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總是很焦慮?光是取捨,就能讓人左右爲難

為什麼你總是很焦慮?光是取捨,就能讓人左右為難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隨著諮詢個案的累積,我越來越發現,很多職業問題的背後,其實有著更為深刻的因素。

在這些因素裡,認知自我是我們每個人終將經歷的人生課題,你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樣子?你今後的路又該如何選擇?

你的內心其實一直有一個答案,經由一些專業工具和分析,你才更容易發現,那個曾經被你遺忘的、真正的自我。

一、案例背景:一名職業模特的焦灼


一天中午,郵箱裡收到一份郵件,我打開一看,原來是小杰(化名)給我發來了一張圖片和一段語音,照片裡的她站在一片花的海洋裡,笑魘如花。

高挑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爽朗的笑聲,展現在我眼前的小杰和我想象中的別無二致。

幾年前,小杰曾經找過我做過一次諮詢。

當時電話那頭的她顯得焦灼不安,從她遞交給我的信息表來看,當時她在一家模特公司做職業模特,收入在她那個年紀裡算是佼佼者了。

在常人的認知裡,模特這個職業多麼光鮮啊,每天在炫耀的T臺上搖曳著婀娜的身姿,展現著自己與生俱來的美麗,同時還能賺上一筆不菲的收入,這是多少年輕女孩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啊!

18歲那年,小杰參加了模特培訓班進行學習與訓練;19歲那年,她參加了一場模特大賽,獲得了不錯的名次。

從此在模特這個職業上,小杰幾乎順風順水。

26歲那年,小杰已是圈裡資深模特了,經由朋友介紹,她來到了一家模特培訓學校工作,不到兩年的功夫,就做到了校長一職,收入相當可觀。

可不知為什麼,小杰卻越來越焦慮。

按照她的話說,這麼些年來,她彷彿一直在過著割裂的生活。

在鎂光燈的照射下,一切都是那麼的浮華,彷彿上演著一場又一場人生盛宴;而當鎂光燈褪去,席捲而來的是大段大段的孤寂、落寞甚至惶恐,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過怎樣的生活,更不知道未來的路應該往哪裡去走。

於是,她找到了我。


二、是什麼造就了你的現在?


我告訴小杰,每個人都對美好的事物心生嚮往,那麼在你的一生中,你認為哪些是你想要的呢?

請花上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仔細地寫在一張紙上。

小杰很快就呈現出了結果。

收入、安全感、社會地位、人脈資源、親密關係、舒適、多樣生活、美感......一共二十來項。

我告訴小杰,我們每天面臨的選擇焦慮,背後其實是我們的價值觀在起作用。

越是明確的價值觀,越能夠在我們困惑的時候,幫助我們首先作出遵從己心的判斷與選擇。

很多時候,之所以我們會感覺到無所適從,不知道選擇哪一條未來的路,是因為我們並不清楚我們自己的價值體系,不知道什麼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以及當面臨兩個選項的時候,我們如何判斷哪一個更好。

所以接下來我讓小杰做了舉動,那就是從這二十多項裡,一輪一輪地刪除,只留下最後的三個選項。

小杰告訴我,這個過程讓她頗為痛苦,因為她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什麼都想要,現在卻不得不有所取捨。

小杰最後呈現給我的三個價值觀分別是:收入、社會地位、美感。

我問小杰,你發現了什麼沒有?

小杰說,這個過程讓人倍感痛苦和糾結,但做完之後她突然明白,之前的自己不就是遵循內心的價值觀,加上各種機緣巧合,選擇了模特這個行業嗎?


三、 對境遇的不滿,究竟從何而來?


經過分析,小杰處於典型的“職業倦怠期”,也就是說她的能力目前完全能夠勝目前的崗位要求,反倒是這個崗位無法給她帶來想要的東西。

小杰到底想要什麼呢?

這就要從人生的一個終極命題著手了,那就是“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我告訴小杰,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取捨的過程。

從維度來說,一個人的生命一共有四個度,分別是“高度、深度、寬度與溫度”,簡稱“生涯四度”。

為什麼你總是很焦慮?光是取捨,就能讓人左右為難


高度的終極價值在於權力與影響力,政治家、企業家是追求高度的典型代表;

深度的終極價值在於卓越與智慧,科學家、藝術家是追求深度的典型代表;

寬度的終極價值在於愛與和諧,它能幫助我們打開人生中多種不同的角色,讓生命變得豐富多彩,例如特蕾莎修女就是寬度人生的典範;

溫度的終極價值在於自由,它是指我們對生命的熱度,我們對生活有多大的熱愛與激情,就能多大程度活出自己的本來面目。

每一個領域傑出的人,都是在用其他維度的價值兌換TA聚焦的那個領域的價值,甚至為了達到某一維度的巔峰,放棄了其他維度。

例如,張國榮在高度深度方面都堪稱完美,卻感受不到溫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楊麗萍的人生是深度的典範,但因為身體原因,沒有辦法成為母親,她的深度是以寬度為代價的;

政治家的人生是高度的典範,但有時會顯得不近人情,是以犧牲寬度與溫度為代價的。



“如果你想要什麼,你就必須放棄什麼;如果你想要特別多,你就必須放棄特別多。”我對小杰說。

“我明白了,曉璃姐。為什麼我之前如此焦慮?是因為我清楚優越的外形條件是天生的資源,但終無法長久。在這個圈子裡做久了,我真的感覺在這個充斥著浮誇、包裝、一夜成名的神話等的世界裡,我活得好累好累。我見識了太多泡沫般的浮華,也經歷了太多不為人知的艱辛,甚至有些艱辛,不是正常人能夠承受的。正如你說的生涯四度那樣,在這行打拼的人,正是用自己生命的寬度與溫度為代價,去換取他人眼裡難以企及的高度。”小杰說。

“那麼,你現在找到了痛苦的根源,不是嗎?”我問小杰。

小杰點點頭:“是的,那麼下一步,我要怎麼走?”

