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聽到李鴻章去世的消息,爲何當場哭到吐血?

蔣鳳君


慈禧太后終於硬氣一回,向世界列強宣戰,等到英軍率先攻進紫禁城時,慈禧太后喬裝打扮成一名普通的老婦人跑了。


(慈禧太后)

一路西行,最後抵達西安,一心想回鑾的慈禧整天悶悶不樂,終於在李鴻章與慶親王跟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之後,把慈禧給高興的手舞足蹈,終於可以回京了。

(慈禧西逃)

慈禧從心底裡感激李鴻章,一路上載歌載舞,在袁世凱軍樂隊的歌聲中回到紫禁城,像是打了勝戰一樣凱旋歸來。

(慈禧迴鑾)

就在慈禧太后滿心歡喜之時,突然有一人大叫太后,上前遞上一紙電報,原本滿臉歡喜的慈禧突然臉色一變,呈崩潰之態,歪歪斜斜的向火車門跑去,途中幾次差點摔倒在地,最後再也忍不住,兩行清淚留下臉頰,同時不停的哭泣,身體顫抖。



後來李蓮英趕緊上前詢問:“老佛爺,何事哭泣?”

慈禧:“李……李……李中堂過世了。”隨後慈禧哽咽。


當然這只是劇中所演。

梁啟超《李鴻章傳》中寫到李鴻章“遂瞑焉長逝,享年七十八歲。行在政府得電報,深宮震悼。”又轉錄光緒皇帝奉慈禧懿旨所發上諭,“遽聞溘逝,震悼良深”。
《清史稿 李鴻章傳》記載:“積勞嘔血薨,年七十有九。事聞,兩宮震悼”。

這兩種歷史記載都直接說明了李鴻章的去世太突然,慈禧和光緒皇帝都覺得難以置信。那麼為何劇中慈禧要演的如此誇張?其實這完全是有可能的。


(李鴻章)

一:人之常情

李鴻章經常在慈禧身邊轉悠,死的太過突然,慈禧也年紀大了,一個經常打交道的人突然去世,難免有些傷神。

如果是之前就知道得病,慈禧心中有準備,等到消息到來,也不至於如此。

二:共事已久

慈禧太后與李鴻章共事幾十年,兩人也算是經歷了很多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國內的起義以及國外的入侵,還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慈禧太后認為這期間李鴻章的功勞不可替代,雙方也算是有些友情吧。

(李鴻章和慈禧劇照)

三:背鍋俠

慈禧太后之所以傷心的厲害,最主要應該是痛心以後沒有能擔任大事的人了,更沒有人可以為她做擋箭牌,李鴻章可以說為慈禧太后做了很多,明知道很多事情做了就會被人唾罵,但身為臣子,李鴻章的做法是毫無挑剔的,去世了,慈禧不傷心誰傷心?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很多人認為慈禧太后是個瓜婆子――傻,其實她一點不傻,而且很精明很有政治頭腦,她的政治才能、政治意識和政治敏銳度,要比她的前輩製造了康雍乾盛世的康熙帝、雍正帝以及乾隆帝都要好。(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慈禧太后上位時,清政府面臨的內外局勢並不太平,一般的瓜貨做到那個位置,很可能就如一個段子編排溥儀的那種:“拉倒吧,朕的大清早亡了!”這話很可能在十九世紀的六十年代,也就是1861年前後就應驗了!

正是慈禧太后在辛酉政變後力排眾議,大膽啟用漢人中的優秀知識分子,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劉坤一等人,使得清朝在風雨飄搖中又堅持了50年,當然也有很多人會說,沒有慈禧太后這個老妖婆的話,清政府可以撐一百年的。

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否認慈禧太后在用人方面的大膽以及遠見卓識,1856年至1860年的鴉片戰爭,對晚清政府來說就是一個劫。


但福無雙至,禍卻不單行,外患未彌,又添內憂,在中國的南方――廣西的金田村,洪秀全又發動了幾乎讓清朝敗亡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運動!

當然,這一切的難題和憂患,都有一批精悍能幹的漢族地主在幫他應對,曾國藩的湘軍從湖南老家打到江西;李鴻章的淮軍在江浙一帶勉力支撐;後來又到北方與捻軍作戰。

而在平息外患方面,從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李鴻章就成了簽訂不平等條約專業戶,第一人選,慈禧太后的鍋,全讓他背完了。

這樣的情況下,李鴻章死了,對於清政府對於慈禧太后來說,可不就是少了一個肱骨之臣,但無論如何,說慈禧太后哭到吐血,還當場,演戲都沒這麼誇張好不好!


歷史三日談


哭的吐血有點誇張了,應該是聽到死訊哭的很傷心。梁啟超在他的《李鴻章傳》中表示慈禧聽到這個噩耗是“震悼”的,既震驚又悲傷。

慈禧哭的很傷心,是因為李鴻章對她,對大清太重要了。李鴻章不僅是幫慈禧擦屁股的,還是大清的肱骨,清朝晚年基本靠李鴻章了。

德國海軍大臣誇他是“東方俾斯麥”;伊藤博文說他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認為他是“再造玄黃之人”;而李鴻章則曾自嘲道自己是“大清帝國的裱糊匠”。



一、他幫助大清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保住了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失去了他,大清失去了一名鎮壓內亂和外侵的干將。

二、主持開辦了洋務運動,建立北洋海軍、軍工企業、民營企業等,使國家走向近代化,硬是使大清撐了下來。他死了,大清少了名出色的政治家。

三、最為主要的是他不在了,少了名與列強交涉的外交家,就沒有個專門給自己擦屁股的了。每當大清被脅迫簽約時,慈禧總是會想起李中堂。他替大清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為慈禧擋了刀子。

特別是《辛丑條約》前,慈禧老太后被八國聯軍嚇得化裝逃往西安,聯軍攻入了北京城,慈禧丟下了個爛攤子給他,談判大清這邊沒有任何優勢,李鴻章就是去當替罪羊的。李鴻章收拾完了這個爛攤子,老太后才能興致勃勃的回到她的北京城。

李鴻章去世了,慈禧失去了頂樑柱,處理一切難題、爛攤子就得靠自己了,缺少了個好幫手了。最重要的是估計想到再也沒有一個讓自己這麼滿意的外交大臣給自己背鍋了。

其實國家少了個特別重要的大臣,統治者都會很傷心。比如太宗哭魏徵、後主哭孔明,這種情況有很多。

哭不僅是表示自己的惋惜、難受,更是向大家表示對這個大臣的褒獎,證明他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