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何放棄了這個offer

很多應屆生想知道自己努力三年,五年會是一個什麼職業位置:

薪資,職位是否有明顯的變化?

職場的晉升相比加薪,要不靠譜的多,很多外在因素會左右你的職場機遇。但加薪,基本是定數,極少有意外。

今天先簡述個offer選擇,通過相關的諮詢經歷分析,希望同學們能提前預知職場,少些迷惑。

升職得靠機遇+等待+足夠努力

供應商的CQE和二流主機廠的QE怎麼選?

題主在某知名合資供應商做客戶質量工程師(Customer Quality Engineer),畢業四年,勤勤懇懇。

該崗位職責是處理主機廠客戶的質量抱怨,傳達內部,督促整改並彙報給客戶,要經常出差。

薪資在本地還算中等水平,業餘時間較多,壓力時有時無。

題主後來拿到一個主機廠的offer,地理位置一線郊區,勉強能接受。薪資1.5倍,崗位是

QE(質量工程師)

但需要實習後定崗,因為QE只是泛稱,分客戶/售後質量,過程質量,SQE,體系審核員,前期質量策劃等等。HR告訴他可能是售後質量或者SQE。

題主個人的職業思考是:

  1. 同時進公司的那一批同學,有的跳槽了,有的分到了技術崗位,只有他自己,幹著一個經常出差,還沒技術的工作,而且薪資也逐漸被甩下。

看著熟悉的人都比自己得到的更多,心裡很不爽。越來越擔心後面幾年會被同齡人拋棄。

2. 最近兩年,質量部裡面同類崗位已經維持有4個人,1個相同工齡的女生,還有2個老員工(多年前從 藍領提拔的),感覺自己也沒什麼能力優勢,趁早跳槽為好。

我為何放棄了這個offer

在我看來,這個offer不能接,可能過了明天,便是彩虹。

首先:

二流主機廠的質量崗,如果分到SQE,算是比CQE略值一點,如果分到售後質量,等於沒有提升崗位技術,又得經常出差去4s店。但即便是二流主機廠的SQE,如果結合後面幾條,更沒必要去考慮了。

其次:

薪資提升,看似基於目前的算是很高了,但在主機廠,這個水平僅僅還是平庸,並不高。別讓環境決定了你的想象力,其實在合資或外企,相似的崗位拿個不錯的薪資,遠比去主機廠對拿那麼一點,卻經常加班要划算得多。

我為何放棄了這個offer

最重要的是:

我覺得他的晉升機會來臨了。

一般在汽車行業,相同崗位如果超過3人(主機廠一般要超過5人),就會有一個主管出現,而這個主管一定是學歷和能力佔優勢的,不一定是工齡最久的。

他們組的四個人中,另外兩位老司機是藍領提拔上來的(因為題主也抱怨了,這個崗沒什麼技術,學歷門檻很低),工作這麼多年也沒能升為主管,原因可想而知,尤其是HR部門如果嚴格要求學歷,對於這兩位將會是致命的職業打擊。

另外一位女同事,工齡相當,但這種工作卻非常不適合女生,尤其到了結婚生子的時間段,部門經理都會很頭疼,從休產假到哺乳期,足足一年時間不能安排出差。

本身就是去客戶出差的工作,卻不能安排出差,即便你能力突出,誰會提拔你呢?

現在看來,能抓住機會的只有他,只是時候未到,我為何認為他可能被提拔呢?

既然四人組已經形成很久,遲遲沒有主管出現,要麼是HR在招聘,要麼是領導在觀察,考驗。

肯定的講,是前者的可能性很小,一個非技術崗位,手裡不掌握公司核心位置的崗位,如何招聘一年多還沒有招到人,不可能的。那麼只有一種可能,是沒打算外招,計劃內部提拔。

我覺得只要他接下來努力堅持一年,被提拔的可能性很大。退一步講,工作滿五年後沒有晉升,再走也不遲,五年經驗是最合適的跳槽工齡。

我為何放棄了這個offer

沒有加薪,除了運氣只能是你還不夠努力

通常主管級(科級)會比相近工齡的屬下工資高出30%-50%,而且題主一旦晉升,基本不需要出差。

主機廠的這個QE機會,其實從職業晉升的角度看,去新公司等於從零開始。何時能晉升,很難預見。

其實題主的最大問題是沒有足夠的信心得到提拔,側面反映出沒有拿出足夠的努力,和正確的心態去對待這個崗位。

因為他總去羨慕同時進公司的同事,心裡急切跳槽出去可以風光一把。而新的offer,好處也太過牽強了。

對於當前的境遇,拿出足夠的努力,證明你能勝任主管才是你的最佳決定。

我們的未來,如果想加薪,不要單純盯著跳槽,先衡量內部有沒有晉升的機會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