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的實習,背後有哪些不爲人知的祕密(一)

簡單介紹下入職

大家應該知道製造業的主機廠通常都在郊區,廠區佔地面積很大,因此入職後第一天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安排住宿,如果廠區沒有公寓,公司會短暫報銷幾日賓館費用,很少會幫助提供一些附近的租房信息。基本是要自己找。(畢竟公司不想承擔租房帶來的額外風險)。

安排住宿後從第二天開始進行企業文化培訓,這個別小看了,很多新人都覺得HR只不過拿著每年重複的PPT給新員工洗腦。其實培訓多數不是簡單的講,也會有考試,但是考試也沒什麼考核指標,確實是應付了事。但培訓過程多數企業有“頭腦風暴”,就是HR出一些課題任務,讓新員工分組,進行討論然後演講比賽。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表現自我的機會,就像大學期間爭做班長,學生會幹部一樣,如果你這時候依然謙虛,退縮不主動。你可能真的錯過了一些機會。最後成了長期儲備生。

汽車行業的實習,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一)

來自職瓣

企業文化培訓和公司部門介紹一般是 3天左右,重點在介紹企業歷史,對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通道介紹,晉升空間,唯才是用這事聽聽罷了。後期的培訓即便有也是晚間。白天開始走馬觀花式參觀。

參觀主要圍繞四大分廠,如果不在主機廠實習,供應商企業的參觀也基本在生產車間。參觀輕易不會安排在辦公室各部門,你可以想象,一群人在那裡辦公,你去參觀,會不會很尷尬?是吧?

如果在4大分廠,合理好一點的是車間領導可能給你們開會做介紹,或者班組長主動給介紹生產線,糟糕一點的,由不懂細節的HR帶頭,像導遊一樣匆匆了事,你也別問什麼問題了,以後有機會直接問班組人員。參觀下來多數人滿懷激情期待自己能做哪個崗位,實際上簡單一次參觀只能讓多數人越發焦慮,迷茫。

據我瞭解,從培訓到參觀,多數車企一週都能搞定。

接下來的氣氛就比較緊張了,分配一線。

當然,如果你不去主機廠或者在沒有製造基地的研究院,你沒機會接觸一線,我個人覺得不經歷一線實習真的有些可惜。不管對以後工作有多大幫助,一線實習真的能激發你學習的慾望和好奇心。

下面重點講下一線分配,非常關鍵的一個過程。車企的一線實習通常有兩種:比較理想的是輪崗實習,比較糟糕的是始終圍繞你的崗位疲勞式工作,沒有輪崗機會。

第一種現在多數車企都遵守這個流程,目的不僅僅是讓你頂崗,為公司節省一線操作的成本,更多是讓你接觸不同崗位,幫助你學一些基礎的知識,全方位瞭解汽車製造過程。真的要祈禱公司這樣安排實習。只有這樣才能幫你儘早的找到自己的定崗目標。

第二種實習方式就比較糟糕了,最慘的像我一樣,在底盤線安裝制動拉索,後穩定杆足足做了8個月。期間根本不給機會換崗,因為我那會趕上公司產量最不穩定的階段,HR也不負責,從沒向分廠提出輪崗的事。我還記得有幾個在內飾實習的同事,挺不住壓力去找HR說理,結果還是被批評,說他們不踏實,沒耐性,其實這事你也沒地方講理去,中國的製造業即便像我現在在外企,有工會,但都是虛設。

現在大家不必太擔心第二種情況發生,這種概率不大,其實不管你企業效益如何,只要管理層真的負責任,不會讓你一直在一個崗位幹上超過三個月,不然真是把你當操作者使用了。

汽車行業的實習,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一)

然後在講我們被分配到一線的原則

為何說有很多不確定性,很多人在群裡問我,實習時會去做什麼,我真的沒法回答你,因為分配崗位一定是有客觀因素影響的。

先從專業背景角度講,即便是輪崗,車輛專業也是優先被分配到總裝,焊裝車間。學機械的更多是在焊裝,學材料化學方面的優先被分到塗裝。這裡特殊強調一點,常見的那些學金融,外語,工管的同學,很可能只是簡單的幾周總裝實習後就去辦公室了。因為你們很少,也不太有可能搞技術。

第一次分崗位,專業背景是關鍵,後面的輪崗也很多是分廠內部輪崗,只有學車輛,機械的跨分廠輪崗機會較多。這個具體如何按專業分我會在後面介紹。

當你分到某個分廠後,定具體實習的崗位時,客觀因素更多,第一個是身高和性別,身高超過1.8如果給你搞到內飾線,搞不好會累彎腰,如果身高1.6左右,或者瘦弱一點,去底盤就不太可能了,底盤是要求力氣的,很多螺栓的扭矩都在100牛米左右。女生比較幸運了,更多是在內飾線裝配一些較輕巧的零部件。

當然,你可以主動申請,不過HR不會給你機會,每個崗位是否能有實習機會還要看班組實際人員結構,如果都主動要求,會亂了生產。這時你們也注意,部門領導這個階段不參與實習定崗,都是由HR來主導,一線班組配合。

我在某車企時,分配崗位是班長主動去選我們,沒有所謂的民意調查,底盤的班長首選身強力壯的男生,內飾班長更願意挑選看起來麻溜的女生,可以在車內鑽來鑽去。

上面這些都是客觀因素導致的一些不確定性,所以你問我具體會被分到哪,真不好說,總之,能給你輪崗就最好了,不必擔心一錘定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