我給小杰32分,讓她盡情暢想,自己理想的人生是怎樣的?並給這四個維度打分,最高分不能超過12分。

小杰在這一步顯得有些艱難,足足花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她才給我呈現最後的結果。

看到這個結果,我大概明白了她感到焦慮的根源所在。


四、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維度


小杰給我呈現的,是她對於未來的勾勒。

她給深度打了12分,寬度10分,溫度8分,高度2分。

小杰說,這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她一直以為成功就是名利雙收,事到如今才發現,自己內心渴望的生活,是靠自己的手藝賺取有尊嚴的生活;她特別注重和家人朋友的關係,渴望有個溫暖的家;她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不要那麼多陰暗,不用卑躬屈膝、口是心非。

如果想要過上這樣的人生,她明白,自己可能爬不了那麼高,所以她最終決定放棄高度。

我接著問了小杰一些問題,比如,你是否考慮過好好談一次戀愛,組建一個家庭?你是否能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照顧父母?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給自己充足的時間用來回歸正常生活軌道,在未來的某一天,允許自己變胖甚至身材走形,成為一名母親?

小杰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繼續問她,那麼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擅長什麼?你是否有一個未曾泯滅的童年夢想,一直沒有實現?你是否有意願梳理自己的過往,讓自己身心合一?

小杰沒想到諮詢會走到這一步,她開始和我說起童年的夢想以及過往的經歷,漸漸地,我們共同發現,原來在她的內心深處,嚮往一份篤定的踏實感,而這份篤定,來源於辛勤的勞作以及不誑不騙的生活方式。

這一場諮詢下來,我和小杰彷彿走了一段長長的路,最終小杰欣喜不已,她興奮地告訴我,她終於確定自己要做什麼了。

她說她暫時保密,等做出點頭緒再和我分享。


五、幸福的方式不止一種


郵件裡的圖片和語音再次將我拉回到現實,小杰說,那次諮詢後,她來到了一座美麗的小城,用之前在模特行業的積蓄開了一家手工編織店,除了出售編制品外,還開設編織班,教那些全職媽媽們編織的手藝,讓她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經過一年左右的經營,如今她的小店漸漸有了起色,慢慢步入了正軌。

小杰還告訴我,她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再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在這座城市買一棟大房子,把父母接過來頤養天年,與此同時,靜靜等待她生命中的白馬王子出現,完成結婚生子的人生大事,來一場熱氣騰騰的日子。

曾幾何時,有一組漫畫中朋友圈瘋傳,叫做《都是一輩子》。


為什麼你總是很焦慮?光是取捨,就能讓人左右為難


漫畫說的是兩個農村娃的故事,一個叫小強,一個叫小明。

小明日夜苦讀,考到了城裡的大學,讀的是建築與橋樑專業,後來經過打拼,成為了高級路橋工程師,在城裡買了車買了房,但由於長期透支身體,七十來歲就掛了;而小強沒有考大學,留在村裡,娶了媳婦蓋了房,老婆孩子熱炕頭,八十來歲磕著旱菸袋望著遠遠的山,山上就是小明的墳墓,於是感慨了一句:“哎,都是一輩子呀。”

但細細想來,同樣的一輩子,因為追求不同,人生道路也就不盡相同。

一個追求高度,一個追求寬度。

這兩個人都活出了自己的一輩子,他們都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腳本。

如果強令小明放棄一切回農村,或者強制小強發奮苦讀去城市,故事的結局可能都差不多,但不同的卻是,當事人小強和小明內心的感受。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你可知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你的內心選擇了一條生涯之路,卻非要綁架自己走另一條路;

選擇某一種生涯,就意味著你要承擔這條生涯路上所有的責任與缺陷;

如果你選擇了平衡,就意味著你需要放棄某一維度達到巔峰的可能。

這正是你寫給自己的人生腳本。

而在你迷茫的時候,生涯規劃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你找回那個曾經迷失的你自己。


小貼士:

痛苦是一次認知自我的契機,不要逃避也無需躲藏,如果你能利用這個契機,走近那個真實的自己,你的人生就有可能啟動幸福的按鈕。

想要認知自我,可以嘗試著梳理自己的價值觀,它可以很好地解釋你為何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如果現狀讓你痛苦,則需要進一步分析,是因為情況發生了變化,還是你走的路並不是你內心的選擇?

如果是後者,請用生涯四度這面鏡子反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內心到底追求怎樣的生涯維度。

先認清你是誰,再考慮往哪裡走。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你所走的每一步可能都是錯的。

——職業生涯諮詢師:趙曉璃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