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VS.万俟卨,万俟卨勝!

苗阜VS.万俟卨,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味。

苗阜是一個很不錯的相聲演員,曾在“北京喜劇幽默大賽”中一炮而紅,奪得一等獎的相聲《滿腹經綸》是很多年來都少見的精品,高雅中帶著通俗,嬉笑中不乏文化,可以說,不瞭解四大名著的人可能還聽不太懂笑點在哪裡。這是相聲這門藝術所追求的,比“屎尿屁哏”強得多。

苗阜VS.万俟卨,万俟卨勝!

可惜的是,苗阜王聲這對組合至此一個相聲比較著名,其餘的反響平平,雖然之後他們參加的央視春晚及省市春晚的相聲也挺好,但還是不如《滿腹經綸》精彩,有些拖沓,包袱不多。

苗阜在西安開辦了《青曲社》,與郭德綱的《德雲社》類似,是一個專門在劇場中表演相聲的團體。“青曲”的意思是青年曲藝吧。好,這些天他在這個上面算是栽了個跟頭。

苗阜VS.万俟卨,万俟卨勝!

關於苗阜把“万俟卨”讀錯的事件,在網上已經是沸沸揚揚,重點不在於他犯了個小錯誤,而在於他對於自己犯的錯誤不以為然,還在微博上聲稱:不查字典,沒有幾個人認得。這是不可原諒的,旁人可以不認得,相聲演員不可以,就是因為相聲也是曲藝。

“万俟卨”到底是什麼鬼?万俟卨(讀音“墨旗謝”,万俟是個複姓)是個人名,也是個“名人”,可惜名不太好,跪在岳飛墓前的四個人裡面,最後一個就是万俟卨。岳飛曾鄙視万俟卨的人品,而怠慢於他,種下了禍根。万俟卨投入秦檜黨羽,並在秦檜的授意下,首先彈劾岳飛,可以說,在岳飛的冤案中,万俟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知道万俟卨這個人,無需讀史書,因為在評書中就可以聽到。劉蘭芳先生的《岳飛傳》在曲藝界可是大名鼎鼎,評書藝術家少有女性,能數得出名字的,除了劉蘭芳,就是連闊如的女兒連麗如。劉蘭芳的《岳飛傳》當年在收音機裡播出的時候,不說萬人空巷,也是好評如潮,聽這樣精彩的評書可令人如痴如醉,欲罷不能,後來各地的電臺都曾反覆重播,甚至電視臺也播放過視頻版的,聲情並茂。可惜,好像苗阜沒有聽過。

可以這樣說,不知道万俟卨這三個字怎麼寫很正常,但沒聽說過這三個字的讀音,對於一個搞曲藝的來說,就有點說不過去。怎麼著,相聲、評書也算是一家人。

苗阜VS.万俟卨,万俟卨勝!

郭德綱就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從郭德綱的相聲中可以看到很多傳統的東西,都蘊含著傳統文化,比如《叫賣圖》、《白事會》等。況且郭德綱對於評書、京劇等都不陌生,都從事過專業的演出,如果僅就文化層面來說,在相聲這個行當,還真沒有人比郭德綱更加有文化,別看人家老郭沒怎麼讀書,文化不全是上學得來的。

苗阜犯了錯誤還不承認,是他自己的事兒,觀眾、聽眾會用手中的銀子進行投票,當然,對於這樣不錯的演員,大家還是希望他能夠虛心一點,進步一點,多給人們帶來歡樂。可有一件事情就變得愈發無法讓人理解了,就是苗阜受聘為西北大學的教授,不禁令人懷疑西北大學的教學標準。不過這樣的事情也難怪,在我們這個國家,但凡有一點名氣的人都是人大代表,最不濟也能混上個政協委員。

演員需要有文化嗎?看似不太需要,會表演就行,實則需要。演員不必懂得物理化學,不必學習經濟管理,不用會被四書五經,但需要有文化。

文化是什麼?不僅僅是學校裡面學習的內容,更是一個人的修養,體現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文化水平可能無法直觀地表現出來,但與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在無形中指引著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文化是風度,是品格,是無聲的語言,是看不見的動作。

對於演員來說,文化水平是他藝術上的標杆,有的演員可以很火,卻永遠成為不了藝術家,一個演員對所表演內容的理解、領悟、感受的能力,制約著其表演的藝術性,大家都說老戲骨演戲有保障,就是這個道理,據說陳道明在拍戲的空隙都要讀書的,所以他出演的角色都很有內涵。

苗阜VS.万俟卨,万俟卨勝!

所以說,文化是一切的力量。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都要有文化,才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遠。苗阜VS.万俟卨,這一回合,万俟卨用自己少見的姓,古怪的名,擊敗了這位年輕的相聲演員,希望他能在下一回合從別的地方扳回來。

為了避免本文有郭德綱忠粉之嫌,特地說一下,郭德綱現在的相聲似乎大不如前,“屎尿屁哏”實在是低俗,老郭已經能夠吃飽飯了,是不是也是時候創作一些稍微“雅”一點的相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