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每一代宜賓人有不同的宜賓記憶,在這組黑白老照片裡,不知還有多少宜賓人會記起曾經生活的樣子...

宜賓街心花園

位於人民路和中山街十字交叉路口的街心花園,曾經是宜賓人們印象中市區街道的中心,對比現在,宜賓的發展之快,到哪裡去找宜賓的街道中心呢?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合江門碼頭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合江門曾是宜賓主要的水陸碼頭之一。宜賓的碼頭有“六渡八幫”之說。六渡,即:北關渡、東門渡、合江門渡、下渡口、中渡口、上渡口。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而這些渡口停靠的船舶大體分為八個船幫,即:

乾貨幫,主要停靠沿金沙江從雲南下來裝運乾貨、土特產的船隻,船幫口岸在潼關;

1926年,抵達敘府銅(潼)關碼頭的客船。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成都幫,主要停靠從成都金堂、樂山沿岷江下來,裝運菸葉及其他土特產的船隻,幫口在柑子灣;

五板幫,由五板小船組成,專為大船打駁裝載,幫口在春暢壩;

敘渝幫,幫口在銀珠巷;敘瀘幫,停靠宜賓至瀘州的貨運船隻,幫口在土橋子;

竹木幫,專營竹木筏運,幫口在王爺廟;鹽幫,專門從事五通橋的鹽道運輸,幫口在會仙橋;

嘉陽幫,專門停靠從岷江河口下來的的運煤船隻,幫口在二坎子。

這些渡口每天有成百上千條船進出停靠。在沒有輪船或輪船尚未普遍使用時,下水船行全靠推撓,上水船行全靠纖拉;不管下水上水,行船大都要經過合江門碼頭。有了輪船後,合江門成了主要港口,上至屏山、樂山,下達瀘州、重慶遠自上海的船,都從這裡始發。


如今,碼頭還在,只是少見擺渡之人了;高高的抗洪堤保護著老宜賓城免受洪水之害,今日宜賓早已今非昔比了!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1915年,小城牆宜賓全景。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1926年,敘府,金沙江淘金。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1923年,敘府,幼兒園與洋娃娃。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流杯池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橫亙之際。山下,一巨石中開,形成天然峽谷,谷深20餘米,谷底有清泉緩緩流出,繞谷底沒入石中,為一天然奇觀。北宋元符元年,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居戎州時,仿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流觴曲水”意境,於此鑿石飲水為池,曰“流杯池”。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自宋以來,後人為紀念黃庭堅,相繼在流杯池周圍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樓”、“山谷祠”、“吊黃樓”等建築。涪翁樓是昔曰黃庭堅讀書會友、揮毫潑墨之地,在此留下了《苦筍賦》、《荔枝綠頌》等華章傳於後世。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半邊寺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半邊寺”位於宜賓市岷江之濱、真武山麓,寺廟緊靠山崖而建(岷江鐵路橋真武山隧道入口處),臨江部分懸空而立,故稱半邊寺。這幅照片拍攝的年代為光緒末年是毫無疑問的,距今已逾百年。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半邊寺”在1935年曾被香港作為50元背面圖

極為珍貴的宜賓半邊寺的清代明信片,貼蟠龍票1分銷1910宜昌戳。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一說毀於文革中的一場大火,另有網友補充半邊寺毀於文革一說不實,半邊寺是因建岷江鐵橋時為拓展堆放料場而將寺廟拆除。寺廟拆除後廟子地基,梯步及寺廟石拱廟門完整保存,直到修老宜飛路時半邊寺所有殘存古蹟徹底被毀,半邊寺並非毀於文革時大火。

