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造成部分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根號視界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基本都是民營企業,稅收貢獻率超過50%,解決了90%的新增就業。與中小民企做出的貢獻相比,這些企業能夠得到的銀行貸款無疑是杯水車薪。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信用體系還未全面建立,賴賬還是很多人和很多企業的選擇,不管主動還是被動,銀行自然就不願意貸款給中小企業。

高稅率下,民營企業往往都有兩三個賬本,偷稅漏稅成為生存的重要選擇。互相拖欠貨款同樣成為民營經濟難以規避的頑疾,多少企業死於三角債。

當法律不能嚴厲打擊賴賬的企業時,好企業就註定成為犧牲品。訴訟成本過高,訴訟時間過長,使得企業對於法律的信任度也不斷降低。對於銀行來說,對中小企業缺乏信任,擔心壞賬,自然就不願意貸款。

歸根到底,缺乏一個好的市場,缺乏好的,有效的市場規則,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門檻。


2、資源向國有企業傾斜,即使有壞賬也有地方政府背書,銀行高管責任減輕,但是民營企業沒有這種靠山和背書者。

聰明的二哈銀行想出來互保這種天才的創意,中小企業互相擔保,並且儘量找有實力的當地企業做擔保,這樣都能貸到款。經濟環境好時天下太平,一旦市場出現惡化,好企業也會被擔保拖垮。

有些比較容易拿到大筆貸款的企業,又沒有好的投資項目,於是成了貸款的二道販子,以遠高於市場的利率貸給中小企業,成為食利階層,喝中小企業的血。


3、非市場經濟潛規則主導市場,能否貸到款更多靠人脈和好處費。

有人脈,就能貸到款,而人脈的建立,需要大手筆的投入。


4、銀行不作為,同樣鉅額稅收並沒有更合理的回饋中小企業。

銀行不炒房,但是炒房客的資金大多來自於銀行。隨便偽造一份收入證明就能從銀行貸到款,甚至於一個人能從銀行貸到千萬元。正因為躺著賺錢太容易,所以銀行失去了進取之心,成為龐大臃腫但是缺乏戰鬥力的金融機構。


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言猶在耳,可惜銀行改變的還不多,進步的還不大。


按照財智成功的設想,鉅額稅收設立一份低息貸款資金池,供依法納稅的中小企業申請使用。具體的貸款額度可以參考三年來稅收的平均值,這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