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五次物種大滅絕的表格?

杜鑫偉27


地球歷史上有過五次生物大滅絕。

首當其衝的第一次滅絕。

46億年前通過一系列變遷地球初步形成,直到35億年左右地球誕生了最早的菌類和藻類。生命誕生的原因是原子形成分子時,一些偶然性造就了複製分子的形成,從而由於各種穩定性的疊加形成了進化,然後才衍生出生命的概念。不過直到5.4億年前,地球才迎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帶來的是海洋無脊椎動物和腹足動物的繁榮。

頗具代表性的三葉蟲化石

到了4.9億年前,地球進入奧陶紀,地球出現了原始脊椎異魚甲類,還出現了珊瑚,不過在奧陶紀晚期,出現了我們需要具體講的第一次大滅絕事件。

這次滅絕讓世界範圍類的85%的物種消失,原因有兩種說法。

第一,人們認為岡瓦納古陸時期,當時的撒哈拉非洲地區在地球的南極區域,陸地在極地的集中積累了厚厚的冰層。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使得地球進入冰川時代,導致瞭如此多的生物滅絕。

圖為奧陶紀時期的岡瓦納古陸

第二,隨著我們對宇宙的瞭解,我們現在認為,地球當時遭遇了強烈的伽馬射線暴。距離地球6000光年的一顆晚期的恆星爆炸,釋放出伽馬射線。當一顆大質量恆星坍縮時,內核在重力的坍縮下形成黑洞。黑洞又一路旋轉著穿過正在坍縮的恆星,發動粒子噴射,噴射出這種高能量的伽馬射線,速度為近乎光速。這種輻射源的能量是可見光的50萬倍。

造成這次滅絕的伽馬射線襲擊地球時,破壞了大氣層平流層的分子結構,形成新的氮氫化物。被伽馬射線打亂的空氣分子重新組合成帶有毒性的氣體,臭氧層遭到嚴重的破壞。這時的紫外線強度是原先的至少50倍,幾乎所有的陸地生物和淺海生物滅絕,只有少數的深海生物能倖免於難。

還有,伽馬射線造成的大量氮氫化物使地球大氣層溫度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加速了冰川時代的到來。

這樣的伽馬射線暴就算髮生在現在,科技也無法保我們倖免於難。

第二次大滅絕的罪魁禍首就是超級地幔柱。

當時有3000億立方米的岩漿由於不明原因脫離了外核,從西伯利亞地區噴湧而出。並且由於海水的汙染使得海水酸化,大氣中也瀰漫了二氧化碳,大氣的溫度升高,甚至洋流都停止了運動。火山灰使陽光發生折射,地球無法獲得太陽能,氣溫開始迅速下降。海水從32攝氏度跌到16攝氏度,淺海中的魚卵立刻全部死亡。地球陷入了嚴重的冰期事件。不過這次滅絕讓兩棲類動物登上了歷史舞臺。

地幔柱的構造形態

第三次滅絕事件也就是史上最嚴重的二疊紀大滅絕。

這次滅絕的原因眾說紛紜,有隕石撞擊的可能,也有氣候改變,也有大氣成分的改變,火山活動和沙漠肆虐也是其原因。不過,這些因素的結果是海平面下降和大陸的偏移。這次事件後,爬行動物成為了地球的主宰。

第四次滅絕也就是三疊紀晚期的滅絕事件。

這次滅絕讓除了魚龍之外的所有海生爬行動物滅絕,一半的海洋物種消失。

杯椎魚龍

這次滅絕的原因還是岩漿。大量岩漿由於不明原因,從美國東部以及加勒比地區噴湧而出,在地表形成一道長約2500千米,寬50米的裂縫,把盤古大陸分成兩半。噴發結束後,地球進入冰期。

第五次滅絕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白堊紀末期,恐龍時代的結束。

這次的滅絕原因就是提問中提到的小行星撞擊地球。

墨西哥尤卡坦隕石坑

這是一顆十公里直徑的小行星碎片,質量達2萬億噸。撞擊後,當地的海水以16萬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飛向天空,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灰塵,再加上隨之而來的地震和火山爆發等,所有疊加的灰塵以至於籠罩了地球數十年。植物不再從太陽獲取陽光,海洋的藻類和森林死亡,大量動物因飢餓而死去,包括恐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