宜賓北門外一角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滇南館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滇南館位於宜賓市走馬街, 修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至今已有128年曆史。佔地20多畝,會館內有大小院落五座,整個建築由大殿、側殿、內外戲樓、廂房、書樓、花廳、文星樓、鄉賢祠、荔園等組成。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滇南館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歷經24年、耗資二百多萬兩白銀,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全部竣工。滇南館總佔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7000餘平方米,有著“西南第一館”的美譽。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因滇南館具有歷史價值、美學價值、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2002年被宜賓市政府列為宜賓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宜賓人稱其為:雲南會館,也被被譽為“川南第一館”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1923年,敘府,岷江岸邊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2018年岷江“洪峰過境”突然爆紅宜賓的倆“網紅”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1923年,敘府,岷江龍舟(今時的春暢壩,對面就是崔科山)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今日宜賓春暢壩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大觀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1954年,宜賓大觀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舊時,宜賓大觀樓前街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今日宜賓大觀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據說當年冀宣明在書寫“大觀樓”三字時,先寫“大”和“樓”二字,“觀”字最後寫,但寫到最後一筆時,冀宣明感到腕力不足,遂用腳尖踢了一下筆託,才得以完成了觀字。但由於用力過猛,墨水濺起,將站在一旁觀看的的知府託隆的衣服弄髒。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託隆很不高興,幸好冀宣明機警,在最後題下款時,未寫自己的名字而寫上了“長白託隆題”。這下託隆才轉怒為喜,所以至今匾上未見冀宣明書的字樣。由於大觀樓聲名遠播,託隆也就把冀宣明舉薦為官。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在大觀樓西簷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額,瀟灑流暢,俊秀蒼勁。 題寫“西南半壁”四字匾者,是成都華陽人以進士選入翰林院的顧汝修。

顧在翰林院“三年考滿”之後,擔任過兩任高官,一為代表清乾隆王朝出任過安南(今越南)公使,一為擔任清廷大理寺正卿(古稱廷尉,相當於後世全國最高法院院長)。

顧是四川人,又出任過駐安南的公使,深知宜賓在西南所具戰略地位,故選此四字書贈宜賓(也是應另一華陽人田某之請而寫)。此匾掛在大觀樓已237年。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西南半壁”四字,其實並非顧汝修創造,乃源於一首舊詩:

“石城門峻誰開闢,更鼓誤聞風落石。

界天白嶺勝金湯,鎮壓西南天半壁。”

此詩為唐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派人與南詔修好,經過宜賓縣石城山而寫。顧汝修能精選此詩結句中的四個字以贈宜賓,反映了他對宜賓歷史的某些觀點和見解確實很有卓識。

此四字氣勢恢宏,準確生動,發人深思,引人入勝。

1894年的宜賓舊洲塔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今時宜賓舊洲塔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舊州塔, 始建於北宋年間,坐落在岷江北岸的舊州壩上, 距宜賓城中區約3千米。該塔為十三重密簷式方形空心磚塔,塔高29.5米, 底部每邊寬7.23米。

塔內一底四層, 每層設供佛小室, 有階梯環繞塔心而上。塔四周每層密簷下有4個圓拱形窗子, 共48個, 12個窗戶通光為真窗, 36個為裝飾窗。整座塔外形莊重優美, 具有明顯的佛教建築藝術風格。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令人稱奇的是, 該塔沒有石砌塔基, 是用磚直接從凝結的鵝卵石上砌起的。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1956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舊州塔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1941年, 中國營造學社內遷宜賓李莊時, 梁思成、莫宗江、劉敦楨等古建築專家曾到此塔考察, 從塔的結構、建築風格、塔內題刻等, 認定為典型的宋代建築。

該塔距今900多年,雖歷經無數戰亂風煙,保存完好,巍然聳立在岷江之濱,每當夕陽西下,金波帆影,千鳥歸林,古意盎然,“舊州夕照”成為宜賓一景。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早年的岷江橋頭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白塔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白塔(又名東雁塔),位於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白塔山風景區。建成於明穆宗隆慶三年(1569年)又名為東雁塔,距今已有近450年曆史。因東雁塔通身呈白色,歷來俗稱其為白塔。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金沙江鐵路大橋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金沙江鐵路大橋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的宜珙鐵路支線上,是重要的交通幹道,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設計、施工。

全長1053.5m,正橋為112+176+112(m)3跨單線連續桁梁橋,主桁採用平行弦菱形鋼桁架,鉚釘連接,桁高20m,桁寬8m。

該橋採用兩岸懸臂拼裝,跨中合攏法架設,創國內先例。於1968年10月竣工。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火車站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站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始建於1958年。距離成都東站338公里,距離成都站340公里,距離茂名東站1739公里,距離廣州站2100公里,距離內江站121公里,隸屬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內江車務段管轄,現為二等站。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市全景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宜賓市體育廣場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1988.1,宜賓,小人書攤

宜賓老照片值得每個宜賓人珍藏,能“懂”的都是老宜賓!

值得每個在宜賓長大的人珍藏的老照片,能“懂”的才是真正的老宜賓!

預知更多的宜賓人和宜賓事;點擊文末“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