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趨勢!守護數據隱私,保障數據安全

大數據時代,數據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項全新的生產資料——數據是資源,是資本,是資產。當獲取由數據產生的利益與數據隱私發生衝突時,保障數據安全提上日程。業界、學界如何看待數據隱私保護?

大趨勢!守護數據隱私,保障數據安全

我的團隊的目標是幫助大家享受科技的益處,並且保證你對自己隱私的控制權。現在,和以往我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任何時間點相比,當下為隱私保護設定基礎法規確實是有必要的。谷歌對此表示歡迎並支持全面的基礎隱私保護監管。

——谷歌首席隱私官基思·恩利特(Keith Enright)

我們為員工制定了嚴格的政策、商業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我們實施複雜的系統來限制和審核對信息的訪問。我們的員工遵守高道德標準,任何違反我們準則的人都會面臨紀律處分,包括解僱和潛在的法律和刑事處罰。我們對濫用系統採取零容忍制度,如果我們發現參與此不良行為者,我們將對其採取快速行動,包括終止其銷售賬戶、刪除評論、扣留資金以及採取法律行動。

——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大公司會越來越多成為數據集中地,無論是社交數據、工作信息,甚至是醫療信息。醫療信息被幾個公司壟斷,對未來發展會有很大隱患,需要政府方面出臺創新型的管理數據的模式。

——鹿晟資本創始人、管理合夥人張璐

現在,全球出現了兩個版本的網絡空間規則。一個是美國規則,即關注信息安全,關注個人隱私,但更優先關注發展經濟利益,促進谷歌、臉書這類公司在網絡空間獲得最大限度的保護。而歐洲用《一般數據保護條例》重新確立“人權至上”原則,實際上是用政治化的方式解決網絡安全問題。《一般數據保護條例》關注的不是網絡安全,而是個人隱私,其潛臺詞是,當個體安全面臨潛在威脅時,寧可不要發展,不要信息化,也要保障個人隱私安全。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

通觀歐美諸國現行立法,不難發現,歐盟通過高標準的個人數據保護規範搶佔了全球數據保護規則的制定權,進而影響著全球個人數據保護立法,同時也對歐盟之外的國家的數據產業產生了巨大的制約效應。美國通過反對數據本地化,推進合法使用境外數據明確法,以期在全球領域獲取更多的數據利益。應儘快出臺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完善跨境數據流動制度,著力加強監管力度。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長李建瓴

每年黑客攻擊和數據洩露給組織和個人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幸運的是,區塊鏈技術能保護我們所連接的世界,並且在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看到行業中的創新後,我認為現在是時候探索可行的解決方案了,以使得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變得更加簡單。

——EOS創始人BM(Dan Larimer)

區塊鏈技術正在推進互聯網本身發生巨大的變化。今天的區塊鏈也沒有被真正意識到價值,我本人並不支持比特幣,但是我相信區塊鏈技術是解決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的最好的技術。區塊鏈不是比特幣,就像P2P不是互聯網金融一樣。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

數據安全,是數據交易顛撲不破的前提。如果數據安全不能保障,數據流通就是一個偽命題。只有通過設計各項制度、標準、規則,引入區塊鏈等技術,把好數據安全關,才能有效防止“數據裸奔”。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數據交易才是推動互聯網等多領域、多行業數據融合共享,充分釋放數據資產價值的途徑。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執行總裁王叄壽

通過標準化溝通的形式,像管理信用卡一樣管理數據隱私,關於利率、償付時間、過期支付罰款等,約定一個標準。一些設為隱私信息,企業不允許看,一些設為私有信息,企業可以用。比如設成綠色級、黃色級、紅色級等不同的隱私水平,在網上一目瞭然,讓大家清楚什麼樣的情況下遵守什麼樣的規則,這需要政府來設計。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教授Stuart Russell

網絡空間的極大威脅是有利可圖、全方位攻擊。殺病毒、防火牆、入侵檢測的傳統“封堵查殺”不僅不起作用並且還會起反作用,難以應對新型的網絡威脅。現下的人臉識別等高科技智能驗證手段存在缺陷,需要解決真實身份信息確定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目前計算機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為網絡下載和瀏覽網頁,計算機病毒危害正在大量的向移動終端轉移,移動終端病毒危害主要是來自社交軟件、金融服務、瀏覽網頁等方面。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建民

個人信息一旦洩露、非法提供或濫用可能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極易導致個人名譽、身心健康受到損害或歧視性待遇等。《網絡安全法》的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賦予個人對其個人信息非常強的控制權。

——四川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洪延青

大數據安全主要是保障數據不被竊取、破壞和濫用,以及確保大數據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要構建包括基礎系統層面、中間數據層面和上層應用層面的大數據安全框架,從技術保障、管理保障、過程保障和運行保障,多緯度保障大數據應用和數據安全。

——京東法律研究院院長丁道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