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父母》——作者安黎

《感谢父母》——作者安黎

必须说明,我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失误的产物。如果中国早二十年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肯定不会来到人世间。人世间是天堂还是地狱暂且不论,我的降临是幸运还是不幸犹且不说,总之,我降临了。这种无法选择的结局对于个体来说,只有顺从和忍受。

我姐妹兄弟共八个,我排行老四。曾祖父是清末举人,民国时期,家道虽已日渐衰落,但依然拥有一百余亩土地和十多匹骡马。可当我出世时,面对的却是一穷二白的严酷现实:随时都有可能倒坍的两孔糟烂的土窑洞,一个唯一能充作家具的旧式卧柜,一排像饥饿的嘴巴一样张开着的空荡荡的盛粮瓦罐,一台用出嫁的姐姐换来的石磨子。饥饿是命运赐给我的最初的礼物。

《感谢父母》——作者安黎

毛泽东说过,一张白纸好画画。这个说法自有它的道理,但对于一贫如洗而又负担沉重的家庭来说,它近乎于一个善意的谎言。有一碗面粉总比没一碗面粉好,有一角钱——当时可以买五盒火柴一比没一角钱好。

父母相继早逝。过度的劳累使他们的生命早早地枯萎。终生劳碌,留下的,却是一堆乱麻一样的债务。面对越发悲惨的现实,我哭嚎过,但却对父母没有丝毫的怨言。我知道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已竭尽了全力,他们为挣那可怜的工分而变得腰弯腿曲,他们宁愿自己挨饿也要节省下那一粒一颗的粮食用来喂养儿女。渭北高原仿佛永远干旱,荒凉的岁月里土地一个劲儿地板结,汗水比谷糠还要廉价,付出的劳动与所得的收获总是不成比例。

我的父亲是驼背。他小时候因父母早逝而沦落成孤儿。他给财主放羊时,跑到瓜棚里躲雨,瓜棚倒坍,压断了脊梁骨。从此。他就像低头认罪似的,在崎岖的人生小径中蹒跚。身体的弯驼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严酷的命运把他的精神也挤压成了驼背。他胆小怕事,恪守规矩,队长一声粗壮的吆喝足以令他全身发抖。他拼命地干活得到的却是别人一半的工分。他与邻居不论发生什么性质的纠纷,总是以退缩而告终,真如《圣经》上所说:“别人打你的左脸,你再把右脸让出去让他打。”

《感谢父母》——作者安黎

父亲其实是很聪颖很智慧的,只是生不逢时。他会盖房,会做木活,会编织,会打捞掉入窖中的水桶,当然,他还被人称做鞋匠。村民院子的门楼,几乎全是他砌盖的。他总能把门搂当作艺术品来塑造,既镂花又能把门楼的造型构建得如一只翩翩欲飞的飞燕。全村人的灶头百分之百出自于父亲之手。谁叫他他就跟上谁去,不吃喝人家的,不拿人家的一针一线,偶尔被人留住吃一顿饭,便显得忐忑不安——如果他活到现在,看到那么多贪得无厌的吃客在白吃白喝,他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他一定会羞愧得无地自容。吃客们心安理得,他却很是脸红。

《感谢父母》——作者安黎

母亲是个刚强的女人。苦难的生活把她冲刷得如同岸边的一块礁石——虽然千疮百孔,却顽强地挺立。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极少睡眠的。白天在地里干活,在灶房里做饭,一到晚上,纺车就仿佛某种单调的音乐,延绵不断地响起来。她盘腿坐在地上,锈红的亮光映照着她苍白的脸。我一觉睡醒又一觉睡醒,直至听到公鸡的啼叫,依然发现她坐在纺车前。涩红的眼睛充溢着泪花。只是等我起床准备上学时,才发现她头歪在身旁的麻袋上,酣然睡去。天天纺线,年年织布,却从未见她穿过一件完整的衣裳。他的衣服上永远打着补丁。

《感谢父母》——作者安黎

母亲如同巢窠,是鸟儿躯体和精神的家园;母亲是我们生存的保证和希望;母亲是冬天的火炉,是风雨中的屋檐,是我们梦想的柔床。

母亲最终皈依了基督耶稣。对命运的恐惧与不可解释,使她信奉了上帝。她舍不得花二分钱买杯止渴的茶水,却掏大价钱买回数本《圣经》和与《圣经》有关的书。她每个礼拜天——除非病魔镇压得她卧床不起——都要步行数十华里山路,到县城的教堂去祈祷,风雨无阻,雪霜不论。

自从信教后,天性慈悲的她更加慈悲。她怜悯一切生命,宽恕所有罪过。牛犁地撒懒,她绝对不会抽它一鞭子;某棵树擦伤了皮,她会小心翼翼地给它敷上湿泥。对待村民,她更是有求必应:西家盖房,东家婚嫁,总能在最劳累的地方找到她。疯子堂姐被丈夫拒之门外却被她安置在自己的热炕上……

《感谢父母》——作者安黎

父母早已离我们远去了,可我躺在浓黑的深夜里,眼前总能浮现出父母的身影:父亲佝倭着腰,背着一袋刚刚借到的玉米,瘦如柴棍的双腿在山路上显得摇摇欲坠;而母亲呢,夹着一只空碗,倚在门框上,满面愁容地思忖着该去谁家乞讨。他们微笑着,笑容如伤口一样忧伤。

《感谢父母》——作者安黎

安黎,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西安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1982年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分配至耀县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后辗转耀县县委党校、耀县县委宣传部、耀县文化馆等单位工作。1992年初调入西安市文联《美文》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现为《美文》杂志副主编。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 《痉挛》、《小人物》、《时间的面孔》,散文集《丑陋的牙齿》、《不在路上走》、《我是麻子村村民》,小说集 《丑脚丫踩过故乡路》,诗集《走进人的丛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