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人們如何入住客棧?不僅嚴查身份證,晚上更嚴禁外出!

清明小長假結束了!不知道各位小婊貝們有沒有在清明節到什麼地方旅行呢?外出旅行,住處總是一個最大的要素。如今對於旅行落腳點,人們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酒店、客棧、旅館、民宿甚至野營!而隨著選擇越加多樣化,入住流程也開始變得各異:酒店旅館需要提前打電話諮詢或在網上預定然後拿身份證入住,野營需提前申請搭帳篷位置或房車停靠許可。

古時候的人們如何入住客棧?不僅嚴查身份證,晚上更嚴禁外出!

然而,你是否有過好奇,幾千年前,古代的人們外出住宿,有著怎樣一個流程呢?

古時候的人們如何入住客棧?不僅嚴查身份證,晚上更嚴禁外出!

和現代一樣,古代供過路人住宿休養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種類和稱謂:中國最早出現的“旅館”雛形是商朝的“客舍”,由國家開設,以此來滿足走南闖北的商賈的食宿需要。秦漢時期出現的“驛站”,則是專供傳送公文的來往官員居住。晉朝時期,驛站逐漸劃分成“驛站”和“亭站”,不僅為官員服務,也為平頭老百姓服務;而服務內容也由最初單一的打尖住宿,演變成了食宿、存貨、交易一條龍服務。

古時候的人們如何入住客棧?不僅嚴查身份證,晚上更嚴禁外出!

待到唐宋時期,除了官辦的驛站、亭站,民辦的旅館“客棧”也出現了,且分工和接待對象的劃分也更為明確:有專門接待來往商戶的“廣源店”、接待考學才子的“狀元店”和接待一般遊客的“悅來店”。

古時候的人們如何入住客棧?不僅嚴查身份證,晚上更嚴禁外出!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住宿種類,決定了客人入住的不同流程。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入住旅館也是需要身份證明的!雖然古人沒有我們現在的身份證,但是從西周起,中國就開始實行戶籍制度:官員出遠門前,都會持有官方授予的“符”或“節”,而平民,則可持“門卷”入住旅館,這種“符”、“節”、“卷”等,都是早期入住旅館的身份證明。如果沒有任何一樣身份證明物件,店家是無法讓其入住的。

古時候的人們如何入住客棧?不僅嚴查身份證,晚上更嚴禁外出!

和現代一樣,當客人入住後,店家還需對其進行詳細的信息登記,稱之為“店薄”:除了客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店家還需要詳記客人的職業、來往地、所為何事。客人需在過目店家的記錄後,按下手指紅印予以證明其真實性。一一記錄在案的店薄每月都需交予當地衙門檢閱,而官役衙差們更要時不時地就去突擊檢查,避免店家作假。

古時候的人們如何入住客棧?不僅嚴查身份證,晚上更嚴禁外出!

除了嚴密的身份信息登記制度,古時住宿旅館還有很多限制:例如宵禁,入住客棧驛站的人們晚上是禁止外出客棧的,被巡邏的官差衙役發現,連同店家也要一起受罰;婦孺不能單獨入住旅館;而僧人尼姑則必須單獨佔一間房,不可與普通人同鋪而眠。

古時候的人們如何入住客棧?不僅嚴查身份證,晚上更嚴禁外出!

古代的驛館客棧多為先入住後結賬的經營模式,客人退房時,店家會清算所有開銷花費包括食宿、餵馬牽車、寄存貨品、甚至一些“特殊服務”。客人在結清所有費用後,還需要在“店薄”上再次按手印,以確認記錄無誤。這樣才算完成一次完整的住宿經歷。

古時候的人們如何入住客棧?不僅嚴查身份證,晚上更嚴禁外出!

看完了對於古代入住旅店客棧的流程,你有什麼感想嗎?又或是你還知道關於古時入住旅店有趣的歷史故事?快來留言告訴歷史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