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死於評論的王司徒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有文章的地方,就會有評論。

有評論的地方,總是出大神。

文\範臻

現在的評論區裡面,一個個怎麼說呢……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都是大神

說話又好聽,人又有趣,超喜歡在裡面的。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女兒出嫁時父親對他說:“女兒,一定要尊重你的丈夫。你甚至可以崇拜他。但是要記住,你們之間矛盾和不高興的事情不要跟我講,因為你會原諒他,而我不會。”

——出自網易雲音樂《囚鳥》熱評。

有個姑娘說,你聽的歌都太矯情,我說,你一定是愛情裡被愛的那一個。

——出自網易雲音樂《不找了》熱評。

等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就像在機場等一艘船。

——出自網易雲音樂《舊情人,我是時間的新歡》熱評。

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反正一輩子也沒多長。

——出自網易雲音樂《愛上一個名叫鄭州的地方》熱評。

除了網易雲,其他的平臺也常見評論大神。比如著名籃球論壇虎撲的步行街版塊。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在虎撲,高讚的評論會被點“亮了”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就在我們拾文化,頭條文章的評論區也總有一些非常優秀的讀者出現。

你比如前兩天文章中出現的這位老哥: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一首詩雖然達不到專業水準,但是看得出對單田芳老師的真心喜愛。

無論是做公眾號,還是寫文章,都離不開用戶和讀者們的批評和愛護。

正是因為有了你們,才有了今天可愛有趣的拾文化。

古人的評論區

中國古人眼裡的人生贏家,就是所謂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這就是《左傳》中說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所謂立言,就是有文章著作提點後世。

寫文章的人,最原始的情感訴求,並不是想要表達自己知道事情的有多麼的豐富,而是以一種拋磚引玉的姿態,來吸引更多與他有相同志向的人,進行交流。

用現在的話說,這其實就是作者和評論區的關係。

古人注重文章創作,但是也很注重評論的藝術。

《論語》說穿了就是一部孔老夫子的個人吐槽語錄。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 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孔子的學生宰予在大白天睡覺,於是孔子批評了宰予:腐爛的木頭沒法雕刻,用大便做成的牆壁沒法粉刷,你這樣的人我真沒啥好說的了。

套用現在的情景,其實這個事就是:

孔子是班主任,巡查教室的時候發現,他的學生宰予在自習課上睡著了,孔子說:宰予你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個學生了,你要是能考上大學,我就再也不當老師了。

反過來,宰予也不是什麼乖乖兔。

孔子有一個“三年之喪”的理論,就是父母死了,子女要守喪三年,不可以聽歌彈琴,不可以吃肉郊遊。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宰予是眾多弟子中唯一一個提出反對意見的,他說:“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宰予說:老師啊,我覺得你這個三年之喪的想法有些不對,君子三年如果不修禮,禮就壞了,如果三年不彈琴,那就生疏了啊。象徵性的守孝一年就差不多了……

對此孔子說:你就是個沒心沒肺的貨。(予之不仁也!)

古人,就是在這樣評論與被評論中求學問道的。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評論大師金聖嘆

此外,有一門學術叫做“訓詁學”。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叫做“注”。

注,取義於灌注。文義艱深,必解釋而後明,猶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後通。

就是說有些文章讀起來艱難晦澀,必須要有註釋才能看得明白,註釋的存在就好像河道阻塞了,必須疏通一樣。

而注,一般不是由文章作者本人撰寫的,都是後人的批註。

比如著名的毒舌批註大師金聖嘆點評《水滸傳》、脂硯齋點評《紅樓夢》。

話說當時史進道:“卻怎生是好?”朱武等三個頭領跪下道:“哥哥,你是乾淨的人,休為我等連累了。大郎可把索來綁縛我三個出去請賞,免得負累了你不好看。”【夾批:如此疑忌,何以謂之神機軍師?只因此文獨表只進,便不免相借一襯,非真朱武出醜也。】史進道:“如何使得!恁地時,是我賺你們來,捉你請賞,枉惹天下人笑。若是死時,我與你們同死;活時同活。【夾批:口齒明快,表盡大郎生平。】你等起來,放心,別作圓便。且等我問個來歷情 由。”

此段文章中的夾批,就是金聖嘆本人的點評。是不看起來別有一番趣味?

這種註釋夾批的手法,放到現在,就是我們每天文章下面的評論區。

真正有內涵的人,都在評論區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