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遠離家鄉打拚的你

前幾天看到朱自清的那句詩: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眼睛不由的溼潤了,慶幸自己在14年終於順利回到父母身邊。但現在,自己過得並沒有曾經規劃的那麼美好。

很多同學諮詢我時,再問一個問題:第一份工作,職業機會和離家近二者如何抉擇?

其實答案是很會很痛的,而痛並不是此時你能感覺得到!

寫給遠離家鄉打拼的你

1

現在的貧窮,不是捱餓,也不是挨凍。

遠離家鄉的人,深知貧窮是那麼多的無能為力。

背後每個offer的選擇,都是艱難的,來之不易,繁多糾結。

還記得前些年,每年春節過後要返回公司時。

那時的行李是有溫度的,早早醒來,滿滿的包裹已經不知不覺被父親裝好。

父母總會擔心,不管多掙了多少錢,外面的世界會把孩子餓到。

突然又在責問自己,何時能夠回來,為什麼要讓父母的擔心,只能通過冰冷的電話去安撫。

每次出差,看到地鐵上疲憊不堪的職場人,我也在想,為什麼還留在這裡,為什麼要把自己變得那麼脆弱渺小。

其實,當你選擇了機遇,放棄離家近的時候,貧窮卻顯得尤為可怕。

貧窮會讓你面對生活鉅變時無能為力。

貧窮很有可能讓你的孩子繼續接受不公平的教育資源。

所以那些遠離家鄉去打拼的人,更擔心自己的前途。

寫給遠離家鄉打拼的你

2

選擇遠離家鄉的人,可以接觸到更優秀的職業圈。

每個offer,如果有機遇的優勢,並不是因為薪資高,而是他賦予你的職業價值。

事實上,大的職業平臺會影響你一輩子,當你面對上百個職業崗位時,你會更清楚哪個更有價值,哪個更適合你,哪個是你未來可以返回家鄉去做的。

所以我在推薦職業機會時,拋開定崗的隨機因素,我更推薦你去研究院,而不是零部件公司或者製造公司。

那裡的圈子更前沿,看似膚淺,但更符合中國人的職場。

我最反對的是:認為外資供應商有技術,就要去這裡工作。一位同學跟我講,他正在德國讀書,看到德國人研究技術,讓他吃驚的不僅僅是深度,而是即使他跟著德國人學了,回國後卻無處可用。

是的,當我15年第一次去德國時,我就意識到,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中國的馬路像德國一樣,幾百年不修,倒掉的不是修路的企業,而是就從來沒有過修路的就業機會。

大城市的圈子,也吸引了無數的研發中心,而進圈子的人,未來多數也會遊離在其中。

所以,選擇遠離家鄉的人 ,最大的痛可能是再也回不去。

3

遠離家鄉的人,也改變了本來平淡的生活形態。

人本可以有多面的生活,只是你選擇了其中一種。

家鄉的物價低,節奏很慢。熟悉的人,熟悉的環境。溫水之中,平淡到再也無法走出去。

一位諮詢我的職場人,已經工作多年,在柴油機行業做維護工作,學歷不高,一心想去當地的乘用車企業,可是他被拒之門外。

後來江西某民營車企的基地給了他一個機會,薪資提升一些,而且給到一個小領導的職位,他在猶豫是否要遠離家鄉,帶著妻兒去拼搏。

他的家人是極力反對的。只是他心裡不甘,他也很清楚,這是一次,可能未來幾年是唯一的一次改變職業命運的機會。

我給他的建議是,去外地拼搏三年,帶著平臺的優勢,更高的職位和薪水,再返回你的家鄉,去那家乘用車企業,證明給它:我在比你更優秀的企業裡,做到了如今的位置,你憑什麼還在歧視我的過去。

畢業後的聚會,最打臉的是那些曾經被你瞧不起的同學掙的比你多得多。企業是精明的人創立的,他不會僱一個傻子去拒絕你的優秀。

即便他未來無法返鄉,但迎接他的一定是另一個生活形態。

在我的大學圈和職場圈裡,大多數我認識的東北人,最後都未返回家鄉。

他們在南方定居,把父母接過去。也有的選擇了北漂,每年儘量多回幾次家。

而起初,他們並沒有計劃要留在遠方,因為“孝”亦是“落葉歸根”。

所以現在,當因為機會的稀少,他們決定放棄一個平淡的生活形態時,在遠方,一個新的,更好的生活形態已經開始。

寫給遠離家鄉打拼的你

4

選擇遠離家鄉的人,真的會很痛。

我們這一代人,註定要成為父母心中漂泊的孩子。

並非情願,甚至我們都不敢在安靜時,去回想小時候的事。

我認識的幾個朋友,有的人從外地回來,因為無法繼續打破生活的層層壓力,最後又選擇離開。

父母那一代人,並不願意離開他們的故土,那裡更安全,舒適。

至少可以期待每次帶著欣喜回家過年的你,而隨你去遠方,他們可能會經常看到,你下班後疲憊不堪的樣子。

後記

選擇離家近的人,會痛苦在無法承受的生活壓力,也會在安靜時,感嘆自己平庸的職業生涯。

遠離家鄉去打拼的人。祝願你能儘早衣錦還鄉,或者在遠方,和你的家人過上另一種更美好的生活。

感謝閱讀,本文是雞湯,獻給家境普通,正在外地和即將在外地打拼的職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