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大佬「約架」智能化 汽車文化何去何從?

9月5日,在比亞迪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比亞迪D++開放生態正式啟動,比亞迪將攜手百度、360、地平線、Roadstar.ai等公司,在自動駕駛、智能汽車安全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將史無前例的開放所有汽車傳感器,給予開發者便利。王傳福還表示,2035年,汽車行業將全面進入智能化時代,以前是人懂車,以後是車懂人,人的生活方式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各路大佬“約架”智能化 汽車文化何去何從?


除了比亞迪,幾乎所有的車企現在都在宣傳汽車智能化,都在絞盡腦汁的往智能化發展。看到這裡,我不免想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某一天汽車過分智能化,駕駛的基本樂趣都被智能所代替,那麼對於汽車文化而言,是不是就要把它們裝進歷史了?

什麼是汽車過分智能化?


各路大佬“約架”智能化 汽車文化何去何從?


首先,汽車智能化只是一個概念,通俗的講就是用高科技的來取代駕駛者的行為。而過分智能化就是說駕駛者的主觀意圖也被高科技所替代,很多行為不需要駕駛者去思考,失去了對車的絕對掌控權。

例如:語音控制,每個指令都能準確操作正常,要是你打個嗝它也提醒你請使用普通話,就過分了;音響,根據語音控制準確操作就正常,要是根據車內噪音的大小隨時調節音量,就過分了,比如,你突然咳嗽一下,音響就跟著哆嗦一下;空調,隨時根據車外溫度自動調整使車內保持恆溫正常,要是同時還根據自動檢測到的車內所有乘員的體重性別肺活量隨時調整,就過分了。等等。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點害怕,雖然要達到這樣的智能化也許還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

汽車文化將如何延續?


各路大佬“約架”智能化 汽車文化何去何從?


就目前的汽車文化來說,可以分為兩個類別:一類是汽車本身的技術文化,如汽車的基本類型、汽車編號、汽車構造、汽車行駛原理、汽車基本性能、汽車技術發展等內容,側重介紹汽車的技術知識;另一類是汽車人文文化,包括汽車發展史、汽車廠商文化、汽車品牌文化、汽車名人文化、汽車美學文化、汽車制度文化、汽車時尚文化等內容,側重介紹汽車的精神內涵。

談到汽車文化,這可能是那些純粹的汽車愛好者的共同話題,他們把汽車當成自己的朋友甚至是家人。但是對於常人來說,汽車文化就是:送我們從A地到B地的一個交通工具,可以在我們空閒時間去自駕遊,可以上下班接送老婆孩子以及父母。

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汽車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工具了,它是集成了一個高科技高技術的產品。從燃油機逐漸向燃料發動機,電動機轉變,但是燃料發動機的技術目前還沒有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電動機技術早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正式因為電動汽車的產生,裝在我們汽車上的智能產品變得更多,雖然有一些產品還比較雞肋,但是大多數產品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科技產物必然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看出,我們的汽車文化正在悄悄的轉變,因為我們的技術也在改變,從追求機械化到現在科技化,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汽車變得不那麼純粹了,但是科技它合理的出現,並被運用到汽車上,或許這也是另一種文化吧。

總結


各路大佬“約架”智能化 汽車文化何去何從?

對於車界的各位大佬來說,他們看到的是汽車的未來,共同承擔了汽車未來的發展,發展智能化並沒有錯。但對於人類來說,汽車終歸是一個副產品,不是駕駛者的替代者,人才是汽車的掌控者,不過分智能化才能讓汽車文化得以保留。所謂汽車文化,不是一味的追求歷史或者未來,而是把人類的主觀行為和未來趨勢結合才是真正的智能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