒜商多數也選擇觀望。

“由於新蒜價格已經迴歸到近幾年低位,出售價格尚不夠老百姓的種植成本,蒜農賣貨意向不高,出貨速度較往年偏慢,其中一部分人在捂貨等待行情好轉,一部分人開始有序逐步出貨。”李繼鋒表示。

崔曉娜表示,蒜農對於今年蒜價態度悲觀,在新蒜入庫前期,蒜農惜售情緒強烈,多數意向蒜價上漲。而蒜商去年虧損幅度較大,今年參市交易尤其謹慎,大部分存儲商表示今年蒜價不到其心理價位0.70-0.80元/斤就不會進入市場收貨。

多年來,我國大蒜市場一直都依靠冷藏來緩解市場供求矛盾、調節市場價格,這種蒜也被稱為“庫蒜”。然而,近兩年來,以往屢試不爽靠囤貨致富的蒜商卻打錯了如意“蒜盤”。

國際大蒜貿易網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大蒜入庫總量在340萬噸以上,庫存量之大超過歷年紀錄,經過將近一年消化,在一些主要產區仍有庫內蒜在銷售。

“由於2017年的儲存商元氣大傷,2018年新蒜上市後,蒜商態度並不熱切,基本以按需求訂貨為主,庫內收儲更是慎之又慎,收貨的心理價位普遍較低,多數人仍在持幣觀望。”李繼鋒表示。

數據顯示,當前庫蒜價格整體較低,交易價格參考0.60-0.80元/斤。隨著新蒜供貨量增加,庫蒜交易逐步收尾,當前僅少數蒜米加工企業按需挑選合適貨源。

“囤蒜屬於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趕上好的光景,確實能掙不少錢,不好的時候,賠錢也是常有的事情,甚至還會血本無歸。”一位不願具名的大蒜儲存商說道。

如何規避“蒜週期”困擾

實際上,大蒜市場有這樣一種說法:高一年,低三年,穩三年。蒜價的大漲大跌也會對蒜農及百姓的生活帶來影響。

農產品市場的天秤一端連著生產者,一端連著消費者,“菜賤傷農”、“菜貴傷民”,如何才能有效規避價格大漲大跌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

崔曉娜表示,“蒜週期”中,蒜價大漲將會給蒜農帶來豐厚收益,蒜價過低則對蒜農造成損失。若要規避價格大漲大跌的波動風險,蒜農必須瞭解“蒜週期”出現的根本原因。

“蒜價大漲大跌有規律可循,一輪‘蒜週期’的持續時間一般在三至五年。蒜農種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般在蒜價上漲時,會擴大種植面積,造成第二年總量大增;在價格大跌時,一般會減少種植面積,造成第二年總量下降。”李繼鋒表示。

崔曉娜建議,蒜農在蒜價過高時不要跟風擴種;在蒜價過低時亦不能盲目少種,可以選擇幾種作物搭配種植或實行輪作方式。

有業內專家指出,蒜價大漲大跌與市場信息不對稱有關。要避免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各級政府與行業協會應通力合作,建立市場預警和應急機制,引導措施應從種植前開始介入,把各種有用信息提前告訴生產者。

國際大蒜貿易網分析師也認為,降低“蒜週期”對蒜農的影響,應該利用好專業的互聯網平臺,及時關注大蒜種植動態,調整種植結構。在完善大蒜市場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大蒜深加工產業,拉長產業鏈,拓寬大蒜銷售渠道,提高大蒜附加值。此外,應完善大蒜保險體系,增強蒜農抗風險能力,降低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